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河北新闻 > 发挥保险优势 助力乡村振兴
  • 发挥保险优势 助力乡村振兴

    时间:2018-03-01 10:23:01  来源:河北新闻网  作者:

    漫画/小鱼

    □记者 李 晓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全面部署,其中有9处提及“保险”。如在第七部分中提出“完善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大病保险制度,做好农民重特大疾病救助工作”;在第九部分中提出“探索开展稻谷、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试点,加快建立多层次农业保险体系”;在第十一部分中提出“稳步扩大‘保险+期货’试点,探索‘订单农业+保险+期货(权)’试点”等。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韩俊在解读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时表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保险可做的事儿非常多。”

    回顾新世纪以来中央出台的15份一号文件,保险从未缺席:从试点到推广,从扩大覆盖范围到丰富保险产品,从提高补贴标准到创新模式路径,可以说,保险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广、发挥的作用不断扩大。

    完善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和多层次的农业保险体系,是乡村产业兴旺的重要保障。在刚刚过去的2017年,农业保险为2.13亿户次农户提供风险保障、支付赔款334亿元、4737万户次贫困户和受灾农户受益,保险作为三农发展“压舱石”“助推器”作用得到极大彰显。

    不过,面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项长期的历史性任务,“我国农业保险目前发展还比较粗放,今后农业保险发展的总体思路是‘扩面、增品、提标’。”韩俊对此进一步解释道:“当前,农业保险未覆盖的经济作物仍有很多,所以要‘扩面’;农业保险的品种仍比较少,所以要‘增品’;另外,还要‘提标’,即提高保障水平。”

    推动农业保险创新,实现“扩面、增品、提标”

    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农业保险如何“扩面、增品、提标”?中央一号文件主要提出两项要求:一是探索开展稻谷、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试点,加快建立多层次农业保险体系;二是深入推进农产品期货期权市场建设,稳步扩大“保险+期货”试点,探索“订单农业+保险+期货(权)”试点。

    “这两年粮食价格下滑,再加上农作物倒伏、病虫害等自然灾害,以及化肥、农药涨价等影响,大家的种粮积极性都十分受挫。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探索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试点,又重新燃起了我们的种粮信心。”保定市润膳园谷物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喜清告诉记者。

    据了解,与物化成本保险相比,完全成本保险包含了土地成本和劳动力成本,保障水平大幅度提高,是一种带有准收入性质的保险。而收入保险则是为因自然灾害、价格波动或者二者共同导致农业生产者一定程度的收入损失提供补偿。与完全成本保险相比,收入保险的保障程度更高。在行业人士看来,收入保险规避了农民最担心的受产量、价格、灾情等因素影响导致收入减少的风险,起到了“定心丸”作用。

    对此,中华联合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华保险”)副总经理梁英辉表示,农业保险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保险行业应牢牢把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机遇期,推动农业保险创新,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坚实支撑。

    一要创新农业保险产品。农业大灾保险产品需要围绕提高保险保障和赔付标准,不断进行挖掘、改进、创新。中华保险将以创新为动能,在不断提高农作物保额的基础上,扩大“价格保险+期货”试点范围,扩大收入保险试点范围,针对特色农产品,增加创新品种,提高保障程度,探索将土地租金成本和农民收入纳入农业保险保障范围,开展全物化成本保险,建立多层次农业保险保障体系。

    二要创造性地运用金融工具。以产融结合为突破,实现保险和农业产业链深度融合,提高保险在产业链上的“穿透力”,使产业链各环节得到保险保障:探索“订单+保单”“保险+期货”“银行+保险+合作社”等模式,创新农业生产保障方式,为农户解除后顾之忧;以农户为中心,拓宽综合服务领域,探索金融保险支农惠农、服务三农的新路径,为乡村振兴提供多样化的金融服务。

    三要加大新技术运用创新。通过应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能够更加合理、便捷、科学地为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保险服务。今后中华保险将以新技术运用为支点,在“中国棉花产业互联网垂直服务系统”的基础上,加大农险基础数据库建设,力争在无人机防灾、减灾、勘灾的组合使用上有所突破;通过在农村服务网点部署“保险智能机器人”,让农民面对面体验现代科技带来的便捷,为智慧乡村建设探索新路径。

    探索与政策深度结合,助力脱贫攻坚

    除了“扩面、增品、提标”,对于农业保险如何参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韩俊还特别指出,应探索与脱贫攻坚政策深度结合,为农民提供更好的保障,增强农民抵御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的能力。

    据了解,目前,保险业已经初步建立起三套功能作用协同配合的保险扶贫体系:一是以农业保险、大病保险为核心的保险扶贫保障体系,防止贫困农户因病因灾返贫致贫;二是以小额贷款保证保险、农业保险保单质押为核心的保险扶贫增信体系,推动信贷资源向贫困地区投放,推动产业脱贫政策落地;三是以保险资金支农融资和直接投资为核心的保险扶贫投资体系,引导保险资金流向贫困地区。另外,还通过承办商业补充医疗保险、助学贷款保证保险、移民安置项目农房保险等方式,助推国家健康扶贫、教育扶贫、易地搬迁扶贫等战略的实施。

    梁英辉表示,中华保险积极探索参与农业产业扶贫的有效机制,解决因市场风险、自然灾害损失造成的农户致贫、返贫问题。今后将加强与脱贫攻坚政策的深度结合,做到扶贫一户,赋能一户,将农业保险、信贷保证保险有机结合,通过“政府+银行+保险+扶贫农户”四位一体的模式,建立扶贫小额贷款风险补偿机制,解决贫困户融资难问题,实现精准扶贫从输血向造血的转型,帮助农户脱贫致富。

    保障农民收入稳定,业界提出发展建议

    对于今后农业保险如何发展,业界人士提出了几点建议:一是为保障农民收入稳定,建议国家财政对种植业超出全额物化成本以上的保费给予补贴,保证农民不会因为市场风险和自然灾害致贫、返贫;二是建议建立全国各类农作物灾害损失大数据库和公共服务平台,为更精确厘订费率打好基础;三是建议扩大财政补贴品种,对于影响当地经济和人民生活的牲畜和经济作物,国家财政应给予保费补贴。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