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河北新闻 > 探寻中国文学的悠远意蕴 ——评《走得遥远和阔大:张炜谈文论艺》
  • 探寻中国文学的悠远意蕴 ——评《走得遥远和阔大:张炜谈文论艺》

    时间:2017-10-13 09:57:12  来源:河北新闻网  作者:

    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张炜,不仅擅长小说创作,其散文和文艺评论也写得极具特色。新近出版的《走得遥远和阔大:张炜谈文论艺》(广东人民出版社2017年7月出版),以一个作家的视角,就散文的写作、阅读的方向性、写作的根本目的等文学命题,结合自身多年创作经历,与读者共同探寻中国文学的悠远意蕴。

    全书分为“谈散文”“谈阅读”“谈写作”“演讲录”等四个部分。张炜从最基本的文体——散文谈起,由浅入深地展开他对中国文学的思想探寻。在他看来,散文不仅是人们在表情达意中最朴素、最真实的文字书写,而且是从事小说、戏剧等宏大艺术创作的最坚实的思想表达。它既可以让作者站在雄阔的角度,发时代之声;亦可以让他们深入自己的内心,道一己之见,表个人之情。如此一来,写好散文就不单单是体现个人文学禀赋,展示其个体文学才华的手段,更是一种交流心得、增进了解、提高思想必不可少的精神活动。张炜从实用性与思想性的高度,对散文的主旨和它所蕴含的丰富内容给予了精彩分析。同时,面对散文写作中普遍存在的认识误区,他一针见血地指出:“一般来说,好的小说家一定会是好的散文家,而写不出好散文的人,也不可能具备创作好小说的能力,同样也写不出好的诗歌和戏剧。”这种大胆的论断,既振聋发聩,发人深省;又观点独到,令人耳目一新。

    对于阅读,张炜主张尽量回到其本义上,进行深层次的有声朗读。在语音、语调的抑扬顿挫里,这种阅读不仅是个体心声的自然流露,还是一种心灵的交集与文化的濡染。然而,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传统意义上的有声朗读和纸质阅读,正日益受到碎片化和数字化阅读方式的严峻挑战。在书中,张炜一方面清醒地正视着这种尴尬与无奈,另一方面,他又站在弘扬传统文化的角度,提出了解决之道。那就是:我们在追求“高大上”的一系列物质繁荣的同时,也应该让与之相匹配的精神文明共融共生。简言之,也就是要重拾那些阅读的美好与感动,让一篇篇最美的“中国故事”在这种深情的吟诵里永久流传。此外,张炜还极为推崇阅读经典。他认为“经典的魅力来自对人性永恒的挖掘”,但同时也中肯地建议,“当代作品也需要读,但需要读者有一双明亮的眼睛,从中寻找好作品”。

    文学的核心是写作,张炜在书中阐述得极为简朴和透彻。他主张但凡写作,都应该凝聚真情实感,被人世间的风情状物所感动、所牵引,才谈得上真正意义上的写作。他说:“一个作家如果不能在他漫长的生活道路中找到其生命基调,那么就不能成为一个有意义的、不可被取代的作家;就不能成为一个真正有力量的写作者。”他进一步倡导“非职业的写作”,不主张动不动就将写作打上“职业”的印记,因为果真如此的话,那么“我们的每一分钟的劳动也就失去了创作的意义,只是制作和操作了”。

    综上所述,《走得遥远和阔大:张炜谈文论艺》集中体现了张炜真诚、朴素的文学创作观,不仅是对他几十年执著如一的文学实践的用心总结,也是他运用文学理论,对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学的一次理性寻根。其抛砖引玉之意、促文学繁荣之切、想中华文化永久流传之心,通过情深意切的文字和深沉博大的思想内涵,深慰着读者的心田。(刘小兵)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