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河北新闻 > 乐亭胡家坨镇大黑坨村——大钊故里 愈显风华
  • 乐亭胡家坨镇大黑坨村——大钊故里 愈显风华

    时间:2017-09-18 10:41:18  来源:河北新闻网  作者:

    再有一个月,党的十九大将在北京召开。

    此时此刻的燕赵大地,一派金秋丰收的喜悦。河北省广大干部群众精神振奋,正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精神、十足的干劲,再创各行各业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在河北,五年来,全省人民撸起袖子加油干,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正朝着经济强省、美丽河北的目标奋进。

    河北又是一片红色的热土,这片土地曾为中国革命和民族解放事业留下了无数的红色记忆。此刻,我们把目光投向乐亭李大钊故乡、雄安新区白洋淀、平山西柏坡……近年来,这些红色土地发生了巨大的历史性变化。五年砥砺奋进,收获幸福满满!如今,红色土地上的人民正以崭新的风貌和昂扬的精神续写新的华章。

    从今天起,本报推出“喜迎十九大红色土地看变化”系列报道,带你感受这些红色土地上的喜人变化。

    大钊故里,红色土地。

    大黑坨村,位于乐亭县胡家坨镇东南部,始建于明代。在这座养育了中国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李大钊的村落,一直传承着红色的基因。

    而今,这片红色土地,愈显风华,被评为国家级“一村一品”专业村、全国100个社区思想文化宣传示范点,河北省文明示范村、河北省美丽乡村、河北省幸福乡村、河北省乡村精品旅游示范村,唐山市最美乡村等称号。

    昔日大钊故里, 今日美丽乡村

    9月14日,秋日晴空暖阳。乐亭县胡家坨镇通往大黑坨村的路口,“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牌匾和李大钊故居的指示牌,把人们的思绪带入那段红色的记忆。带着对革命先驱李大钊的崇敬与怀念之情,记者踏上这片红色的土地。

    走进大黑坨村,宽敞整洁的街道让人眼前一亮,远远的,一棵枝繁叶茂根茎粗壮的老树,似目光深邃的老人,气定神闲,稳居村中。已经600多岁的老槐树,不仅向人们诉说着大黑坨村厚重的历史,还留下了幼年李大钊的印记——在老树下,李大钊嬉戏玩耍,读书,看皮影,听长辈们讲述仁人志士除暴安良的故事,依偎在祖父怀里听乐亭大鼓……

    向村子深处走去,便来到李大钊故居。浓绿的青藤缠绕在青砖黛瓦之上,李大钊故居愈显古朴。故居门前,那口曾经养育全村人的古井已被命名为国家文物并被保护起来。围绕李大钊故居的三条主街上,临街民居也全部是和李大钊故居风格一致的清末民初的样貌。人们置身其中,时光轮回,仿佛再次回到了让中国革命面貌为之一新的红色年代。

    “过去的大黑坨村,是晴天一身土、下雨两脚泥。2009年开始,全村一万米左右的街道全部硬化。现在,全村路灯全覆盖,实现了亮化。街道两旁的绿化更是让村民感受到了有花草、有树影的惬意。”大黑坨村党支部书记张著华说,大黑坨村始终传承红色基因,不搞大拆大建、不破坏

    当地民俗风貌,保护和传承人文底蕴,在规划理念中融入本地文化、建筑风格以及古树、古井等历史符号的乡土风情,在文化传承中建设美丽乡村。目前,村内新建改建清末风格民居78户,同时设置了一系列地域及历史人文风格浓郁的街头雕塑、小品。清末民初风情街骨架基本形成,主街道长1600米,设置文化墙96块(绘制中),紧邻村址和李大钊故居设置木质结构文化长廊50多米,主体框架已经完工。

    发展温室种植, 农户年入十万

    走在大黑坨村,村民并不多。因为正值秋收季节,大多农户都在田间忙碌,只有老人们三三两两地在家门口下棋聊天,或者到李大钊故居前面的文化广场,坐在藤椅上乘凉。而村子周围,放眼望去,则是一片白茫茫的温室大棚。

    “我们村过去靠种玉米为生,生活水平一般,从1996年开始引进温室大棚种植,特别是近五年来,村民的生活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说起村里的变化,张著华如数家珍。“现在绝大多数家庭年收入都超过了十万元,原来有辆三马车、面包车就忒好了,现在80%的家庭都有了小轿车。”

    张著华说,1996年刚引进温室大棚时,全村只有五六户,后来,加入的村民渐渐多了起来。尤其近几年来,温室大棚越发红火,全村已有1600多座大棚。特别是有了国家政策的扶持,大黑坨村的温室大棚的技术设施提高了很多,从过去的全部手拽卷帘,发展到现在的机械化自动卷帘,不仅节省了人力,还提高了效率,有的家庭甚至经营着两三座温室大棚。“村里还建起了合作社,引进外地客商,农户将种植的瓜果全部集中到合作社统一由客商收购,发往全国各地。大棚生产的果蔬,不用出家门,就能销售一空。”

    “很多来李大钊故居参观的游客,都要求去大棚里参观。他们看到红红的油桃、绿绿的甜瓜都赞不绝口,争相买回去尝尝。”村民谷大妈说起大黑坨村的大棚种植,满脸欢欣。

    深植红色基因, 无愧大钊故里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在大黑坨村,留下了革命伟人李大钊追求革命追求真理的短暂青春;在大黑坨村,留下了李大钊留给后人的红色历程和生命真谛。而这样的红色基因,则根植于大黑坨乃至乐亭这片红色土地。

    29岁的王蒙在大钊故居作解说员已经一年了。她说,自己虽然不是大黑坨村人,却早已把自己当成大黑坨人。每一次解说,她都怀着极大的自豪感。“我希望我的解说不仅能让他人受益,更能激励自己。”王蒙说,每天面对着为瞻仰李大钊故居而来的游客,她看到了游客对李大钊故里的敬重,也见证了大黑坨人以李大钊为楷模的精神面貌。“很多村民都会自发地不求回报地引导外地游客,指路,拿身份证领票,甚至介绍村子历史和风貌。我真的很感动。”

    “在大黑坨村,我是一名老党员。我不能给咱大钊的故乡丢脸,什么事都要身先士卒做表率。”提起“李大钊的故乡”,大黑坨村60多岁的老党员刘保信自豪不已。据了解,大黑坨村依托李大钊故居,始终坚持以弘扬大钊精神激励党员队伍,在全村党员中开展了“叫响我是一名共产党员”主题活动,党员亮明身份,组建了“党员志愿服务队”“党员致富帮扶小分队”,义务清理街道、传授种植养殖技术,实现了“党员带群众、先富帮后富”,充分显现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传承大钊精神, 发扬乡土文化

    每到傍晚,村子文化广场和老槐树下,便充满了欢声笑语。广场舞、大秧歌、乐亭大鼓、皮影戏……村民的文化生活十分丰富。村民们上至耄耋老人,下至学语孩童,无论男女,不分老少,都抛却了一天的劳累,尽情地释放心情。

    “现在生活好了,精神面貌完全不一样了。以前跳个舞都不好意思,现在不管男女,一听到放音乐就坐不住了。而且,我们村的村民还去别的村里演出,活跃周边村的文化生活。”张著华无比欣慰地说,大黑坨村将传承和弘扬大钊精神作为使命和责任,以李大钊的生平事迹及其革命精神为主线,坚持用先进文化引领文明乡风,不断提升村民幸福指数,让革命老区村焕发青春和活力。

    每到开学之际,大黑坨小学便带领全校师生来到李大钊故居,开展“开学第一课”活动。该小学还专门成立了“大钊班”,将红色教育理念融入教学中。学生们不再死啃语文数学,而是积极引进做人、爱国、生存体验等课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大黑坨村村委会的墙上,一张张文化活动的剪影记录了这个村丰富的文化活动。胡家坨镇工作人员周海荣说,近年来,大黑坨村充分挖掘红色文化、乡土文化、名人文化,依托村级文化广场、村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把村文化活动中心建成了农村文化礼堂,常态性开展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传播、文体娱乐活动、民俗文化传承、法治科普、致富技能培训。

    相关链接

    “大钊故里”大黑坨村

    大黑坨村,位于乐亭县胡家坨镇东南部,始建于明代,是革命先驱李大钊出生和成长的地方。李大钊在北大任教期间,每逢寒暑假回乡,常坐在村头的古槐树下和村民拉家常,宣扬道义主张、畅谈宏大理想,让革命的种子在故乡的土地上生根开花。作为李大钊故居的所在地,大黑坨村成为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记者刘超/文 师源/图)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