•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辽宁新闻 > 北漂九年她回到丹东创业 成为“新型职业农民”
  • 北漂九年她回到丹东创业 成为“新型职业农民”

    时间:2019-06-16 19:21:32  来源:  作者:

    39岁的荆心身上有着多个标签,辽宁省三八红旗手、辽宁省巾帼建功标兵、丹东市旅游行业十大领军人物……她还是一个5岁孩子的妈妈、妻子、女儿。

    但荆心给自己的定位是—名新型职业农民。北漂9年后,她回辽宁等待创业时机。将3000多米闲置厂房打造成丹东首家乡村旅游合作社,带领留守乡亲们共同走旅游致富的道路。荆心在成为新型职业农民的道路上虽然饱尝酸甜苦辣,但是初心未变,实现了带领乡亲们致富的目标。

    荆心。

    北漂九年 从基层做到总经理

    荆心是抚顺人,毕业于北京外经贸国际商学院企业管理专业研究生课程班。

    在完成学业后,她成为一名北漂族。在北京一家旅游集团从事乡村旅游行业,从最初的基层员工做起,九年工作上的兢兢业业,荆心也成长为该旅游集团旅游事业部的总经理,主管该旅游集团在北京同心缘旅行社、怀柔一品山水度假村等旅游业务。

    九年的一线城市工作经历,荆心在积累了个人财富的同时,也积累了比较丰富的从业经验。这些年的从业过程中,让她经历了乡村旅游从悄然兴起到蓬勃发展,耳闻目睹了乡村旅游的多种模式、多种风格。“比如有的地方利用稻田、麦田、花田搞观光旅游;有的搞科普旅游;有的搞农事体验等等,每次看到外地乡村旅游的火爆场面,我就会想到家乡的父老乡亲,也总想着有朝一日一定要回辽宁,在家乡搞乡村旅游”。

    最重要的是,在经历了这些实践的过程中,她体会到要顺势而为,学会如何从中央的政策中,捕捉农村发展商机。她特别关注和学习党的农村政策,每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从头到尾仔细品读。“比如2016年一号文件强调、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我理解,中央倡导乡村旅游,就是实现城市反哺农村,让城里人把钱花到农村来,进到农民的腰包,然后建设更新、更美的农村,吸引更多人,把我们的传统农业大国建成美丽的乡村旅游大国”。

    全部积蓄 拿出来回家乡创业

    “每次看到外地乡村旅游的火爆场面,心中总是会涌出回乡创业的冲动”。

    荆心结婚后,决定结束北漂生活,待时机成熟时,在家乡做农村旅游项目创业。

    她很顺利找到工作,在丹东的一家品牌汽车4S店任总经理。2016年,她毅然决然的辞去了这份年薪几十万元工作,回到了窑沟村。

    荆心强调,放弃了高薪回乡创业,除了那份初心,也有着全面的考虑。

    “除了有中央一号文件这颗‘定心丸’,还有就是我对家乡的信心。我丈夫的老家丹东本身就是边境旅游城市,窑沟村地处城郊九连城古镇,位于鸭绿江风景名胜区规划圈内,空气清新,民风淳朴,有久违的乡音、乡土、乡情,是省级文明村和省级美丽乡村,发展乡村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环境优势”。

    此外,荆心对自己这些年的工作积累也有信心——从事乡村旅游多年,有广泛的人脉资源和实践经验。为此,她计划拿出自己做高管时的所有积蓄200余万元投身创业大军,“我感觉已经到了回家乡干点事儿的时候”。

    闲置厂房 打造成乡村旅游合作社

    考虑到窑沟村留守村民,荆心打算办一家乡村旅游合作社,通过合作社这种组织化模式,把第一产业带入第三产业,将农业资源转化为旅游资源,将林果产业变为观光采摘产业,带领农户走旅游致富的道路。

    荆心租用了村里占地面积3663平方米的木材厂、闲置厂房,院子寸草不生、房子破烂不堪。

    荆心团队运送了三车的土方进行回填;植树、栽花、种草,运来大量的沙石,整修花园、水系;利用原房址翻新、改建了厨房和餐厅、多功能会议室、农产品交易厅。

    利用当地村民家中的空置房间,装修成配套民宿标间,床位达到100多张。为了给游客提供良好的旅游度假体验,民宿里安装了空调、热水器、液晶电视等设备。此外,设置了规范的民宿管理系统,保证游客入住的安全性和管理的科学性。“当时民警跟我们讲,像这样规范的民宿管理系统,在丹东市尚属首家”。

    很快,窑沟村第一个旅游项目,集餐饮、民宿、娱乐、观光采摘为一体的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诞生了。

    挨家挨户敲门 宣传吸收社员

    “据我了解,窑沟村有866户村民,大约有300户子女常年在外,只剩下老两口留守,平均年龄65岁左右。前些年,我们的父辈们身体还算硬朗,上得了山、下得了地,果园、菜地伺候得有声有色,但几年下来,果树品种日渐退化,价格下滑,身体也一年不如一年,有的已经干不动了”。荆心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留守的乡亲们成为乡村旅游的经营者、参与者、受益者。

    刚开始吸收社员时不太顺利,荆心带着团队挨家挨户去谈。“多数人认为,农民天经地义就是种地卖粮,菜农卖菜,果农卖果,跟旅游不沾边儿。然后我和我的团队先后三轮去跟农户讲,讲中央一号文件,讲外面的世界,讲北京的实例,讲入社农户零投资、零风险及种种收益,最后取得了44户农户的信任,农民成员占86.36%”。

    终于,以合作社为载体,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窑沟花果山乡村旅游合作社成立了。这也是丹东市第一家乡村旅游合作社。

    观望的乡亲们看到合作社搞得有声有色,也开始逐渐加入进来。“果园采摘一空,合作社的乡亲们可以坐在家里就数钱了。农户不用再起早贪黑蹲市场。”在冬季也没闲着,荆心利用过去的客源关系联系北海的游客来到窑沟村,先后接待两批50多人,小住民宿半个月,赏雪景、吃农家饭菜,游客高兴,农户认可。随后又有60多户村民递交了入社手续。

    创业路上 感恩家乡大有作为

    去年,窑沟花果山乡村旅游合作社和周边的山野菜合作社、富硒苹果合作社、菌类种植合作社组成农民合作社联合社,资源共享,把社员和农户家里的蔬菜、水果等统一配送给城里的客户;和丹东邮政合作组建了“邮农丰”合作社农产品返城直营店,为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种植大户提供农产品品牌定位、注册、推广;建立了示范庄稼医院,定期组织社员和农户的技术培训和上门服务。

    在窑沟村身兼数职的荆心已经把自己磨炼成一名合格的“新型职业农民”。“窑沟村是广阔天地,扎根这里大有作为。”荆心说起了两年多年来这里创业的深刻体验。

    在荆心看来,返乡创业的路上,要感谢的人很多。“没有当地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具体指导和帮助,没有村民的信任和参与,我们这些项目就不会做得有声有色”。对于未来,她也充满了信心和期待。希望继续带领乡亲们“撸起袖子加油干”,将家乡建设得更加美丽。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