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江苏新闻 > 近万小吃店“傍”上人工智能
  • 近万小吃店“傍”上人工智能

    时间:2017-12-05 15:30:50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张希

    11月下旬,南京本土小吃“牛哥的凉皮铺”位于新街口国际金融中心负一楼分店的客单价“突然”提升了50%,两周内销售额环比增加了1.6万元。坐在这个面积仅几十平方米的小店里盘账,“牛哥”的营销经理宋智永有点“意外”——没想到看上去离老百姓很遥远的“人工智能”,竟然能帮忙做生意。

    挥了挥手机,宋智永给记者看他的“秘密武器”:在门店的人工智能系统后台上,有各式各样的柱状图、曲线图、饼状图、热力地图……这些五颜六色的图案源于小店每天产生的手机支付数据,动态更新。“你看,这个热力地图会告诉我,最近的客户来自南京哪些片区?橘色表示这个地方的客户最多。这些柱状对比图,显示客单价变化,11月下旬客单价从20元涨到了30.5元。”

    宋智永的“秘密武器”,是阿里巴巴旗下本地生活服务平台口碑11月份刚出炉的人工智能后台,名叫“收入月增计划”。每天,他店里的收银数据即时上传到阿里巴巴后台,在大数据分析下,客户被贴上“标签”,性别、年龄、喜欢什么口味、消费力……

    口碑南京负责人荟乔介绍:“比如有些人好奇心强,喜欢尝试新鲜事物,我们就给他推送新品券。有些人对价格敏感,我们向他推打折券。还有一些新客户,我们会根据你的行动轨迹,推送离你最近的店家信息。从你选餐厅、付款到离开店,我们精准推送‘引流券’、‘满减券’、‘二次券’。本月,我们还将推出“千人千券”计划,即1000个人收到的促销信息都不同。人工智能就像一个24小时不眠不休的专家,为每个人制定个性化方案。”

    记者了解到,当前,互联网与实体行业融合已成最大“风口”,在苏宁、阿里巴巴等新零售巨头在推线上线下融合、无人超市,大商城在试水“体验式”消费时,千千万万的街头小吃店也在思索,下一步能做什么?

    南京的小吃市场正在发生巨大变化:从小笼包到鸭血粉丝,大批集中在路边小巷的传统餐饮小吃正加速转移进入大型购物中心,他们用昂贵的租金换来了“靓丽的门面”,实现了转型第一步。但是要在成本高企的商场里生存下去,真正升级成功,还需要提高消费频次、客单价。

    大数据、人工智能也许是传统小店的升级契机。两周前,口碑推出的人工智能工具,目前已吸引南京近万家线下小店“试水”,顾客拿出手机扫一扫,所有的点餐、促销、支付大数据都汇集到后台,通过智能分析,大数据将成为指挥传统小企业转型的“新武器”。

    宋智永对人工智能充满期待,他说,“牛哥的凉皮铺”发展很快,成立两年在南京已开了18家,他期待未来人工智能能在新店选址、区域人群饮食习惯分析等更多方面对传统门店提供帮助,告别靠“店长经验判断市场”的老传统。

    本报记者 张希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