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体育新闻 > 综合体育 > 观点|杨奇勇:水立方成功离不开人 STIIP是摸索高点
  • 观点|杨奇勇:水立方成功离不开人 STIIP是摸索高点

    时间:2018-08-09  来源:  作者:

    观点|杨奇勇:水立方成功离不开人,STIIP是摸索高点。

    观点|杨奇勇:水立方成功离不开人,STIIP是摸索高点。

    2018年8月2日,由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指导,新浪体育、亚设体育共同主办的STIIP体育产业发展项目正式启动。此项目首创了集“体育培育”、“项目孵化”和”投融资引入”三位一体的体育产业概念,将借助新浪体育和亚设体育深耕中国体育产业多年的运营管理经验和强大的媒体资源,通过培训、筛选国内优质的自主体育IP项目,与国内十余家投资机构,联合为企业提供孵化和投融资等服务。

    启动仪式上,国家游泳中心总经理杨奇勇与中国体育产业的诸位专家学者及产业大咖汇聚一堂,见证了STIIP体育发展项目的启动,共同探讨了在中国体育产业改革大潮中,中国体育从业者和创业者需要如何“破局”的话题。

    STIIP体育产业发展项目能够成功落地,得益于国家游泳中心的大力支持。水立方不仅是北京的城市地标,更是中国的体育地标。在后奥运时代,国家游泳中心也成为了中国奥运场馆市场化运营的成功案例之一。为了迎接冬奥会,变身“冰立方”,它的成功可以带给我们很好的经验和参考。而这份成功的经验,对于STIIP来说,是先行者的勇敢尝试,更是值得研究和学习的范本。现场,国家游泳中心总经理杨奇勇先生为大家带来了详细的解读分享。

      两年深耕今日收获,STIIP是摸索的高点

    首先,水立方在两年以前,已经在开始做产业聚集、产业支持的培训,做“人”的聚集。每年水立方北五环咖啡承办近100场的大大小小的关于体育产业的论坛、访谈,包括项目探讨、项目发布、项目路演等等活动。

    STIIP这个项目是这两年以来,水立方北五环咖啡扎实摸索达到的一个高点。作为一个完全针对体育产业的发展项目,可以认为它是企业孵化、知识传递、人才教育培养的综合体。目前我们的工作还仅是一个开始,期待利用近几年我们积累的人气、资本和经验,实现一个比较大的突破。

    十年发展日新月异 从变化中寻找方向

    就水立方来讲, 2008年奥运会以后,到今天运营了十年。2008年开始,国家和北京市,利用冬奥会巨大的政策拉动,走上了一条蓬勃发展的体育产业道路。水立方在这十年里,保持了一个比较活跃、饱满的运营状态,但是它里面的业态,它涉及到的运营内容,在十年以来却发生了非常大的“向上”的变迁。这十年以来,中国体育有了全面的变化和升级,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在“双轮驱动”下都取得了突破性的成绩。体育产业在发展,水立方在这十年过程中积累了一些经验,现在正在对外准备做管理的输出。所谓的管理输出,是输出教学,输出训练人才。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之间找到平衡,在国有企业市场化的经营中把握自己的方向。

    把握冬奥机遇 实现可持续发展

    站在冬奥会的角度来说,水立方变身“冰立方”。本届冬奥会就像2008年一样,它会对北京这座城市、会对体育产业、包括对水立方本身,带来一次巨大的拉动。我们应该用开放的心态,去看新一届的奥运会,应该用可持续的眼光,看待未来的场馆运营。新的冬奥会,一定会带来新的东西。这一届冬奥会非常强调“可持续发展”,要知道这个钱用在哪,它到底能产生什么样的效果。

    要想可持续发展,核心是人才的挖掘、培养和高效利用。本次奥运会我们要新建体育场馆,同时将有四、五个体育场馆迎来改造,改造以后,这些场馆将具备冰上项目的功能。那么这些场馆的管理人才在哪?运营设备的人才在哪?赛事管理、日常管理的人才在哪?可以说我们确实需要大量的人才,需要知识的输出和传递,如何能够尽快掌握好冰雪运动的产业发展规律,能更快地培养年轻人投入到冰雪产业中来,这样在冬奥会之后,我们的冬奥场馆建设才会有更高效的利用和价值的再次开发。STIIP这个项目,将会为中国的冰雪项目提供一个现实的样板,可以实现人才、数据和资源的互通共享,我也相信这项产业使命的实现,也会给这个项目接下来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帮助。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