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河北新闻 > 夜渡滹沱 母亲河曾是生死线
  • 夜渡滹沱 母亲河曾是生死线

    时间:2017-09-28 14:05:52  来源:河北新闻网  作者:

    河畔花海

    民兵在滹沱河上搭桥(资料图片

    今日滹沱河

    强渡滹沱河(资料图片)

    □记者 蔡洪坡/文 史晟全/图

    滹沱河是石家庄的母亲河。如今风景如画的滹沱河景区,是省城市民休闲娱乐的后花园,节假日到河畔观赏花海的车队甚至一度造成交通拥堵。

    然而在70年前,解放石家庄战役打响之前的那个夜晚,这条河流对于攻城的解放军战士们来说却是一道生死线。那天晚上,攻城部队悄悄渡过滹沱河,完成了对守城敌军的包围,接下来迎接他们的是长达六天六夜的惨烈战斗。据亲历者讲述,夜渡过程中,一些战士年轻的生命永远留在了滹沱河水里。

    围城 攻城部队剑指滹沱

    “1947年11月5日夜晚11时,进攻各部队渡过滹沱河向石家庄开进,并突然包围了石家庄外围国民党军各据点。11月6日,攻城部队全线发起进攻。”

    在关于解放石家庄战役的大量史料中,涉及滹沱河的部分大多一笔带过。然而对于亲历了那段历史的人们来说,强渡滹沱河的那个夜晚,与后面的激战一样惊心动魄。89岁高龄的老兵冉宝川就是亲历者之一。

    1944年,16岁的高阳青年冉宝川参军入伍,跟随八路军在白洋淀一带和侵华日军打游击。

    抗战胜利后,冉宝川所在的部队被编入冀中军区独立七旅,他在七旅某连任通信班副班长。

    1947年10月下旬,清风店战役之后,我军乘胜南下,扫清了敌人在石家庄的外围据点,石家庄成为一座孤城。当时冉宝川所在的七旅就驻扎在正定。“我们的指挥部就在正定大佛寺,我还见过那尊大佛。”冉宝川说。

    虽然城内守军已是惊弓之鸟,但当时的石家庄以外市沟、内市沟和城区主要建筑物为骨干设置了三道防御阵地,碉堡林立,沟壕纵横,防御之强在当时的华北屈指可数。

    全面进攻打响前,攻城战士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渡过滹沱河。

    夜渡 不少战士河中落水

    1947年11月5日,滹沱河上寒风袭人,攻城部队趁着夜色开始渡河。

    冉宝川说,因为是夜晚,他对当时滹沱河上的情形没有太清晰的印象,只记得河面挺宽,上面有座小桥。桥很窄,栏杆也很低。

    有史料记载,冉宝川提到的这座简易小桥,是民兵们为部队渡河临时架设的。

    “我记得很清楚,部队在渡河时,有不少战士都掉到河里去了。不会水的,就淹死在河里了。”冉宝川说,当时部队转移速度非常快,一天就要走100多里,连续行军,连续作战,战士们吃不好、休息不好,疲惫至极,走路、吃饭都有睡着的,经常会有走路撞树、掉进井里的事情发生。然而当时大家的士气都很高涨。

    战士们都明白,渡过这条河之后,迎接他们的会是一场生死之战。

    6日拂晓,攻城各部队已包围了石家庄城区和外围的各大敌军据点,解放石家庄战役正式打响。经过六个昼夜的激战,石家庄市宣告解放。

    冉宝川说,那场战役中最惨烈的战斗是在攻破外市沟封锁时,但很少有人知道的是,在滹沱河中也埋葬了不少战士的英魂。

    蝶变 从枯水河到省城名片

    石家庄解放后,冉宝川跟随部队参加了解放元氏、太原的战役。新中国成立后,他转业到张家口,后来调到石家庄,1988年离休。

    70年时光过去,这条记录了那段血与火的历史的母亲河,也几度改变了模样。

    解放后,平山县境内的滹沱河上游修建了两座水库——岗南水库和黄壁庄水库。同一个县内建有两座大型水库,这在全国也不多见。

    上世纪80年代末,随着经济发展,滹沱河上游沿线用水量剧增,冉宝川记忆中那条有着宽阔水面的大河,河道逐渐干涸。

    90年代末,滹沱河中下游沿途的几个县(市)区利用河道排放生产生活污水,滹沱河成了一条排污沟。

    为了让母亲河重现生机,改善全市水生态环境,2007年,石家庄启动了滹沱河市区段综合整治工程。

    规划治理范围为黄壁庄水库至藁城东界,全长70公里。整体工程分三期实施。其中,一期工程治理范围为南水北调中线至太行大街(市区段),全长16公里;二期工程为太行大街至藁城东界,全长30公里;三期工程为黄壁庄水库至南水北调中线,全长24公里。按照规划,滹沱河最终将建设成为一条生态景观河、清洁的水源地,成为石家庄市的生态高地和地标性景观。

    如今,经过10年治理,滹沱河已经重现了碧波清流的景象。河畔绿草如茵,盛开的花海让游人流连忘返,成了市民休闲、健身、娱乐的好去处。前年,滹沱河风景区还成功入选了石家庄十大城市名片。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