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体育新闻 > 武术散打 > 武协委员:中国武术杀敌功能淡化 更多是传承文化
  • 武协委员:中国武术杀敌功能淡化 更多是传承文化

    时间:2017-05-29  来源:  作者:

    太极

    中新社北京5月4日电 (记者 王婧)近日,综合格斗选手徐晓冬“秒胜”太极拳师魏雷一事持续发酵。多位中国武术专家4日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实战对抗与武术套路本就是两个不同的体系,不可比较。然而,武术套路发展走了些弯路不可忽视,未来中国武术发展离不开其历史文化内涵。

    日前,徐晓东向魏雷等多位太极大家约战,武林人士剑拔弩张,甚至相互诋毁、谩骂,关于现代搏击与传统武术孰强孰弱的文章遍布网络。“约战”事件使中国武术从武侠小说、功夫片描画的神坛上走下来,诸如武术的功能、中国武术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中国武术未来发展方向均成为热议话题。

    上海市体育学院退休教授邱丕相表示,中国武术在不同时期的价值取向有所不同。古代军事中确有迅速杀敌的临战实用型武术。到了明朝,武术走向民间,一些专门家演绎出许多攻防的招法,出现了众多枪家、棍家、刀家和拳家等,形成不同流派武术,便有了流传至今的传统武术套路,和实战格斗有一定的距离。

    当今习练中国武术者,绝大多数是出于强身健体的目的练习太极拳、长拳等武术套路。武术套路因此成为广场舞之外另一项普及度极高、老少皆宜的健身运动。但作为竞技体育项目,套路比赛关注度不高。

    对此,中国武术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吴彬深有体会。“套路比赛追求的难度越来越高,规则在变化,我退休将近20年,现在有些比赛我都看不懂了。”他表示,作为武术圈内人士尚有此困惑,普通观众更不懂如何评定比分,兴趣度降低是必然的。

    担任过四届亚运会、两届世锦赛总裁判长的邱丕相认为,竞技套路比赛向“高”“难”“美”“新”发展,逐渐与民间传统武术拉开距离,也与普通民众拉开了距离。“很多观众不仅看不懂套路,觉得大家打出来都雷同,而且会觉得套路越来越缺少攻防特点。”他认为,未来武术套路应该逐渐走出竞技、摆脱规则,向健身、娱乐、艺术表演等方面发展。

    随着时代变迁,中国武术防卫、杀敌的功用已经淡化,更多的是传承中国的历史与文化。吴彬说,内行通过招式基本可判断门派、套路特点和产生年代,因而武术套路相当于史料。更重要的是,中华武术之魂就蕴含于一招一式当中,有别于机械地使用拳脚。这也是《少林寺》《太极宗师》《叶问》《一代宗师》等中国功夫类影视题材长盛不衰的原因之一。

    中国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专家委员会专家朱瑞琪表示,中国武术未来发展依旧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除了强身健体之外,文化内涵是吸引各国功夫爱好者习练中国武术的主要原因。

    对于当下的“搏击热”,朱瑞琪认为,中国武术中不无实用的对抗技术,武警、公安练习实用散打就是例证。他说,有不少练习综合格斗的外国选手学习中国散打中踢、打、摔的技术,再结合柔术等地面技术。

    吴彬表示,“中国武术是全面的”,爱好健身的习练武术套路,喜欢格斗的练习实战技巧,两者并行不悖,但不能将套路与实战混为一谈。(完)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