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河北新闻 > 大爱无私!河北井陉八旬退休干部捐献遗体、脑组织和眼角膜
  • 大爱无私!河北井陉八旬退休干部捐献遗体、脑组织和眼角膜

    时间:2021-08-28 05:40:00  来源:河北新闻网  作者:

    大爱无私!井陉八旬退休干部捐献遗体、脑组织和眼角膜,生前曾用退休金助学上百人

    河北新闻网讯(河北日报记者张淑会)8月27日上午,一场特殊的遗体告别仪式在河北医科大学遗体捐献中心告别厅举行。两天前,一生热心公益事业的井陉县退休干部80岁的仇录生病逝后完成了遗体、脑组织、眼角膜捐献,实现了生前最后的愿望。

    据河北医科大学遗体捐献中心负责人赵长义介绍,仇录生老人捐献的遗体、眼角膜和脑组织都将用于医学教学研究工作。由于生前患有很多年的帕金森病,他的脑组织对研究帕金森病有很大的价值。

    仇录生早年参军,曾当了5年铁道兵,退伍后,多年在井陉县委办和县政协办工作。他与妻子张喜真在生活上互相关怀,工作上互相鼓励,在当地传为佳话。

    2001年,夫妇二人退休。“我们虽然工作退休了,但思想不能退,精神不能退。”仇录生对老伴说的这句话非常赞同,并与老伴商定,在有生之年要继续发挥余热,奉献爱心,回报社会。

    “每月少吃几斤肉、几斤鸡蛋、少买几件新衣服,每年从退休金中挤出5000元至8000元作为资助基金。”张喜真老人介绍,根据商定,夫妻二人建立了“家庭爱心助学基金”,专门用来帮助因家庭贫困上不起学的孩子,以及孤儿和残疾儿童。多年来,夫妻二人累计捐助资金10余万元,共帮助15名品学兼优的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帮助98名面临失学的中小学生重返校园读书,还为一所中学捐献“助学基金”5000元。2016年7月,井陉县发生洪灾,夫妻二人拿出省吃俭用下来的2万元捐给了受灾地方,“我们不能到第一线救灾,但要贡献一点微薄之力”。

    随着年龄越来越大,夫妻二人开始思考百年后能给社会留些什么。2005年,当他们在新闻上看到省红十字会发出的“让我把光明留给你”倡议书后,夫妻二人便有了去世后捐献眼角膜的想法,并于第二年在女儿的陪同下到省红十字会办理了相关捐献手续。到2016年,夫妻二人又商量并征得儿女们的同意,办理了捐献遗体的有关手续,决定把最后的“生命礼物”捐献给我国的医学教学研究事业。

    “父母都是老共产党员,一辈子就想着为人民、为社会做些有益的事儿,即使退休后也一直坚持做公益。”仇录生的女儿仇珺在回忆父母这个伟大的决定时说,作为子女,他们能做到的就是支持两位老人。在父母的影响下,仇珺也完成了眼角膜捐献志愿登记,成为了一名捐献志愿者。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