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际新闻 > 国际评论 > 谢宝富:网络之祸,甚于焚书
  • 谢宝富:网络之祸,甚于焚书

    时间:2017-04-16 23:47:41  来源:环球时报  作者:杨阳

    很久以前,一位同窗在春游返程的路上不无感慨地说,这么多年来,自己读书读出了一个毛病,“只要玩了半个小时,心里就难受得不得了”。随行的同学大多深有同感,认为他说出了大家心底想说而未说出的话。

    这种视虚度光阴为犯罪的“心病”,多半是空前激烈的升学或就业竞争,在励志书生心里烙下的“伤痕”。随着年岁的增添、生活及事业的安稳,时光终会将其慢慢抚平,却也很难将其彻底抹掉。

    不久前,当年那位同窗又一次语惊四座:“网络之祸,甚于焚书!”待四座大惑之际,此君深有感触地解释道,互联网虽为学术研究提供了极大的便捷,但也空前地浪费了学人的时间。他以自己为例说,很多时候,只要稍稍懈怠,他就会花上好长时间在网上“遛遛弯”,在朋友圈里“做做客”,一天的光阴就这样不知不觉地被“挥霍”掉了,留下的唯有熄灯就寝时的些许后悔与感叹。他还说自己身边很多学者都有这种屡戒不掉的“网瘾”,并不同程度地因此虚度了光阴,荒芜了学业。据此而言,说“网络之祸,甚于焚书”,有何不可?!语毕,大家都很服膺他的率直与睿智,认为他再一次道出了学人心底的声音。

    其实,互联网对学术文化的负面作用何止于此。且不说网络游戏误了太多少男少女的好前程,就是那些没沉溺于网络游戏、没被耽误的好孩子,实际上也都有不同程度的另类“网瘾”。公交站点、地铁途中的青少年几乎都是“低头族”,便是最好的说明。这种异常普及的“网瘾”不仅有损青少年的视力和健康,浪费他们的大好时光,而且会改变他们的文化消费习惯和审美心理。

    由于互联网充斥着各种各样的文化快餐,且这些快餐大多具有接近性、鲜活性、重要性、显著性、趣味性等特征,因此它们常能像方便面一样虽无营养,却很便捷爽口,深受饥饿者的青睐。青少年一旦长期沉溺其中,就很容易在文化阅读上产生“去经典”的习惯。

    在网络尚未普及的年代,年轻人通过纸媒获取的资讯毕竟有限,耗费的时间不多,自然有较多课余、业余时间去阅读中外名著,从中汲取丰富的精神食粮。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红楼梦》尚是很多大学生的枕边书。文科大学生二三好友相聚,把酒临风时还常会津津其细节,乐道其诗篇。可是,在互联网无限普及的今天,社会大众仿佛人人都是通讯社,个个都是评论家,人们所关心的仿佛尽是些“人咬狗”的新鲜事以及真人秀中夸饰的明星,即使在大学校园里,也很难再听到沉醉于经典的声音。可是,这些文化快餐都有泡沫性,当热情退潮之后,不知道还会留下什么。(作者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导)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