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湖南新闻 > 【英雄烈士谱】民国开国元勋黄兴:“笃实”“无我”贯穿一生
  • 【英雄烈士谱】民国开国元勋黄兴:“笃实”“无我”贯穿一生

    时间:2018-04-07 09:27:36  来源:红网  作者:熊晓宇 彭烨

    编者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4月5日清明节,红网、时刻新闻从这一天起,推出“为了民族的复兴•英雄烈士谱”大型系列报道,纪念为了民族复兴事业而奋斗、牺牲的英烈,弘扬传承英烈精神和社会正气,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黄兴像。

    黄兴故居八字槽门。

    “笃实无我”四个大字悬挂在故居正厅的墙壁上。

    红网时刻记者 熊晓宇 通讯员 彭烨 综合报道

    逝世百余年以后,革命家黄兴的故事依然在长沙这座山水洲城流传。

    岳麓山上,黄兴墓坐西朝东,沉默地俯瞰着长沙城的日新月异;步行街口,黄兴铜像身姿挺拔,注视着熙熙攘攘的人群来来往往;黄兴小学内,“笃实”“无我”的训诲在操场上回响;离城30余里,黄兴故居白墙黑瓦安静矗立,珍藏着故去主人一生的故事。

      无公则无民国 有史必有斯人

    位于长沙县黄兴镇的黄兴故居先后历经了三次修复才恢复成如今江南农家庄园的风貌:门前水塘碧波荡漾,后有花园翠竹林,四周护庄河环绕。1981年黄兴长孙黄伟民遵父命来祖宅寻根时看到的景象,却是上下大屋被分散给20余户人家,厨灶遍地。

    黄兴,原名黄轸,字克强,号庆午、竞武,1874年生于湖南善化县(现长沙县)。1903年,从城南书院、湘水校经堂、武昌两湖书院一路走进东京弘文书院的黄兴面对华夏大地的满目疮痍,又再次回到了长沙,决心投笔从戎。次年,他将祖业28亩庄园和2000亩谷田全部变卖筹措经费,创办了“驱除鞑虏,复兴中华”的革命团体“华兴会”。

    1905年,黄兴再度来到日本并与孙中山相识,两人就革命团体与反清问题达成一致,成立了中国近代第一个革命政党――同盟会。随后的几年,武装起义充斥了黄兴的生活:辛亥“十次革命”,黄兴“无役不从”,枪林弹雨身先士卒;广西钦廉上思起义,黄兴率200余人相继与2万余清军鏖战40余天,七战七捷,威名大震;广州黄花岗起义,他右手中食二指被击断,成“八指将军”;武昌首义后,他任战时总司令与清军激战一个多月,为各省响应起义、宣布独立赢得时间。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黄兴任陆军总长兼参谋总长,随后任南京留守。

    1916年10月31日,黄兴病逝于上海,时年42岁。百年后回溯他这波澜跌宕的一生,为“振兴中华 克制强权”而奋斗,百折千回,历经艰难,却是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1917年,黄兴国葬于长沙岳麓山,国学大师章太炎写下挽联缅怀这位伟大的革命家:“无公则无民国,有史必有斯人”。

      “笃实”“无我一生 训诲历代传响

    走进黄兴故居的正厅,东西两侧墙壁上悬挂着的“笃实 无我”四个大字格外醒目。回顾那风云叱咤的42年,这是黄兴一生最好的注脚。

    同盟会成立之初,由黄兴主理的华兴会人数最多,威望也最高,为顾全大局,黄兴提议不做票选,直接以鼓掌表决,推选孙中山为总理。在随后的中华民国国旗之争、中华革命党之争、任人之争中,黄兴始终维护孙中山的领袖地位。

    “名不必自我成,功不必自我立,其次亦功成而不居”是黄兴的一句名言。1912年,民国成立后,黄兴取道南下,于10月回到长沙,致力于实业和教育。在长沙城南,近天心阁的回龙山,黄兴创办了湖南贫儿院,专收辛亥革命阵亡将士遗孤和赤贫儿童入学,后成为现在的黄兴小学。

    黄兴故居纪念馆、湖南辛亥革命人物纪念馆馆长胡群义在接受媒体访问时这样理解黄兴:因为无我,所以他变卖家产创办华兴会,在历次“倒孙”风波中力挺孙中山,在民国成立后功成身退;因为笃实,所以他在下野后回乡办学、办实体,主张修路。

    “笃实”“无我”贯穿黄兴的一生,也成为他的后人始终践行的家风家训。长子黄一欧14岁成为同盟会最小的会员,19岁在敲响清王朝丧钟的南京之战中担任沪军先锋队副司令,英勇杀敌,却从不居功,只留下一颗战场上捡回的炮弹壳刻字留念,28岁担任长沙市政公所总理(相当于长沙市市长)时,第一件事就是编制《长沙市政计划书》,关闭妓院,取缔赌场,倡文明新风。

    1981年黄兴故居纪念馆完成第一期修复工程后,黄兴长孙黄伟民毅然将手中回购的28件珍贵原物家具捐赠,致力于故居的恢复和海峡两岸民间交流,在他的努力下,黄兴故居不仅成为全国留下原件最多的故居,也成为长沙县对台交流的重要文化基地。黄伟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祖父黄兴有20个孙辈,很多是工程师、艺术家、老师,每个人都在踏踏实实地做事,不炫耀不吹嘘祖辈的光荣历史。

    如今,这四个字已不仅是黄兴后辈恪守的家风家训。在黄兴小学,“笃实”“无我”成为代代相传的校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学生成长。黄兴故居纪念馆的门口,来访车辆整齐地停放在停车坪里,免费网络全覆盖,市民游客通过扫描二维码听取黄兴的故事。馆内工作人员介绍,清明节期间,平均每天到纪念馆参观的市民和游客有近3000人。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