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湖南新闻 > 载着“株洲心”助“鲲龙”上天入海
  • 载着“株洲心”助“鲲龙”上天入海

    时间:2018-10-21 16:25:16  来源:红网  作者:胡芳 刘婷 李晨

    红网时刻记者 胡芳 通讯员 刘婷 李晨 株洲报道

    我国自主研制的首款大型水陆两栖飞机“鲲龙”AG600 10月20日在湖北荆门成功实现水上首飞起降。AG600既是一艘会飞的船又是一架会游泳的飞机,可在两米高的海浪里执行着水救援任务以及森林灭火任务。

    作为目前世界上在研最大的水陆两栖飞机,鲲龙海天驰骋,其关键技术之一的“心脏”就来自咱们湖南株洲。10月21日,记者走进中国航发南方公司,揭秘水陆两栖飞机幕后“铸心”人和背后故事。

    1.jpg

    AG600配装的涡桨-6发动机。

      寻心:性能高且要取得民用适航证,涡桨6发动机刚刚好

    2009年,“AG600”研制工作启动,飞机定位于“森林救火、海洋救护、资源探测、海上维权”等功能,这就意味着除了要满足大吨位起降、功率输出稳定、耗油率低等性能要求,所有部件还必须都要取得民用适航证。到哪去找一颗合适的“心”迫在眉睫。

    “当时,在公司60余载的发动机谱系中,大家惊喜地发现,涡桨6发动机匹配度极高。”中国航发南方公司副总工程师余世鹏介绍说,该发动机的性能和公司的技术能力很快就得到了项目组专家的认可,AG600“心之归属”落到了“南方”头上。最终,该机配装了4台涡桨6发动机,最大起飞重量53.5吨。

    “选择发动机并不是简单的部件组合,要做到完全符合设计方的性能要求,让‘身体’与‘心脏’协同配合,光有一款合适的发动机还不够,背后强大的技术支持才是王道。”余世鹏说。

    在确定机型后,公司结合飞机对引气、座舱增压、防冰、湿度等方面的要求开展强度验证;为了确保发动机与飞机在外观上能够匹配,重新绘制了发动机的三维模型,并对接口处的结构特点进行了注明;由于飞机使用的桨叶与发动机原桨叶不同,公司还增加了试车试验,让发动机保持最佳状态。

    2.jpg

    水上首飞现场。岳书华/图

    考验:“清洗系统”破解盐雾难题,技术交底助鲲龙遨游

    去年底“鲲龙”在珠海顺利陆上首飞,但对于一架水陆两栖大飞机而言,必须经历水上首飞起降考验,才称得上水陆两栖,“鲲龙”水上首飞面临的难关之一就是涉水关。而海面上盐雾的存在也意味着发动机将面临更加恶劣的工作环境。盐雾具有腐蚀性,直接影响航机性能,甚至是飞行安全。

    中国航发南方公司的研发团队最终从某款应用于海上环境的航机上找到了灵感,在征得相关机构同意后,“发动机清洗系统”被加装到了机器上。每次飞行结束后,系统会对空气流道等易被腐蚀的位置进行全面的清洗与保养,发动机的“盐雾”隐患得到了根本解决。

    3.jpg

    鲲龙AG600。岳书华/图

    同时,为防患于未然,公司还为发动机制定了几十页的“三防”备选方案。由于飞机研制厂所此前鲜有接触过涡桨发动机,公司在技术支持的同时还陆续提供了维修手册、安装手册、图解目录等技术资料,内容不仅包含发动机的基本数据、历年来的飞行状态、排故方案,甚至连“某管路件应该如何安装”“某结构应该如何清洗”这样的“小事”都被一五一十地写进了“宝典”,技术“交底”。

    “未来,这款发动机将成为我们民用航空的主力产品之一。”余世鹏表示。中国航发南方公司将牢记使命,以工匠精神继续铸造“中国心”。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