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际新闻 > 国际评论 > 白明:在华德企亟待“视野”升级
  • 白明:在华德企亟待“视野”升级

    时间:2017-05-24 22:41:45  来源:环球时报  作者:赵建东

    在当今世界,德国有很多方面值得我们学习。中国作为当今全球的制造业大国,在打造制造业强国的过程中,德国的工业4.0在很大程度上就值得我们借鉴。但是,德国的一些做法却着实让人难看懂。

    最近在华投资的一些德国企业发出的抱怨比较多,部分甚至属于杂音。不难发现,一部分德国人在发展中德经济关系上的视野不够宽阔,需要“升级版”。否则,一个拥有4.0版本的制造业强国,配上小家子气的视野,终究会令人感到别扭。

    5月24日,德国副总理兼外交部长加布里尔将来华访问。对于加布里尔先生,大家或许并不陌生。去年11月初,加布里尔先生就率领一个60多人的庞大经济代表团访华,只不过当时他的工作岗位并不是外长,而是经济部长。记得上一次来华,加布里尔更多强调的是要维护德国在华投资企业的利益。维护本国企业在海外的权益本无可厚非,但也要看维护什么样的利益,怎样维护?如果诉求不合情理,片面强调这种维护就有些小家子气了。相信这一次加布里尔再次访华时,身份虽有所变化,但依旧会为德国企业“出头”。此话怎讲?或许事出有因。

    由于某些德国汽车企业与中国当地经销商达成并实施了最低转售价格的垄断协议,违反了《反垄断法》第十四条的规定,排除、限制了相关市场竞争,损害了消费者利益,因而在中国受到有关部门的罚款处理。这令那些德国车企感到不适应。

    与改革开放之初相比,现阶段中国经济的市场化程度早已今非昔比。当初,大众等德国企业尚且能捷足先登进入中国做生意,而现在的德国车企反而对中国的营商环境不适应了?德国的一些企业总抱怨中国的市场经济不到位,但中国执行《反垄断法》恰恰是维护市场经济公平竞争的最基本手段。不难看出,德国一些企业在对市场经济的理解上选择性也很强。

    毋庸置疑,中国的营商环境确实存在很大的改善空间,但这种改善也是一件“众人拾柴”的事情。相信通过这一次访华,加布里尔先生对此会有更多感触。对于德国在华投资企业来说,自然对营商环境有权抱怨,中方也会从中寻找合理的成分,进一步改善我们的工作。不过,在发出抱怨的同时,这些德国企业也有义务为中国的营商环境改善过程多做些贡献。毕竟,许多德国企业的“血统”很好,拥有良好的商誉。在改善中国的营商环境过程中,至少可以起到一个示范作用。果真如此,或许比盲目抱怨更有建设性些。

    例如报道说,有些德国车企也搞类似于“加量不加价”这样的营销路数,容易让人联想到“暗补”。或许,这样的做法看起来无大碍,顶多算是一种“擦边球”,但对于德国制造业来说,却没有为中国市场带来良好的示范意义。

    不论是从以往的经济部长角色看,还是从现在的外交部长角色说,加布里尔先生在华访问期间除了要为德国在华投资企业说话之外,也应听一听中国企业的诉求。毕竟,做大中德合作的蛋糕必须要立足于双赢才是。事实上,去年中国企业在德国发起的一系列并购行为并不顺利,如中企并购德国机器人企业库卡就曾遇到阻力,并购德国灯具企业更是一波三折,而中企并购德国半导体制造商爱思强公司则被否决。

    透过这一系列并购案不难看出,德国对于中国企业的开放限制越来越多,而由头却都是所谓的安全考虑。由此看来,政治因素对于中德两国的商业合作已经带来越来越多的干扰,客观上也会让德国说“市场经济”四个字时不那么理直气壮。

    加布里尔先生此次来华访问要想做到不虚此行,就需要“多听多看”。就发展中德经济合作关系而言,要想让合作视野提高到一个升级版,最终与德国工业4.0相匹配,就需要做到兼听则明,兼看则明。(作者是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