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湖南新闻 > 最美科技工作者丨胡建华:我志为桥,架通民族复兴之路
  • 最美科技工作者丨胡建华:我志为桥,架通民族复兴之路

    时间:2019-09-19 23:25:50  来源:红网  作者:王义正

    微信图片_20190919213209.jpg

    2019年湖南“最美科技工作者”,湖南省交通水利建设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胡建华。(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微信图片_20190919213543.jpg

    美出天际的湘西矮寨大桥,其主持设计者正是胡建华。(资料图由受访者提供)

    编者按:2019年湖南“最美科技工作者”学习宣传活动,袁隆平、官春云、印遇龙、刘飞香、陈富昌、赵中伟、胡建华、庹年初、彭际淼、喻翠云等10人获得“最美科技工作者”称号,他们有的扎根脱贫攻坚和科学普及领域,奉献青春热血;有的严谨治学甘为人梯,甘作培育新人的“铺路石”;有的“板凳甘坐十年冷”,用科研成果赢得世界同行尊重……红网时刻推出“最美科技工作者”系列报道,展现他们的精神风采。

    红网时刻记者 王义正 长沙报道

    2012年3月31日,胡建华最得意的作品终于揭开了幕布。

    2012年3月31日,湘西矮寨大桥正式通车,胡建华彼时正是湘西矮寨大桥的总工程师。

    在中国人的观念里,修桥补路是积德的事情,胡建华就是一个专门修桥的人。湘西矮寨大桥、岳阳洞庭湖大桥、益阳茅草街大桥、佛山平胜大桥……胡建华到底参与修建了多少桥,他没有做过统计。只知道近十几年来,他主持或参与了我国大部分跨长江大桥、跨海湾大桥,如港珠澳大桥等的技术审查,为国家承担起众多大型工程的关键技术咨询审查把关,为国家工程安全、经济、高效的建成保驾护航。

    8月30日,湖南省交通水利建设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胡建华获得2019年度湖南“最美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此外,他还是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交通运输行业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修了一座每年门票上亿元的桥

    在世人心中,湘西是个美丽而又神秘的地方,但它的交通状况却让人无奈和愁困。1936年9月,湘西第一条公路——湘川公路全线竣工通车。湘川公路中段横贯湘西全境,路面在崇山峻岭中盘旋俯仰,其惊险程度,超出人们想象。

    “当年为了修通这条路,两百多人埋骨青山。”胡建华介绍说,在抗日战争中,这条公路作为衔接粤汉、湘桂铁路通向西南大后方的唯一通道,堪称“小滇缅公路”,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没办法,那时候我们落后。”在胡建华看来,修建矮寨大桥并不仅仅是联通公路,还衔接和见证了历史。

    矮寨大桥创造了四项世界第一:世界上最大跨峡谷悬索桥;首次采用塔梁分离的结构设计方案;首创“轨索滑移法”钢架桁梁,获GRAA国际道路成就奖;首次采用岩锚吊索结构,采用碳纤维作为预应力筋材。

    站在矮寨大桥上面面,原来的公路依然蜿蜒而上,曲折而崎岖,何尝不是中华民族一路走来的见证,矮寨大桥何尝不是一座“历史的观景台”。

    2005年,湘西矮寨大桥开始建设,工程面临着峡谷深、山路险、地质和气象复杂等条件的巨大挑战。2004年起,时任湖南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副院长的胡建华就领衔20多位桥梁设计师,就开始踏勘、设计。

    “现在大桥两边上,我们至少各爬了十次。”为了保证矮寨大桥的设计方案万无一失,胡建华带着设计团队跋山涉水,在跨峡谷地段周边几公里的范围选了7个桥位、8个线位,通过充分比选及对复杂地质情况的综合考虑,历经近4年的艰苦设计,才最终确定了大桥与自然和谐相融的方案。

    如今链接湘西交通大动脉矮寨大桥早已不仅仅是一座桥,被美国国家广播公司推荐为“十大非去不可的世界新地标”,还写入了湖南省中学教材(初二地理),成为湖南新的时代名片。

    胡建华自豪地告诉记者,目前仅仅矮寨大桥风景区每年的门票收入就超过1亿元,为湘西地区脱贫攻坚增添了不少助力。

    微信图片_20190919213110.jpg

    胡建华(右五)带领团队在现场勘查,勾勒设计方案。(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十倍工资亦不可撼“中国心”

    “我志为桥。卅载执着,矢志创新,求与自然之交融,与时代之辉映,与历史之传承,与文化之益彰,无惧艰辛,不改初衷。我愿为桥,一生坚守,孜孜以求,诚为国家之腾飞,为民生之便利,为行业之进步,为后学之成长,甘为桥基,跨越沟通”,这是胡建华为自己三十余载从业生涯作下的一段注解。

    胡建华先后主持建设了湘西矮寨大桥、岳阳洞庭湖大桥等20多座具有首创意义的桥梁工程,发明了被誉为“第四种架桥方法”的“轨索滑移法”,为中国从桥梁大国迈向桥梁强国作出了突出贡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全国优秀工程设计金奖2项,中国专利金奖1项,以及第四届湖南省光召科技奖,是我国桥梁工程建设领域的标志性人物之一。

    30余年来,胡建华从不屑于因循守旧、墨守成规,也不惧怕攻关途中的孤苦,以一座又一座领先世界的桥梁践行着自己技术报国的初心,始终以忠诚、担当、创新和奉献,书写着自己那一份初心坚守。

    胡建华出生于湖南澧县,这里曾是屈原行吟之地,范仲淹求学治学之所,自小受爱国主义文化熏陶。初中时,机缘巧合看到了一本讲述我国桥梁专家茅以升的书。一读之下,被一代桥梁宗师“天堑变通途”的传奇故事所深深吸引,便立志要考桥梁专业。

    有人崇拜政治家,有人崇拜军事家,有人崇拜经济学家,而胡建华的偶像是桥梁专家。故而,大学填报志愿时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桥梁相关专业。

    进入桥梁设计领域不久,胡建华就展现出了不凡的才华。早在1993年,年仅27岁的胡建华就作为设计负责人主持广东湛江海湾大桥设计,这引起了国内外设计公司的高度关注,一家新加坡公司更是直接登门求贤,开出了十倍于国内薪水的优厚待遇邀请他加盟。

    然而,胡建华拒绝了。他说,面对几乎让人无法抵御的条件,他毅然选择留在了国内,他说:“作为一个知识分子,想要立于时代的潮头,就要对国家、民族和社会有所贡献。历史已不断重复地告诉人们,只有把个人的发展与事业的成功融入国家富强、民族兴盛和社会进步之中,才会有我们事业的辉煌,才可能有个人真正的成功。”

    胡建华的选择最终得到了命运的肯定。

    微信图片_20190919213149.jpg

    胡建华主持设计的杭瑞洞庭大桥。(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把桥修成“艺术品”,中国“月亮”一样圆

    历史告诉我们,只有坚持技术自立,把关键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迈出高质量发展的铿锵步伐,因此,中国桥梁的世界声誉需依靠一系列自主创新成果,国际桥梁的工艺进步也亟需源源不断的中国智慧。

    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胡建华用一项项技术创新成果向祖国交出了他的答卷。

    然而,创新并不是无垠之水,更不是坐而论道。创新需要扎实的知识储备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2003年主持设计的佛山平胜大桥时,他一口气给设计团队买了十几本桥梁专业书籍,要求团队其他成员跟自己一样,必须在一个月内把十几本书读懂吃透。

    凭着刻苦钻研,胡建华和他的团队在国际上首次提出混合梁悬索桥新结构,发明了悬索桥主梁顶推架设新工艺,撰写的《现代自锚式悬索桥理论与应用》专著,对我国自锚式悬索桥建设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1995年,胡建华开始主持洞庭湖大桥设计。洞庭湖是中国第二大淡水湖,我国首次在如此宽阔的湖面建桥,引起了中外桥梁界人士的关注,焦点集中于桥梁型式与跨越方式。

    对于这样宽阔水域,世界上通常是采用大跨径斜拉桥,如果按常规思路,采用传统斜拉桥一跨跨越主河槽,则桥梁主跨跨径很大,工程造价太高;若能够设置多个主跨,采用三塔方案跨越主河槽,则可以大大缩短主桥跨径,大幅降低工程造价。

    当时,我国尚无三塔斜拉桥建设先例,对此,胡建华毫不犹豫,他说:“中国斜拉桥建设不能仅仅停止在传统两塔,由两塔发展到多塔总是需要人去跨越的。”随后,他带领团队在宽阔的湖面、滩涂芦苇荡里反复勘察,夜以继日地进行了海量的方案设计、论证与优化工作,相关资料都累满了一小车,终于啃下了这块“硬骨头”。

    胡建华深知,科学从来就是严谨的事业,创新意味着无数的不确定性,甚至风险。30余年的创新挑战,他从来不是凭借一时的冲动和盲目的热情,之所以敢于向空白领域不断求索,向科学巅峰不断挑战,源于他自身对桥梁事业的热爱,更源于为中国桥梁技术发展探索创新的担当。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已经成为对桥梁工程的新的更高要求。在修建湘西矮寨大桥时,胡建华一开始就明确了打造“艺术品”的目标,“必须与自然相交融、与历史共辉映、与文化之益彰、与时代共和谐。”

    面对矮寨公路奇观蕴含的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历史厚重,面对德夯大峡谷的清奇秀丽,胡建华深感设计承载历史的一份责任,“矮寨大桥的设计必须是一件艺术品,否则我们将有负于历史,有负于自然,有负于时代。”为选择最佳方案,他率领团队每天攀爬三四个小时满山寻找桥位,十余次冒着危险深入溶槽溶洞、悬崖岩堆勘察地质情况,反复比选论证了十几个桥位与桥型方案,最终实现了湘西矮寨大桥与自然、历史、人文的完美融合。

    最终,一座桥梁成就了一个景区,成为与德夯大峡谷相映生辉的旅游新景点,被美国国家广播公司NBC评选为“十大非去不可的世界新地标”。

    如今,胡建华在学术和事业上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他依旧没有停下奋斗的脚步。国家重大桥梁工程的技术支援和项目核检,重大交通事故应急抢险救援的技术支持,“只要国家有需要,我随叫随到。”

    现在,胡建华最大的愿望就是多带出几个“好徒弟”,能让中国的桥梁水平再上一层楼。

    三十载以桥报国,为国家腾飞、民生便利,执着创新,无惧艰辛;三十载甘为桥基,为行业进步、后学成长,初心不改,孜孜以求。

    这就是胡建华自己的人生之桥!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