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河北新闻 > 河钢集团努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
  • 河钢集团努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

    时间:2018-03-01 09:52:19  来源:河北新闻网  作者:

    围绕“一带一路”建设,打造企业国际化新格局

    ——河钢集团努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言必信、行必果”,2017年,河钢塞尔维亚公司全年生产经营创近年历史最好水平,成为了中国与中东欧国际产能合作和“一带一路”建设样板工程;

    “打造了中塞企业合作的典范,成为了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典范”;

    入选“2017年中国企业全球化50强”“2017年‘一带一路’十大先锋企业”两大榜单,成为国内唯一入榜的钢铁企业……

    深耕“一带一路”,河钢集团已经形成了基于全球“营销服务、技术研发、钢铁制造”三大平台的竞争优势,全球竞争力和影响力持续提升,“世界的河钢”已经驶入了发展快车道,成为中国国际化程度最高的钢铁企业。

    打造“一带一路”建设典范

    2017年11月30日,北京,河钢德高“丝路能源钢铁公司(简称BRESCO)”项目在第八届国际资本峰会上启动。

    BRESCO项目旨在将整合河钢与德高公司的优势,引入全球战略合作伙伴,把河钢德高由行业领先的国际化营销服务商,打造成为产品多元化的能源、大宗商品贸易商和生产商,实现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协调配合,为促进“一带一路”建设和世界经济包容性增长作出新贡献。按照规划,10年内河钢德高的年营业额将从目前的60亿美元提高到2000亿美元。

    世界目光又一次聚焦河钢。“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启动河钢德高BRESCO项目,不仅仅是一个商业合作,更成为一个互利共赢的国际合作典范。”国际资本峰会联合主席、中国商务部前副部长、博鳌亚洲论坛前秘书长龙永图,给予了高度评价。

    河钢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于勇表示,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最大受益者之一,河钢更要成为“一带一路”框架下最有力的支持者,全力将BRESCO项目打造成为支持我国企业加快“走出去”的新平台。

    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要加快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积极参与世界分工体系,加快“走出去”,成为众多企业的必然选择。然而,大多数企业的国际化之路并非坦途。从全球看,跨国并购最终能达到预期目标的企业仅有不到30%。而我国作为一个跨国经验相对较少的新兴经济体,企业国际化之路更加艰难。

    “走出去”,最大的问题在于如何适应国际规则、市场条件、客户心理和当地企业的接受程度。

    在河钢塞尔维亚公司等项目中,河钢明确“利益本地化、用人本地化、文化本地化”的“三个本地化”原则。河钢塞尔维亚公司有员工5000多人,中方员工常驻人员不过10余人,日常生产经营主要依靠当地员工。在此基础上,河钢输入先进管理和技术,配置全球优势资源,让钢厂走上了健康可持续发展道路。

    打开新视野,更好走出去,最重要的是不断培育企业自身的成长性。

    在不断推进海外发展的同时,河钢坚持“走出去同时要更好带回来”理念,注重吸收欧美发达经济体的客户关系、市场行为、商业模式等先进理念,并反哺到国内企业,强化海外企业的协同性和国内企业的互补性,进一步提升了国际化经营能力。

    通过发挥河钢德高全球营销服务网络和金融贸易平台优势,河钢搭建起迈向国际高端市场的“桥头堡”,叩开了众多欧洲高端客户的“大门”;依托国际化经营理念,提升河钢南非PMC公司资源配置能力,企业保持了连续盈利,提振了中国企业在南非投资的信心。

    从“将企业经济行为与国家发展战略紧紧联系在一起”,到“创新提出‘三个本地化’原则”培育自身成长性,再到“成为‘一带一路’框架下最有力的支持者”,河钢在国际化进程中逐渐打造出了具有河钢特色的国际化发展“样本”,坚定了海外发展的路径自信。

    搭建国际化人才平台

    2017年4月11日,第十一届模拟炼钢挑战赛世界总决赛在北京举行。

    这是一场世界钢铁人的顶级赛事。从选拔赛到总决赛,在37个国家1479名选手的激烈角逐中,河钢选手周文涛以绝对优势脱颖而出,摘下职业组桂冠。

    “是集团的国际化发展给了我成长的平台,让我有机会站在世界的舞台上,实现人生的理想和抱负。”当世界将目光投向这个30岁小伙子,并惊叹于他的高超技艺时,周文涛则将自身的成长归功于河钢搭建的成长平台。

    建设“世界河钢”,迫切需要一支熟悉国外企业运营方式、能够满足企业国际化过程中各种需要的高端人才队伍。

    “未来进入河钢中高层的管理团队,必须具备在销售岗位和海外公司工作过的两个硬性条件。一个不了解市场外部需求的人,很难决定企业往哪个方向走;而海外工作经历,更有利于达到国际化视野的高度。”河钢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于勇表示。

    用足用好海外公司现有资源,打造河钢国际化人才培养平台。

    河钢德高位于瑞士卢加诺的总部,有来自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名员工,国际化氛围浓厚。河钢每年选派十余名具备良好基础、有培养前途的业务骨干到这里,深入学习国际先进的管理理念和业务知识。不只是河钢德高,河钢南非PMC公司、河钢香港公司等众多行业前沿的公司,都成为河钢培养国际化优秀人才的“训练营”。

    利用与国际顶尖科研机构和高等学府合作优势,打造国际化人才培养基地。

    2017年3月17日,河钢国际化人才培养基地再添“新成员”——河钢与世界排名前50位的名校和顶尖高等科研学府之一的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签署合作协议,在昆士兰大学建立河钢国际化人才培养基地。首批选派的22名优秀骨干已经赴基地进行学习。该项目也成功入选了河北省人才兴冀2017年重点人才项目,获得了河北省委的肯定。

    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河钢全面启动国际化高端人才市场化引进工作。2017年以来,先后引进了多名高层次技术人才,其中,签约引进的加拿大博士郑文耀,成为河钢引入国家“千人计划”第一人。

    2017年,意大利自动化专家马西姆来到河钢唐钢,成为继劳瑞斯、弗朗西斯科之后第三位主动加入的外籍专家。“我将把达涅利公司先进的控制理念和高端的技术引进来,加大产线装备基础自动化的技术改造升级。”马西姆表示。

    通过国际化人才平台的搭建,河钢拥有了一支更加具有国际化视野和前瞻性目光的高端人才队伍,他们在岗位上借鉴国外企业的先进做法,对推动河钢提升国际化运营能力起到了积极作用。

    做大全球化“朋友圈”

    2017年8月29日,河钢与浦项钢铁签署全面合作谅解备忘录,双方着眼于未来钢铁工业可持续发展,在战略企划、原料资源、钢铁技术、能源环境四个方面建立常态化的交流与合作机制。

    就在同一天,河钢与长锦集团签署谅解备忘录,双方将充分发挥河钢较高筹融资能力和长锦集团海运能力,通过产业链条的合作,共同成长、共同发展、共同应对未来更大挑战。

    “在复杂多变的全球经济环境中,未来的竞争,不再是一个企业单独面对市场的竞争,而是一个产业链条的竞争,需要企业和企业之间形成产业链条,共同面对新的竞争环境。”于勇表示。

    以控股德高为起点,河钢快速拥有了遍布全球的营销服务网络和金融贸易平台、资源配置平台,成为世界上营销网络最发达的钢铁企业之一。

    目前,河钢在111个国家和地区从事商业活动,与全球331个钢厂建立了业务往来,产品销往4.4万家客户,奔驰、宝马、卡特彼勒、西门子等越来越多的世界级巨头与河钢形成了稳固的合作关系。

    河钢还不断加快自身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调整,深化国际技术交流,与全球著名科研机构、企业和行业组织深度合作,并不断发展壮大:

    ——发挥河钢东大产业技术研究院“全球技术研发平台”优势,在有力推动河钢产业结构调整、承担国家重点专项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业界影响力和品牌价值,努力打造成全球技术研发和全球学术交流平台;

    ——与中科院、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等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联合组建河钢—昆士兰大学可持续钢铁创新中心、河钢—海尔家电用钢创新研发中心等,并依托这些平台引领钢铁前沿技术;

    ——在加入世界钢协基础上,积极发挥世界钢协技术委员会主席和执委会成员作用,为推动世界钢铁行业发展贡献河钢力量。选派第3位访问研究员前往世界钢协,将围绕“安全,健康和中国参与”进行为期12个月的项目研究工作……

    这些汇聚全球创新要素、开放式的协同创新平台,为河钢工艺技术优化、新材料开发、智能制造、可持续发展和国际学术交流提供了重要支撑。

    随着国际化“朋友圈”的不断扩大,河钢国际影响力也在大幅提升,不断在世界舞台上发出中国钢铁强音。

    在第八届国际资本峰会、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7经济峰会,以及中国企业走出去50人论坛等世界级高端会议上,“‘一带一路’为中欧合作带来新机遇新模式”“在企业全球化进程中,最重要的是自身的成长性和顺势而为的能力”“全球化让河钢拥有更大发展空间”……河钢提出的一系列睿智观点,赢得了与会人员的高度认可。

    “开放带来进步。”在党的十九大“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精神指引下,河钢更加自信地走出国门,以“全球全产业链布局”加速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打造中国制造业走向全球的响亮品牌!(杨海霞、孙学君、魏清源)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