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江苏新闻 > 大桥局文工团的难忘岁月
  • 大桥局文工团的难忘岁月

    时间:2018-11-16 09:11:50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刘曙光 梅建明

    在南京长江大桥建设者们的身后,其实还有这样一群特别的人: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吹拉弹唱”。近日,扬子晚报记者慕名采访了他们中的几位,他们都隶属于曾经的“大桥局文工团”——一个临时抽调甚至都不能称之为专业的表演团队。

    通讯员 刘曙光 扬子晚报/扬眼记 者梅建明/文 黄娴/视频制作

    《桥梁女民兵》风靡一时

    上世纪60年代,大桥工程局第四工程处业余文工团,为了歌颂南京长江大桥的建设者们,特意排演了一出《桥梁女民兵》。

    “演员个个英姿飒爽,舞姿翩翩,在南京人民大会堂演出时,那真是满堂喝彩声,风靡一时。”当年的当事人说起这段往事,至今都觉得非常自豪,因为他们这些表演者,大部分都是业余演员!“当时选拔了61名文艺青年,组建了一支具有较高水准的业余文工团。”今年已83岁的洪凤艳老人告诉记者,她技校毕业,学的是焊接,是工地上的一名女焊工,只是因为性格活泼,喜欢唱歌,虽然没学过表演,但还是被挑选进了文工团,成为业余团员之一。

    “虽说是业余,但搞起表演及创作来,我们不输于专业人员。”83岁的杨恒新老人表示,“工程调度”出身的自己,虚心向人学习,作过四部曲的《黄河大桥颂》,气势磅礴!作为为数不多的擅长乐器的人才,76岁的朱延林老人被如今的同伴称为当时文工团的“记忆库”。他17岁进入大桥工程局,被挑选进了文工团。“我是团里年纪最小的,拉小提琴也是个人爱好,没想到后来还做过舞美。”就这么一帮尽管业余但多才多艺的年轻人,以工地为舞台,自己排练,自己做舞美,经常前往桥梁建设工地慰问演出,给艰苦工作中的建设者们带去了很多欢笑和鼓励。

    亲历大桥建设最惊险一幕

    据介绍,当时考虑到南京长江大桥已经开始建设,同时又碰上多个行业压缩非生产性机构和人员,为了将大桥文工团这支来之不易的文艺队伍保存下来,大桥工程局的领导于是决定将其中大部分文艺人员下放到负责南京长江大桥1-4墩建设任务的第四工程处。

    从此,这些被分配来的文工团的团员就和第四工程处原有的文工团员们一起,边工作边创作,排演了器乐合奏《沸腾的桥梁工地》、男声小合唱《桥工赞》、表演唱《四个老汉看大桥》、歌舞《桥梁女民兵》等一批反映南京长江大桥建设的文艺节目——扬子晚报记者了解到,长江大桥在浇筑桥墩时,上千人曾连续四昼夜不停地施工,他们则是火线演出,精彩的文艺节目极大地鼓舞了工人们的士气。

    1964年9月28日,在秋汛洪水的冲击下,4号桥墩悬浮沉井的锚绳突然崩断,自重6000多吨的沉井在激流中作最大幅度30米和58.6米的周期性摆动,大桥面临着沉井倾覆、桥址报废的巨大危险。当时的建桥工人以“人在沉井在,誓与沉井共存亡”的英雄气概连续抢险。此时,文工团员们也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工人们加油鼓劲。最终,这个最危险的关卡挺了过来!

    抢险结束后,亲历这一切的文工团员立刻创作出了歌舞《抢险》,演员们通过表演工人们在滔滔洪水中挽起臂膀,呼喊着雄壮号子的场景,再现了南京长江大桥建设中最为惊心动魄的一幕,也记录下当时抢险的珍贵资料。

    在长达20年的岁月里,这支文工团始终坚持战斗在桥梁建设的前沿。1983年,长东黄河大桥开工前夕,他们到山东黄河桥、河北青龙河、滦河桥工地进行了最后一次巡回演出,此后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那段与南京长江大桥以及全国各地多座大桥血浓于水的情缘,也一并尘封在历史的档案中。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