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湖南新闻 > 长沙县:为贫困户办了实事,心里就踏实
  • 长沙县:为贫困户办了实事,心里就踏实

    时间:2019-08-16 11:02:21  来源:红网  作者:陆继华

    蒲塘村帮扶工作队长、第一书记杨经国(右)查看贫困户的养殖情况。 曾诗怡 摄

    红网时刻8月16日讯(星沙时报记者 陆继华)他在部队服役23年,为结束与家人聚少离多的日子转业到地方工作,可到新单位报到不久又被委派下乡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军人的性格使他毅然接受安排。在驻村近两年的时间里,他把贫困户当亲人看,把贫困村当家乡建,平均每月驻村24天以上,下户走访400余次,几乎和所有贫困户都成了好朋友。他就是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派驻长沙县金井镇蒲塘村帮扶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杨经国。

    把贫困户当亲人看

    一户户走访解难题

    蒲塘村地处金井镇最北部,与平江县接壤,区域内山多田少,经济发展历来滞后,属于省级贫困村,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73户、贫困人口216人。

    “驻村帮扶,就是要把贫困户当亲人看、把贫困村当家乡建,当好扶贫政策的‘接生员’、项目建设的‘监督员’,才能让贫困户主动参与脱贫,才能真正实现精准扶贫。”这是杨经国在2018年初刚驻村时在扶贫日记中写下的一段话。话是这么说,事也是这么做。驻村以后,杨经国和队员们翻山越岭,一家一户走访,为他们解决现实难题。

    龙咀坪组的袁军赞,是一个憨厚老实的单身汉。2016年,1个月内父亲和哥哥先后因病去世,失去亲人的痛苦让其变得更加木讷、消沉。杨经国和工作队了解情况后经常上户与其谈心交心,帮扶他搞起养殖业。去年一年,袁军赞靠着养的黑山羊、土猪和五黑鸡,收入有两万多元。袁军赞慢慢把工作队队员当成了亲人,对生活也充满信心,现在每周都会给杨经国打个电话说说话。

    “一天为贫困户办了件实事,心里就踏实了。”去年年底的一天,金井山区的雪下得很大,在村部办公的杨经国突然接到大坪组贫困户杨发德的妻子打来的电话,说家里养的200只鸭子卖不出去,快没有粮食喂了。杨经国二话不说冒雪来到杨发德家,把鸭子拍成视频,发到单位的工作群里,半天时间全卖光了。看着滞销的鸭子一下子卖了出去,杨发德的妻子开心地说:“杨书记,你这个销售员真是太厉害了。”

    紧盯“两业”扶贫

    带领村民创业致富

    就业是脱贫之本,产业是就业之基,只有通过“两业”扶贫才能为贫困家庭提供就业岗位和稳定的收入来源。在扶贫工作队进驻之前,蒲塘村没有一家企事业单位,村集体经济收益几乎为零,年轻劳动力都在外打工。

    去年以来,蒲塘村加大产业扶贫、项目扶持的推进力度。为了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今年8月,蒲塘村村级集体经济合作社正式成立,有了这个平台,全村迅速确定了以茶产业为主打产业,以锥栗、黄桃、食用菌、五黑鸡等为辅助产业的发展模式,让老百姓能够在家门口就业。

    随着一个个项目的落地和产业帮扶的实施,帮扶工作队的工作强度也越来越大。“比在部队还忙还累。”这是杨经国的真实感受,但他无怨无悔,带着责任和感情开展帮扶工作。前不久,他的父亲因病去世,半年来他只回去陪伴过一次,他为此感到愧疚,但是看到村里和贫困户的发展变化,内心又有了些许安慰。

    杨经国介绍,蒲塘村目前结合金井“茶乡小镇”的特色,新开辟了1000亩优质茶园,按照“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茶园由金井茶厂投资建设、合作社整合资源、村民入股分红;今年,全村730亩锥栗和120亩黄桃长势良好,第一批发放1930只五黑鸡,拟于9月再发放一批,年底陆续出笼,预计可为贫困户增收30多万元;一年开办10多场次烹饪、种植、养殖等技术培训班,全村有54人通过培训找到工作,大家正朝着致富的路上奋力前行。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