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河北新闻 > 山中有甲子
  • 山中有甲子

    时间:2018-04-20 10:44:17  来源:河北新闻网  作者:

    史梦兰是“京东第一才子”,他有一旧居止园在碣石山中。今年清明过后,我和专程由天津市赶来的史梦兰第四代孙史蕴、五代孙史剑威一同进山拜谒。

    昌黎旧城之北,碣石山前有馒首、桃花两座矮山。两山之间有一条进山大道,沿此道北行七八里,尽头处是碣石山中的杏树园村。止园便在杏树园中。

    民间传说中的史梦兰,是御封“京东第一才子”;确有文字记载的,是曾国藩称赞他为“直隶一人”。他去世后入畿辅先哲祠。畿辅先哲祠在北京宣武门外下斜街40号,是为祭祀直隶先逝的贤人而建的祠堂。唐山博物馆常年陈展着畿辅先哲祠簿影印件和史梦兰的书法长卷真迹。他的著作,国家、省、市三级图书馆都有珍藏。然而,那天到杏树园,我们问过三个人,史梦兰的名字都无人知。最终问古书上记载的那个有“大石头”的院子,坐在路边石碾上的老汉才恍然大悟地站起来说:“有,往西走,在坡前。”

    见到“大石头”时,心中不由一惊:在山坡平缓的地面上,那暗赭色岩石有一间房那么大、那么高,圆顶,深卧。远看像从天上飞落下来的,近看却像从地下钻出来的——底部与山体相连,应该是山体在地下蜿蜒起伏后拱出地面,从而矗立在山坡平地上。大赭石东面嵌一长方形青石,自右向左书“止园”大字,以双钩笔法。南面亦嵌一长方形青条石碑,上面用楷书阴刻七八百字,为《止园记》。碑上的字经风雨剥蚀,有些斑驳,依稀见开头:“主人好书兼好山水,所居濒海无山,故于碣石山买田百亩,规以为园,种松三万,杂果数百,取黄鸟邱隅(《诗经》中句)之意,名之曰止园……”石边南北两棵大树,前后拱卫,树影遮石大半。

    就势登高远看,心中又是一惊:但见此宅背靠碣石山的主峰。峰立如屏,五峰山余脉环其左,锯齿山抱其右,正南是馒首、桃花两座门户矮山,正好宛如一个大院,垣局天然。从左右山间分出两股流水,注入南面一无名山湖。双水于此湖抱围合襟,出馒首、桃花二山,而后汇入十几里以外的渤海。大格局中山海之关系是势雄脉远,大海朝宗。

    此一处风水宝地,此一幅壮美江山。

    我感触而思:地理与人文是这般的不可分割,地理是人文的舞台,人文是发生在地理之上的故事。那么“京东第一才子”面对山河,壮思逸飞,能于此编写出《畿辅艺文考》《永平府志》等16种340卷历史文化著作传世,便是情理中的事情了。

    自“大石头”向北是老宅,北高南低,拾级而上的体势依稀可辨。原来台阶上的大青条石多散落两旁,也有的砌于砖木结构的养花大棚上。原有的五间正房,西两间已拆掉,还剩下东边三间,窗台以下还是当年的样子,用青条石砌成,石材十分规整;北门也是原来的,青砖白灰对缝儿,曲拱成半圆券门;当年大门的建筑底座尚在,有齐腰深的残垣断壁,长满了荆棘灌木。向阳的角落,不知名的小黄花已经绽蕾。

    现在的三间正房,住着世居三代的刘姓人家,史蕴先生问其与史家的关系,他们已说不清了。只说“这宅子越住越好,一双儿女都大学毕业了。儿子考上了博士,在北京海淀中关村工作了”。男主人说完,憨厚而满足地笑了。

    来这所山居,史梦兰也并非如王维那样静心得享“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风景。他曾与朋友说:“方今天下多故,网罗遍宇内。吾以僻处海隅得享山居之乐,是即黄鸟之邱隅也。鸟尚知止,何况于人。”颇有忧患之心与不平之气。这背后,还有一个历史事件。来此居住前,史梦兰曾与同乡的乐亭好友常守方以举人身份进京赶考。当时礼部主持的会试已过,在等待殿试期间,晚清为列强所侵,国土丧失,官场一片混乱。这就是所谓“天下多故”。史梦兰说,国家如此破败,我们却于此苟营功名,意欲何为?于是他和常守方放弃了殿试,收拾回家,途经蓟县的盘山,步行而返。之后,他择居于止园,与常守方诸文友写书刻书,自己出版,十余年间所出的历史文化著作,扉页都署名“止园藏板”或“本园藏板”。洋洋数百万言,也真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啊。

    走出宅院,转头又见昌黎县文物局在“大石头”旁树立的方形石碑,标明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上书“止园碑刻”四个大字,朱漆魏碑体,十分大气。史蕴父子面朝石碑深拜三躬。我想,到底是思接百年,血浓于水。

    是啊,止园是冀东文化的一块净土,园内有历史文脉的赓续、传承。古语道:“山中无甲子,寒尽不知年。”一代才子踪迹湮没,旧园斑驳,从中亦可管窥碣石山中的岁月更迭。(张哲明)

    关键词:
  • 上一篇:问渠那得清如许
  • 下一篇:远眺周文王
  •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