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际新闻 > 国际评论 > 刘百淞:警惕披美德外衣的“恶德”
  • 刘百淞:警惕披美德外衣的“恶德”

    时间:2017-05-26 21:47:40  来源:环球时报  作者:赵建东

    最近,一些涉及“民间女德班”的视频充斥在互联网上,引发舆论争议。网友对某些“女德讲师”产生种种质疑,诸如“三精成一毒、专伤不洁女”的荒诞说法,令人大跌眼镜。难道这就是“民间女德班”声称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然不是!这些“民间女德班”和“女德讲师”传播的不是中华传统美德,而是封建迷信;不是养生知识,而是戕害身心健康的歪理邪说;不是美德,而是“恶德”。

    “恶德”是什么?简言之,就是不良的品德,集中表现为巧言令色、危言耸听,占据道德高地对普通人进行误导、干扰甚至控制,从而实现某种特殊目的。“恶德”具有非常强的隐蔽性、迷惑性和煽动性,极易对社会生活产生负面影响。在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过程中,要警惕“恶德”披上华丽的外衣,混淆视听,传播封建迷信,扭曲公众的“三观”。

    或许,有些人误以为这些“民间女德班”和“女德讲师”从属于儒家。其实不然。他们不过袭取儒学的只鳞片爪,借以吸引公众,博取好感,扩大活动范围。他们与“正德利用厚生惟和”的价值诉求背道而驰。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人们面临不同的文化观、审美观和生活方式的冲击,有些人对自己的归宿感产生了困惑,对幸福人生的认识出现了偏差,对伦理道德的困境感到无能为力。有些人感叹,传统社会推崇的“琴瑟和谐”“相敬如宾”“尔侬我侬”似乎成为稀罕物,夫妻之间“比翼鸟”“连理枝”“并头莲”的关系好像成了奢侈品。

    于是,有人祭起“重估一切价值”的大旗,鼓吹道德相对主义,摒弃道德的认识功能、规范功能和调节功能。此诚所谓“作于其心,害于其事;作于其事,害于其政”,加剧社会撕裂,为各种腐朽势力的抬头埋下伏笔。

    只有覃思敏求,探寻道德的历史发展轨迹,对现阶段的“道德危机”展开反思,才能从中寻找到化解的有效方案。在全社会树立“崇德向善”的信念,使每一个行业都能涌现出率身垂范的道德楷模,示范带动,汇流成海。

    我们应该积极传播当代中国优秀价值观念,综合运用大众传播、群体传播、人际传播等多种方式,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增强其影响力、感召力和公信力,准确无误地理解和诠释“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 的时代价值。

    莫让“恶德”成为败坏社会风气的酵头,这是追根溯源,防微杜渐;激活中华传统美德,增强文化自信,化育人心,净化社会风气,这是与时偕行,讲好中国故事,开启美好未来的大手笔。对此,我们责无旁贷。(作者是民间学者)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