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河北新闻 > “戈壁种菜兵”生命禁区创造绿色奇迹
  • “戈壁种菜兵”生命禁区创造绿色奇迹

    时间:2017-10-10 10:10:48  来源:河北新闻网  作者:

    捡鸡蛋。

    孙超攻克高原高寒地区种养殖技术难关。

    孙超在养殖场忙碌。

    他驻守茫茫雪域帕米尔高原21年,他在寸草不生的戈壁滩造出“三亩江南”,他让曾因吃不上蔬菜而易患雪盲、红眼病、缺氧、高原疾病的战士们不再经受病苦煎熬。他就是红其拉甫边检站的三级警士长孙超。你可知道,这位在今年国庆期间被央视报道的“种菜兵”,来自我省保定高碑店市乔刘凡村,1996年入伍后,在帕米尔高原用青春热血默默为祖国做着贡献。

    燕赵都市报驻保定记者 田媛媛 通讯员 时爱民 张鹏 文/图

    参军

    背着父母偷偷报名

    高碑店乔刘凡村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就是闻名全国的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祥地,孙超的家还为军属提供过住房,军民鱼水情、军人的奉献精神和气质魅力在他年少时的心中就扎下了根。1996年征兵季,年仅17岁的他背着父母偷偷报名参军。

    孙超入伍后,被分到海拔4300多米的红其拉甫边防检查站。

    红其拉甫边防检查站地处帕米尔高原,属高寒地区,空气氧气含量只有平原的48%,素有“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风吹石头跑,氧气吃不饱;六月下大雪,四季穿棉袄”之说。据悉,当地全年无霜期不到60天,冬季气温在零下40摄氏度左右,夏季气温在0摄氏度左右、最低温度在零下15摄氏度,终年积雪,气候恶劣。同样是当兵,在这里就堪称“超级奉献”。

    孙超憨厚朴实,吃苦耐劳,最初被安排在炊事班工作。他看到,餐桌上总是白菜、粉条、罐头“老三样”,自己家乡天天吃的新鲜蔬菜和肉蛋在这里都成了“奢侈品”。在当地,有时一棵白菜能卖到50元。由于驻地信息闭塞,交通极为不便,边检站日常生活所需的蔬菜和肉蛋全部要从300多公里以外的喀什市运来,夏天可能被捂烂,冬天冻成冰坨子,官兵很难吃上鲜菜、鲜肉。

    探索

    戈壁滩上造出“三亩江南”

    1999年4月,为解决官兵长期吃不上新鲜蔬菜的难题,边检站建起了第一座0.7亩大的塑料温室蔬菜大棚。时任炊事班副班长的孙超请战:“我家在农村,天天看着父母种菜,我一定能让大家吃上新鲜蔬菜。”为了这句承诺,他开始了漫长而艰辛的探索。

    在冀中平原,能把菜种好不算什么大本事,可在帕米尔高原的恶劣环境中,别说把菜种好,就是种活都是难上加难。因此,孙超在高原戈壁上种菜,从“种”到“收”,从“少”到“多”,竟然用了长达12年的时间。他第一次种的是西红柿、辣椒,但只开花不结果。他没有气馁,第二次种植,针对高原高寒和水分蒸发较快的特点,采用了地膜覆盖技术。但是,绿油油的菜苗破土而出后,一场大风横扫而过,大棚的塑料薄膜所剩无几,他种的黄瓜、茄子、西红柿等的秧苗被连根拔起。看到刚长出来又死去的菜苗,孙超蹲在地里哭了一个下午。

    难道就此放弃?倔强的孙超没向困难低头,反而从挫折中认识到:种子不发芽,是土质差、地温低,达不到种植的要求,要在高原种出绿色蔬菜,还必须依靠科学。听说国内有位高寒地区蔬菜种植专家,孙超数十次写信请教。按照专家的指导,他量地温、测土壤酸碱值……经过上百次的反复摸索、论证、试验,他终于总结出“营养钵育苗移栽法”,使蔬菜幼苗的成活率大大提高,攻克了高寒地区蔬菜种植的关键性技术问题。于是,奇迹出现了:他的大棚里的西红柿秧苗结出了果实,其他20多种蔬菜也陆续挂果、成熟!

    虽然文化水平不高,但孙超爱琢磨。他边干边学边钻研,10多年来翻阅了50多本书籍,写下了50余万字的种菜心得体会。2011年,他大胆提出铺设地暖管道的想法,而且说干就干,建起了一座500平方米的地暖式新型温室大棚,并安装自动循环、自动卷帘和控温等科技设备,使蔬菜产量迅速跃升。从此,红其拉甫边检站的蔬菜自给率达到80%以上。

    如今,在红其拉甫这个中国海拔最高的边检站里,孙超管理着一个“蔬菜世界”:10个蔬菜大棚,3亩菜地,1栋保温型猪舍,1个鸡舍,1个鸭舍,1个鸽舍,还有孔雀和鸵鸟等“特禽”。每年为部队养鸡、养鸭、养鸽等800余只,产蛋5000余公斤,养猪100余头,产肉10000余公斤,收获34个品种的蔬菜9000余公斤,实现鲜蛋、猪肉的自给率达到了100%。边检站的官兵们彻底告别了吃不上鲜蛋、鲜肉的难题,年创经济效益80余万元。这片种养殖区也被命名为“孙超农副业种养殖区”,成为游客和到边检站视察的领导们都想看一看的景点。而且,孙超还将高原种养殖技术传授给当地农民,帮助他们致富增收。

    探亲

    进京买菜籽儿成“必修课”

    就职于高碑店市肖官营乡计生办的张永慧是一位温柔贤惠、善解人意的姑娘,不管生活工作中遇到多难的事,她的脸上永远会挂着微笑。

    2005年1月,经过相识、相知、相恋,张永慧与孙超结为百年之好,但也开始了长期的牛郎织女般的生活。每次夫妻俩分别时,张永慧虽依依不舍却总会对孙超说:“你安心工作吧,家中的一切你都不用担心,我会照顾好父母的。”在生活中,张永慧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履行了自己的诺言。为了能够照顾好孩子和父母,在支持丈夫军旅事业的同时,张永慧一边坚守工作岗位,一边操劳家务,用一颗火热的心、一腔炽热的情,撑起了一个幸福的家。2011年5月,他们有了一个可爱的儿子。

    当初和孙超一起来的新兵有100多人,如今依然坚守在红其拉甫的,只有孙超一人了。孙超甚至几次主动放弃离开红其拉普的机会。有一次被抽调到北京机关,还有一次在宁波海警基地。再有就是驻地县塔什库尔干塔吉克县领导欣赏孙超的才能,以主管农业副县长的职位相许,希望他转业到该县,但也没能打动他的心。孙超说,他对边检站有着深厚的感情,特别是那个“蔬菜世界”,已经成为他放不下的牵挂。张永慧说,孙超每次回乡探亲,归队前总要从北京采购一些适合在高原种植的高产新品种菜籽儿,这些年一直未变。

    正因有着家人的支持和自己对边检站的深厚感情,孙超在工作中勇创佳绩、屡获殊荣,多年来获得了“公安现役部队优秀士官”“优秀共产党员”“农副业生产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8次,连续12年被评为“优秀士官”。红其拉甫边防检查站老站长李健军曾说过:“给我20个干部也不换孙超一个兵。”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