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河北新闻 > 檐下品茶
  • 檐下品茶

    时间:2018-03-02 15:35:52  来源:河北新闻网  作者:

    茶,自然是要饮的,不然,诗人的浪漫和才华要挥洒到哪里呢?然而,茶却更是要品的,否则,其中妙处则难以尽悉。

    一盏在手,乾坤盈握。其中兴味大矣哉,其所蕴密码多矣哉。

    “不羡黄金罍,不羡白玉杯;不羡朝入省,不羡暮登台;千羡万羡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来。”本无意成为诗人的茶圣陆羽,不经意间竟赫然入诗人之列。不仅如此,还大步甩脱众多骚客,不朽于《全唐诗》中。正所谓不鸣则已,一鸣天下惊。黄金为质的华贵器皿、白玉做成的夜光酒杯算得了什么?与我一点也不相干,一点都不令我羡慕。至于入朝为官、富贵名利这些与浮云无异的世俗荣华,我就更不会羡慕了。唯一令我羡慕,且终生不易的是那故乡的西江之水,日夜不息地流过恩重如山的师傅身边。此诗字数不多,其意也并不难懂,而能卓尔不群,具有无穷生命力的是它的情真。“羽少事竟陵禅师智积。异日,羽在他处,闻师亡,哭之甚哀,作诗寄怀。”真诚可动天地,精诚可开金石。以此烹茶,茶香如何不沁人心脾;以此参茶,怎能不深得茶之三昧。

    “小住为佳,且吃了赵州茶去;曰归可缓,试同歌陌上花来。”这副闻名遐迩的楹联掩映在似乎并不出众的林海亭内,为人间仙境的西湖更添了几许人文的魅力。西湖龙井久负盛名,此茶色绿、香清、味郁、淡远。似乎无味,实则至味,太和之气,彻透肺腑,乾隆皇帝青睐有加,特封之为御茶。

    然而,此茶又非彼茶,或曰言在茶,而意在茶后边的那个形而上的东西。它是赵州禅师的茶,是意味深长,抛却一切执着,了悟如未悟的那碗茶。谁能自然地、无心地、默默地捧起这碗茶,那他的参禅境界就上去了。赵朴初先生曾以此为题:“七碗受至味,一壶得真趣。空持千百偈,不如吃茶去。”启功先生亦有诗曰:“赵州法语吃茶去,三字千金百世夸。”一碗醇香悠远的茶汤,浸透着高深莫测又朴实无华、大道至简的浓浓禅意。

    “武侯遗种泛金瓜,老味犹欢普洱茶。留盏攻心延汉祚,纶巾羽扇大江斜。”普洱茶产于云南,茶汤橙黄浓透,香气醇厚持久,又具有多种保健功效,因而,历来为人所钟爱。以勤政闻名的雍正皇帝亦酷嗜此茶,终于禁不住诱惑,打破不准各省敬贡土特产品的禁令,将其列为贡茶。由于历史悠久,声名远播,当地茶农遂以三国时期的蜀汉丞相诸葛亮为其引种者,其根据就是诸葛亮《出师表》中的一句话:“五月渡泸,深入不毛。”没有人烟的荒蛮之地居然长出了这样的宝贝,不是大仁大德的诸葛丞相还能是谁呢?所以,长期以来,滇人皆坚信不疑,普洱茶的“茶祖”就是诸葛武侯。饮着这样非同凡响的茶,感受着这样深厚的积淀,浸润着武侯精神的甘霖,还有比这更为享受的美事吗?

    “雪花雨脚何足道,啜过始知真味永。纵复苦硬终可录,汲黯少戆宽饶猛。草茶无赖空有名,高者妖邪次顽扩。体轻虽复强浮沉,性滞偏工呕酸冷。其间绝品岂不佳,张禹纵贤非骨鲠。”在诗里,才华横溢的苏轼,先借用西汉名臣汲黯的憨直和盖宽饶的刚猛,来比喻惠建茶的苦硬之气味,再用东汉太尉张禹不失为贤相但又苟且保位的道德瑕疵,批评此茶的美中不足。实则是借茶,来表达自己赞赏、敬扬戆猛之士,不屑、贬斥妖顽之辈的爱憎分明的人生态度。

    茶,生津止渴,健身益神,陶冶性情。茶,令人清醒,令人深刻,令人智慧。它是历史,是哲学,是文化。它底蕴深厚,内涵丰富,大德无言,令人豁达,令人升华。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