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体育新闻 > 综合体育 > 骆晓娟:乡情就像风筝线 时刻将我和家乡连一起
  • 骆晓娟:乡情就像风筝线 时刻将我和家乡连一起

    时间:2017-05-29  来源:  作者:

    奥运冠军骆晓娟

    就如同比赛中一剑制敌一般,骆晓娟在录制扬子晚报“声音图书馆”节目时,也是干净利落,一遍即过。

    作为2012年伦敦奥运会女子重剑团体项目的冠军,骆晓娟12岁就离开了盐城大丰老家,像一只风筝,在外漂泊了21年,但她说,“如果我像风筝,那乡音乡情就是风筝的线,时刻将我和家乡联结在一起!”

    用乡音读书比击剑轻松

    和骆晓娟是老朋友了,2012年伦敦奥运会,她和小伙伴们夺得女子重剑团体冠军的时候,扬子晚报记者就在现场,既为她们加油呐喊,也用相机为她们记录下了创造历史的一刻。

    这一次,当记者邀请骆晓娟为扬子晚报“声音图书馆”项目录制节目时,骆晓娟非常爽快地答应了,但一听说是用家乡盐城话朗读文章时,她却有点犹豫了:“从来没试过啊,说话没问题,但那么正式的书面文章,用家乡话读出来,感觉会不会怪怪的?”

    然而,一旦录音机打开,骆晓娟很快就进入了状态,鲁敏《思无邪》的片段被她用家乡话演绎得抑扬顿挫,满满的盐城大丰味道,而且读得非常流利,一遍即过。录完《思无邪》,骆晓娟意犹未尽,又读了一段汪曾祺的《寻常茶话》,同样一遍过。

    从大丰走出来的女剑客

    击剑在欧洲属于贵族运动,但是骆晓娟的出生一点都不“贵族”。1984年6月,她出生在盐城大丰市万盈镇沈灶赵环村,父亲骆爱军是个拖拉机手,靠着帮人耕地打粮挣些钱,母亲仇美云除了家里的农活,自己还长年在建筑工地帮人拌水泥、搬砖头、拉斗车,做着许多男人都吃不消的苦力活。

    骆晓娟读五年级时,体育老师沈福明发现她不但个子高,而且双臂也比一般人长,觉得是个搞体育的好苗子,就建议她的父母将她送去练田径。童年时的骆晓娟虽然身高臂长,但却体弱多病,父母为了让她身体更强壮一点,便答应了沈老师,将骆晓娟送到了大丰市体校。

    1996年,盐城市少体校击剑教练黄晓明去学校选拔人才,出的题目是距离考生们1米处随手扔硬币,看谁能接住。很多人都接不住,但是骆晓娟每次都成功了。就这样,骆晓娟走上了击剑之路。

    伦敦奥运夺得团体金牌

    骆晓娟职业生涯最高光的时刻是在伦敦奥运会上:2012年8月4日,她和李娜、孙玉洁、许安琪等四位姑娘不负重望,以39:25击败韩国队,夺得中国首枚女子重剑团体奥运金牌。

    奥运夺冠之后,奖金、荣誉和名气随之而来,但盐城姑娘说,“我还是原来的那个我。”她依然说着大丰口音的普通话,依然想念着老家的那张木板床,依然最挂念着自己的父母亲······

    名人档案

    骆晓娟

    1997年,进入江苏省体校;1998年进入江苏省击剑队;2000年,凭借出色的战绩入选国家队;2003年意大利世青赛,骆晓娟夺得女重个人和团体双料冠军,成为那届比赛最闪亮的新星。

    作为2012年伦敦奥运会女子重剑团体项目的冠军,骆晓娟12岁就离开了盐城大丰老家。

    扬子晚报全媒体记者 殷小平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