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河北新闻 > 【喜迎两会·河北答卷】河北民主立法: 铿锵步伐奏改革强音
  • 【喜迎两会·河北答卷】河北民主立法: 铿锵步伐奏改革强音

    时间:2018-03-02 15:36:08  来源:长城网  作者:烟成群

    河北省人大常委会机关举办开放日活动现场,讲解《河北省中医药条例》立法过程。记者 烟成群 摄

           长城网3月1日讯(记者 烟成群)制定地方性法规和具有法规效力的决定67部,开展执法检查42次,听取审议报告142项,开展专题询问15次……一系列数字彰显出五年来河北省民主法治建设的铿锵步伐。

    数量多、节奏快、质量优的立法,正确、有效的监督,人大代表尽心履职、充分反映人民意愿,为全省改革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民主、法治保障,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从数量到质量  倾力打造精品良法

    去年12月1日,在河北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三次会议上,各方热盼的《河北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河北省中医药条例》、《河北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条例》获高票通过。

    《河北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聚焦当下河北营商环境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就政府诚信、简政放权等作出规范,为全省打造公平公正透明的营商环境翻开了关键一页。《河北省中医药条例》为完善中医药服务,促进中药保护和产业发展,推动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壮大中医药事业,推动健康河北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法治保障。《河北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条例》填补了河北地方金融监管立法的空白。

    据统计,五年来,河北省人大常委会紧跟时代步伐、服务发展大局、弘扬工匠精神、打造精品良法,制定地方性法规和具有法规效力的决定67部,修改法规53部、废止法规27部,批准设区市法规43部、自治县单行条例1部,审查规范性文件124件,立法工作呈现出数量多、节奏快、质量优的特点,为全省改革发展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

    积极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加强三地协同立法。紧扣交通、产业、生态三大重点领域,建立京津冀立法联席会议制度,创制了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城乡规划条例、道路运输条例等一批协同立法成果,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13项立法建议。围绕雄安新区规划建设,深入调查研究,认真梳理涉及新区农业农村、城乡建设、环境资源等方面的法规,提出意见建议,为千年大计凝心聚力。

    为推动创新型河北建设、加强地方金融组织监管、规范行政权力运行、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和水平、营造良好发展环境,省人大常委会加强经济领域立法,及时制定、修订一批条例、规定、法规,努力适应经济新常态,依法推动和引导全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努力适应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省人大常委会制定了发展循环经济条例,制定修订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等条例,制定修订森林、绿化、地下水、湿地保护、水土保持等一系列法规。

    聚焦民生,在全国率先制定农村扶贫开发条例,及时修订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促进落实好“全面二孩”政策,制定修订妇女权益保障、消费者权益保护、农民工权益保障、律师执业保障和规范条例,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制定修订居家养老服务、企事业民主管理、企业集体协商、价格监督检查、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小摊点管理等条例,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河北着力探索制定创制性法规,广泛征求社会意见,不断创新立法机制,立法工作正从追求数量向更加注重质量转变。五年来,河北省创制性立法占到一半,国土保护和治理条例、中医药条例等法规,都是先行先试的创制之法。环境保护公众参与条例是全国首部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地方性法规。在制定安全生产条例过程中,省人大3次书面征求700余名省人大代表意见,分赴12个代表团所在市和省军区面对面征求代表意见,夯实了所立法规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

    为进一步提高立法质量和效率,近日河北省人大常委会对提高地方立法质量的若干规定进行了修订,建立完善了法规立项、起草、调研等24项立法规程。

    河北省人大常委会举办新闻发布会,介绍《河北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等法规。记者 烟成群 摄

    正确有效监督  让法律法规权威尊严尽显

    去年11月29日下午,河北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三次会议召开联组会议,对河北省政府贯彻实施《河北省人大常委会关于促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和禁止露天焚烧的决定》工作开展专题询问。会上,河北省人大常委会委员石立新、省人大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委员李基石、省人大代表李建社等8人就如何落实禁烧监管责任、采取什么措施推动秸秆多途径利用、如何推进秸秆收储利用服务体系建设等问题进行询问。省政府及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不回避矛盾,实事求是,坦诚务实地回答询问。

    五年来,河北省人大常委会紧紧围绕事关改革发展大局、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问题,开展执法检查42次,听取审议报告142项,开展专题询问15次、质询1次。

    强化经济运行监督,促进经济健康发展。2016年,在全国率先制定审计查出问题整改决定,对整改报告进行满意度测评,加大了对审计问题整改情况的监督。

    强化改革领域监督,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积极推进民主法治领域改革,组织开展转型升级专题询问,开展化解钢铁过剩产能调研,提出促进新旧动能转换、鼓励优势产能走出去等意见建议。开展金融支持实体经济调研,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的资金投放。

    强化社会领域监督,积极回应热点难点问题,落实最严厉环保法,连续四年开展大气污染防治执法检查,采取一系列行动加强生态环保。

    强化民生领域监督,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立足打赢脱贫攻坚战,连续组织脱贫攻坚调研视察、专题询问和执法检查;就自治县、民族县脱贫攻坚情况听取审议专项报告,组织开展专题调研。守护舌尖上安全,连续五年聚焦食品安全问题,综合各种措施努力让群众吃得安心放心。

    河北省人大常委会始终坚持代表主体地位,支持和保障代表依法正确行使职责。近年来,省人大常委会探索出一条以创建人大代表之家、人大代表联络站为抓手,打通联系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目前全省已实现各乡镇、街道办事处人大代表之家全覆盖。五年来,代表先后提出了议案73件,均已妥善办理,其中21件已经制定法规;共提出建议批评意见3161件,已全部及时转交“一府两院”办结。

    河北还实施专题督办、开门办案,邀请提出交通运输方面建议的7位省人大代表到省交通运输厅开展现场督办,邀请相关部门负责人及人大代表到金隅鼎鑫水泥等单位现场考察,建议办理更加精准高效。

    河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广大代表积极建言献策。 记者 贺宏伟 摄

    代表建言献策  新立法计划聚焦深化改革和发展急需

    依法提出议案、建议、批评和意见,是人大代表履行职责、行使权力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反映人民意愿的重要渠道。

    在前不久闭幕的河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广大代表积极建言献策,共提交议案35件,其中17件符合议案成立条件,全部为立法案。这些议案内容广泛,涉及环境保护、城市建设、改善民生等多个领域。

    廊坊市代表团张永铁等11名代表提议推进住房租赁市场立法,制定《河北省住房租赁管理条例》,对出租人、承租人的权利和义务,出租房屋的要求,租赁登记备案,租赁合同,租赁期限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这将有利于解决不同需求居民住房问题,盘活存量房源、促进人口有序流动、提高社会治理能力等。

    沧州市代表团崔慧霄等13名代表建议,把院前医疗急救体系建设、急救网络运行等方面的好做法上升为法规,制定符合河北实际的《河北省院前医疗急救条例》。建议将院前医疗急救工作经费纳入年度财政预算,对实施善意紧急救护行为的人提供法律保护。

    邢台市代表团侯永利等11名代表建议,为进一步完善河北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管理体制、机制,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和城乡人居环境,应尽快制定《河北省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条例》。

    针对全省乃至京津冀地区水资源严重缺乏问题,邢台市代表团陈凤珍等13名代表认为,出台一部《河北省节约用水条例》迫在眉睫。通过立法确立、规范节约用水的各项约束制度,从制度和机制上根本解决节约用水问题。

    另外,唐山市代表团赵国来等13名代表联名提出关于制定《河北省城市公共交通管理条例》的议案,提出将公交场站作为新建居住小区、产业园区、大型公共活动场所等工程项目配套建设的一项内容,力争做到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竣工、同步交付使用。廊坊市代表团张文伟等11名代表提议制定《河北省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条例》,规范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行为。

    日前,河北省人大常委会2018年立法计划出炉,共涉及27件法规,其中拟在年内提请审议的地方性法规草案13件,预备项目9件,调研项目5件。今年的立法计划,均为河北全面深化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项目。

    为全面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水污染防治条例、机动车污染防治条例拟列为京津冀协同立法重点项目。行政执法监督条例、统计条例是根据全省深化改革重点任务提出,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是根据文明创建活动急需提出。地方立法条例、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办法、老年人权益保护条例需要修订。此外,企业技术创新条例、种子管理条例、绿色建筑促进条例、地下水管理条例、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条例等法规也列入今年立法计划。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