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江苏新闻 > 南京记忆丨美籍华人鲁照宁:捐赠只是手段,让历史活在人们心中才是最终目的
  • 南京记忆丨美籍华人鲁照宁:捐赠只是手段,让历史活在人们心中才是最终目的

    时间:2017-12-12 15:51:04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张宣
    鲁照宁

    中国江苏网12月11日讯 “12月3日到南京,12月5日在南京航空烈士纪念馆捐赠,12月13日上午参加国家公祭日活动,当天下午在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纪念馆第14次捐赠史料。”在电话里,南京大屠杀史料捐赠者、美籍华人鲁照宁告诉记者此次回国的行程安排得满满。

    本次回国也是鲁照宁第14次回国捐赠南京大屠杀史料,距上次捐赠仅过去了4个月。本次捐赠鲁照宁将他祖父鲁葆如的抗战胜利纪念章和证明书等史料捐赠给纪念馆。

    鲁照宁说,这次捐赠他的父母也一同参加,鲁照宁的父亲出生于1938年1月4日,即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期间在南京出生,此次捐赠鲁照宁准备做第一次父子共同捐赠,捐赠仪式上会介绍父亲和南京的故事。

    鲁照宁的姑奶奶、航空烈士鲁美音

    除了向纪念馆捐赠,鲁照宁还第一次向南京航空烈士纪念馆做捐赠。当天,鲁照宁向抗馆捐赠了援华美军的徽章、美国飞虎队逃生丝巾地图、《美国陆军航空队必备手册》以及二战时期的杂志、宣传卡、老照片等。此次捐赠了100余件珍贵文物及史料,填补了抗馆馆藏的空白,对研究中国的抗日空战史,以及美国等国家对中国抗日空战的宣传和援助具有重要的作用。鲁照宁的姑奶奶鲁美音是中国第一代空姐,1940年10月29日凌晨,鲁美音所在的飞机在接近目的地昆明时遭到日军飞机发现,降落过程中遭到袭击,鲁音美在组织乘客撤离时被日军飞机的子弹击中不幸牺牲,年仅26岁。在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英烈碑上镌刻的4296名中外抗日航空英烈中,是唯一的一位女航空英烈。

    鲁照宁今年7月份捐赠的南京大屠杀相关史料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现有馆藏17余万件,每一件都是那段血泪史有力的铁证。而这其中相当一部分都是由民间人士捐赠而来的。正是得益于这些努力,我们才能逐步还原南京大屠杀史实,了解真相。而鲁照宁就是其中一位执着的捐赠者。

    鲁照宁是美籍华人,1964年在南京出生,是个土生土长的南京人。1980年离开祖国移居美国纽约,跟随家人前去美国生活。他在美国相继上了高中、大学,毕业后在美国纽约电力公司工作。移居美国之后,鲁照宁长期关注祖国发展,胸怀历史,心系南京,一直不忘关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建设发展,13年来已经13次把在美国收集到2300多件关于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的书籍,杂志,照片,地图等各种资料无偿捐献给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为纪念馆研究抗战历史和南京大屠杀提供了丰富的史料。

    鲁照宁筹集的南京大屠杀史料

    收集两千多件文物史料绝非一件易事,在收集的过程中鲁照宁也遇到过很多困难。鲁照宁告诉记者筹集史料首先要耗费很多很多时间。在他所在的公司,员工每年都有假期,别人都在这个时间去世界各地旅游了,而鲁照宁一直利用这个假期搜集文物史料。由于大多数历史资料都要通过网络竞拍获得,因此,每天只要一有时间,鲁照宁就会泡在网上,关注各地的拍卖信息,在浩如烟海的拍卖品中,查找比对,自己筹钱竞拍。另外,搜集工作中的资金完全是鲁照宁个人负担,从来没有向任何人和单位索要过报酬。本身鲁照宁也是一个航空迷,在从事史料筹集事业后,他削减一些个人爱好,把资金用在史料筹集上。期间有很多亲戚朋友的阻拦,但是,鲁照宁认准了这件有意义的事情,就会全心全意搜集记录侵华日军在南京暴行的资料、文献、文物。他想,总有一天他会用行动打动不理解的人。

    珍贵的物品不仅有历史价值,同样也有商业价值,有的人拍到了史料用于收藏、升值,而鲁照宁却从没有这样的打算。曾经有不少人提议,要和鲁照宁合伙开纪念馆。鲁照宁说,个人做任何东西毫无意义,历史要保存在更好环境里,展现在更多人面前。

    搜集侵华日军的罪证,鲁照宁付出了巨大的财力和物力,可能有人会不理解这图什么。鲁照宁解释说,今年是南京30万同胞惨遭侵华日军屠杀80周年,他不断把自己所有能证实侵华日军暴行的资料贡献出来,就是想让全世界的人、全中国的人、全南京的人都进一步知道这个历史的真实性,让全世界人民知道这段历史真正发生过,而且是一种非人道的行为,免得让那些右翼势力颠倒黑白。鲁照宁认为,自己是一个真正的中国人,更是一个南京人,所以他有责任为自己的祖国做点事情。他最终的目的就是要振兴中华,这段历史虽然已经成为过去,但中国人永久不能忘记!

    鲁照宁表示,本次南京大屠杀80周年活动结束后,他将继续关注美国有关南京大屠杀的研究线索,帮助纪念馆继续在美国征集资料,捐赠将没有终点。对鲁照宁而言,捐赠只是手段,让历史活在更多后来人心中,才是最终的目的。

    新华报业全媒体记者 张宣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