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浙江新闻 > 浙大理工男另类解读《超时空西湖》
  • 浙大理工男另类解读《超时空西湖》

    时间:2020-08-18 14:24:49  来源:钱江晚报  作者:郑剑瑾

    浙大计算机系毕业的高材生,从体制内跳槽,做过独立电影人,写过小说,给西湖边102座亭子写了自传、部分还画了手绘……远方身上这一连串的“标签”,让他充满了浪漫色彩。

    “再等我半个小时,刚在西溪洪园参加完公益课和新书发布会。”上个周末,几经周折,我终于见到了远方。1米8左右的身高,清爽干净,阳光的笑容,和我预期得不太一样。

    一见面,他就给我介绍了自己的第二本书:《超时空西湖》。和第一本《亭留》不同,这本书从时间、空间两个维度入手,以史料、文献和前人研究为基础,以别样的角度分析西湖的美学价值,以宏观动态的视野展现了西湖的超时空全景。这本书,充分“暴露”了远方理工学霸的内核。

    “我不喜欢一成不变的生活,也不喜欢在封闭的空间里做着同一件事,当我觉得浮躁时,会立马寻找可以让人沉下来的事情去做……”

    这个远方,很有趣。

    《超时空西湖》

    《超时空西湖》

    不安分的理工男

    从西湖亭开启新梦想

    远方,大名胡志炯,浙江余姚人。“和很多人从小被家里安排不同,我的生活和学习都是自己做的选择,包括大学专业——计算机。但还在校园时,我就意识到这似乎并不是我理想的职业。长时间在封闭的空间里做着同样的事情,很难和外界接触,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

    2005年大学毕业后,远方去了广东。“当时在海关工作,收入不错,父母也很欣慰。”但天生带着叛逆因子的远方,坚持了五六年后,突然放弃人人称羡的铁饭碗,回了杭州。“我不愿意凑合与将就,想回到熟悉的环境里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

    父母当时十分不理解他的行为。远方告诉他们,辞职并不是想要停止前行,而是要去做对自己更加重要、更有意义的事情。“我父亲文化程度不高,但我小时候的国学知识、毛笔字,对艺术和美的了解,都来自他的教诲。没有他的引导,或许我现在真的每天按部就班。”

    回到杭州后,远方和同学合伙在青芝坞开了一家青年旅社。“除青年旅社外,我当时投入非常大的热情和精力筹备了一部独立电影,但是电影一拍完,我又陷入了循环的浮躁期,找不到方向。”

    这时候远方想到了大学时期的一个美好念想。“读书时,我经常在浙江大学之江校区和玉泉校区之间奔走,那几年西湖西进,虎跑、杨公堤,这一路是多美好的风景。坐在公交车上时,我就盯着那些古建筑和亭子发呆,哪天可以把这些精美的亭子都走访一遍该多好。”

    2014年1月1日,远方毕业的第十个年头。那天他站在长桥公园,对着远处的雷峰塔拍了一张照片。夕阳西下,塔顶熠熠生辉。镜头里出现的夕影亭,是远方拍的第一个亭子。“就现在,从这里开始完成我的梦想吧。”

    洗心亭

    洗心亭

    100首情诗

    写给100个西湖亭

    最初,远方的想法非常简单,找寻西湖边的古迹凉亭,知道亭子的名字,给每个亭子拍张照片。“我参照1995年出版的《西湖志》,把整个西湖大景区分成了四十几个小块,计划每星期跑一个亭子。没想到原本以为一两个月就可以完成的事情起码需要一年。”

    走访中,远方发现很多亭子书中没有记载,有些亭子在平地,有些在山上;有些一天可以拍完,有些上山下山的走了不少冤枉路;还有一些书上有记载,跑到目的地发现并没有亭子的踪影;还有一些亭子所在地需要买门票,价格还挺贵……”

    “云溪竹径的洗心亭是我最喜欢的亭子,去了很多次,只是为了拍到最美的角度;七星亭在玉皇山的半山腰,第一次去雾霾很大,拍的照片不尽如人意。这个亭子体积特别大,总是拍不全,到现在也没有拍到我满意的照片;《西湖志》中记载的吸江亭和涤心亭,我至今还没有找到……”

    当寻访到50个亭子左右的时候,远方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从柳浪闻莺到雷峰夕照这一路的亭子都会‘翠’字。为什么带这个字?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后,远方发现这和柳树有关系。原来早前这个位置刚好是杭州城的城门,当时在送行离别的地方一般都会种上很多柳树,这也就有了亭子中的“翠”字。

    拍照、了解亭子背后的故事已经不能满足远方的好奇心,他为其中102座亭写了诗,并手绘了30座亭子。“亭子没有墙,兼具包容性和开放性,它既是风景的组成部分也是观景的场所,真的特别能表达中国传统的审美。”

    这份执着成就了《亭留》,随着新书的出版,这位为西湖亭子写情诗的理工学霸,第一次“出圈”。

    远方带孩子们走读西湖

    远方带孩子们走读西湖

    西湖有多腔调

    走走才知道

    “我们发现西湖整体的景观分布和斐波那契螺旋线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苏堤恰好是西湖最大矩形的黄金分割线(即次大矩形的长边)。曲院、孤山均位于最大矩形的北侧长边上,花港、吴山则位于南侧长边上。更巧妙之处在于苏堤第三桥压堤桥以及御碑亭、御书楼(今不存)恰好将苏堤进行黄金分割……”

    《亭留》后,远方仍一直在走访西湖,这次他又写下了《超时空西湖》。

    新书从数学、时间和空间维度甚至从结构上,分析西湖为什么是一个整体。这本书把远方将西湖的爱和理解打包到了一起,从西湖的结构、文化、气质、逻辑上,带给读者一次另类的西湖之旅。

    早从《亭留》出版后,远方就有了第一波粉丝。他的身份中,除了“民间文化传播者”外,又多了一个:“研学导师”。

    2016年底到2017年初,远方和朋友们一起考察设计了十条和西湖相关的游线。从那时起到现在,除了疫情期间暂停外,远方每周都会带10名左右的客人走读西湖。在研学中,他将对西湖的理解融入其中。

    “带着孩子们走读西湖,是感悟在地文化演变和提升的过程。离开课堂上局限的照本宣科,把书本上的平面知识变成立体后,你会发现孩子们的眼中有光。”

    “西湖空间上的美感,大家可以通过游览直观地感受到,但是西湖的历史演变发展以及与之有关的‘人文之美’更多的是西湖在时间维度上的体现。西湖在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时间节点,空间结构和空间美感也是不同的,因为它是一个具有生命的巨大自然文化园林空间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变化、不断变美的过程。”

    关键词:浙江大学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