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河北新闻 > 河北那抹“山西红”
  • 河北那抹“山西红”

    时间:2017-09-15 11:55:40  来源:河北新闻网  作者:

    曲阳,号称河北千年古县。一条明静的孟良河,穿过上百年梨园。那位舞台名家、晋剧武生董茂林先生,又称“大六儿”,坊间誉为“山西红”,就出生在这方水土的鸭梨树下。

    董家人居住的两间低矮平房,由土坯垒成,房上野草足有两三尺高。一盏油灯,几缕炊烟,就把一年四季打发出去了。谭鑫培,号称“同光十三绝”之一,未成名前,给别人护院保镖;“麒麟童”周信芳,年轻时找不到活路,只能追随江湖戏班,在江南码头漂泊卖艺。晋剧也是如此,女须生丁果仙,人称“果子红”,祖籍冀中,幼年时被卖到了山西。丁果仙七岁学艺,十三岁登台,每天披星戴月练苦功,很快,成为晋剧“丁派”的开山鼻祖。

    曲阳人性情稳重,很少羡慕别人,自家门口就出了一位响当当的“山西红”,那就是鸭梨树下的董茂林。他身量不高,清瘦,窄脸儿,明亮的眼神能照亮每扇柴门、每条胡同。刚长到十三岁,他就跳出了沙地梨园,精气神盯着高高的戏台和缤纷的老戏。乡间议论,董茂林等于“打出来的戏子”。

    武生,非常要紧的行当,主要扮演勇猛无敌的大将军,抑或武艺高强的侠客。最了不起的武生,莫过于“国剧宗师”杨小楼先生。显然,年轻的董茂林从少年时代起,就盼望着登台亮艺。武生,来不得半点虚假。

    晋剧武生,总共三类:一、长靠武生,身穿铠甲,手执刀枪棍棒;二、短打武生,衣裤短小,常用短兵器;三、翻扑武生,以翻筋斗、跌扑为主,“猴戏”主角就算这一类。

    学艺辛苦,董茂林迅速出现在高高的戏台上。有没有资格登台,绝对要靠硬功夫。毕竟,他早就摸索、演习那一大串武生戏了。比如,《挡马》《三岔口》《杀四门》《八大锤》《战马超》《界牌关》以及《火神斗白猿》等等。舞台讲究唱、念、做、打,更看中手、眼、身、法、步等每一处细节。武生根本掩饰不住丝毫的怠慢与疏漏。梅兰芳先生成名之后,也曾向台下老观众诚心诚意地讨教过呢。

    民国时看戏,肯定得分辈分与角色。保定城里的红星剧院,险些取笑了董茂林先生。开戏定在九时,很多阔佬们却撇嘴窃笑,指指点点。董茂林早看在了眼里,他觉得,台上角儿怎么样,还是锣鼓响起来再评判。大舞台足有三层楼高,他装束齐备,潇洒登场。当然,少不了出拳动腿、打筋斗、飞旋子……台下立刻群情激奋,掌声如雷,即便那些地痞流氓,也拍手称赞——这才是“角儿”呢!

    山西爱喝,河北爱唱。1956年,董茂林居然跳进了晋中一带的汾西县。当时,汾西县剧团想请名家指导,董茂林干净老成的身法、一丝不苟的演示,等于锻造出了“活广告”,台词只有一句:为戏活着。当地那群虔诚的学生,一心挽留,只求师傅能留在汾西县剧团。

    董茂林功夫硬、心思软,无论如何也推不开学生们求知的眼神。1960年初,他把老婆孩子接到了汾西。距县城十五里,有座山村叫作“瓷窑”,不少河北老乡迁居至那里。冬天,山西干冷,别说烧热炕了,就是每晚院外的狼叫,也吓得人胆战心惊。望着老婆带着一群孩子,董茂林摸不到一句劝慰的话。虽说日后他号称“山西红”,新居的窑洞里却乱成一锅粥。难怪豫剧名家常香玉曾感叹:“台上唱戏装笑脸,台下有谁知我心酸。”

    山西出名酒,董茂林从不贪杯,哪怕白开水都来不及喝。他的心思始终长在戏台上。汾西,一下就摁住了董茂林,整整十三个春秋。直到1969年,他因病返回老家。上年纪了,不再登台,也不再去艺校教书,那一缕艺术之魂,似乎转眼就弄丢了。接下来,他居然肢体半瘫了。至于说,从1972年退职,到两年之后退休,这位老艺术家究竟应该怎么过呢,恐怕自己都不知道。

    膝下三儿五女,跟董茂林最贴心的还是二儿子董国朝。国朝酷似父亲,小个儿、精瘦,一对精巧、平直的眼睛。像父亲那样,他迷恋读书,喜欢书法。此外,他灵巧多思,总能看透父母的心思。初中刚毕业,他就拎起绿挎包,赶到汾西,商谈父亲的返乡待遇问题。

    在汾西,董国朝看到一张张陌生的笑脸,当他提及父亲的名字时,很多人动情地说:“了不起,他可是教养我的恩师呀……”恩师,两个字就足够了。血脉相通的师徒之情,依旧暖暖地活在眼底眉梢。董国朝惊叹:想不到,那么多山西人,深深惦念着我父亲——一片痴情啊。

    其实,无论熬成多大角儿,董茂林也离不开河北曲阳那片浅沙、梨园。年轻时,日本鬼子占领各个村庄,人们纷纷逃到董家小村,逃难人员驾牲口驮运繁重的生活用品。当时,谷子即将成熟,董茂林愣是拽着老婆,苦干了整整一个长夜。两亩待熟的谷子,“唰”的一下割倒了。当时他只有一个想法:载重的牲口饿死了,大批难民可怎么办。望着夜露湿透衣裳的董茂林夫妇,人们掉下了热泪……或许,戏如人生,人生如戏。在日常生活中,很难确定,究竟谁是主角,谁又是配角。

    作为从艺的严父,董茂林很少跟子女们围坐闲聊。老了,他更是把所有的心思贮藏在心底。董国朝跑到山西,为父亲的生活待遇忙碌,董茂林和妻子远远地望着儿子匆匆远去,连半句安慰的话也说不出来。

    董国朝感慨地说:父亲半身不遂,熬了整整三年零四个月。1983年农历六月十八,他默默地走了,没说一句话。这一次,“山西红”踏进了自己构筑的戏曲舞台。晋剧起舞,情意绵长,董茂林先生的艺术光彩,依旧那么明艳照人。(辛心)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