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江苏新闻 > 从点头之交到有事好商量 装完电梯再给小区搞“精装”
  • 从点头之交到有事好商量 装完电梯再给小区搞“精装”

    时间:2017-11-24 16:02:44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陈洁

    玄武区兰园18号,这个老小区长达大半年的增梯经历意外到你猜不到——

    从点头之交到有事好商量 装完电梯再给小区搞“精装”

    等电梯装好后,业主们想把车棚整一整。

    小区大门。

    围挡起来的工地。

    今年以来,南京的老旧小区几乎都议论过一个话题:要不要加装电梯? 今年2月以来,位于南京玄武区兰园18号的14户居民开始了自己的加装电梯之旅。这期间,他们有过意见不统一,施工中还出现过塌方意外,但是最后所有的矛盾和问题在一点一点的沟通和理解中化解。而在这长达大半年的时间里,邻里间也从过去仅仅点头之交到了解互动增多。最近,兰园18号1单元全体业主以感谢信的形式表达了对南京市规划局、玄武区政府以及区增梯办、梅园新村街道和兰园社区工作人员等各级部门真诚为民办实事的感激之情,并得到了市长缪瑞林的批示。

    46万多的造价,3楼住户出3万多元

    要装电梯了

    “我们早就想装电梯了,但是这么大一个工程,光靠邻里之间自己协商解决,难度太大!”兰园,位于玄武区,从地铁3号线、4号线的鸡鸣寺站下来,步行可至,而兰园18号,是其中一个自带院子的独幢,建于1997年,七层楼,14户。因为增梯施工,目前楼道前面正在围挡之中。当记者来到这里的时候,三楼住户张先生正准备出门,而他也是这栋楼加装电梯的业主代表之一。

    张先生告诉记者,小区里的人大部分现在已退休,随着年纪的增长,上下楼的确有点吃力,让很多老年住户更担心的是,一旦以后身体出现小毛小病,上下楼跑医院都是麻烦事。所以加装电梯,是小区绝大部分住户“心中早就有”的想法,但问题也来了:装电梯要多少钱?每家每户怎么分摊?找什么单位来负责施工?电梯安全问题谁来保障?

    今年初的南京市人代会上,为无电梯小区住宅增设电梯的工作启动,玄武区作为试点区先行探索。围绕增梯各环节,玄武区摸索总结出台《既有住宅增设电梯设计导则》《既有住宅增设电梯群众工作指南》等15项文件,涉及补偿参考标准、建设方费用分摊等方方面面,甚至对一楼进行经济上的补贴。政府的牵头,一揽子政策的配套,搭建对话平台,全程代办服务,让兰园18号居民的心活了。今年2月兰园社区的工作人员还特意上门召开了居民议事会,在各小区院落将增梯政策宣传入户。

    算下来这部电梯的造价在46万,按照规定,增设的费用主要由同意增设电梯的业主承担,根据所在楼层等因素,业主按比例出资,第三层为基准层,出资系数为1,一、二层为0,自第四层开始每增加一个楼层提高0.3个系数。这样算下来,住在三楼的张先生要出资3万多元。

      路面塌方,低层户怒打“12345”投诉

    施工出事了

    虽然《南京市既有住宅增设电梯规划许可手续办理规则》明确,既有住宅增设电梯的意向及初步方案应当经专有部分占建筑物总面积2/3以上的业主同意即可安装。但在实际操作中,无论是社区还是业主,都是朝“一致通过”的方向而努力的。“不然以后,邻里之间没办法见面了!”四楼的住户同时也是这部电梯的业主代理人姚健这样说。

    那么兰园18号的低楼层住户是什么想法呢?原来,兰园18号楼化粪池年久失修,经常会出现漫溢,一旦安装电梯,化粪池管道被压在电梯井周边影响疏通,且该楼栋所在地地势低洼,雨水多的年份,会出现大面积雨水倒灌入一楼楼道内,低楼层业主担心电梯安装会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小区主任将情况及时上报给街道增梯办,最终在街道等上级部门的支持下,兰园18号化粪池改造项目顺利列为兰园社区为民办实事环境项目工程,且将率先于电梯施工前开工,至此,增梯工作得以顺利推进。街道还邀请楼下住户担任化粪池改造及电梯项目施工监督员。11月1日,化粪池改造项目率先开工。

    11月11日,意外发生了。由于施工方及监理等部门缺乏沟通,导致施工方一意孤行,在挖基坑过程中刚安装的化粪池管道被破坏且路面出现塌方现象。原本极力支持增梯工作的楼下居民被激怒了,开始拨打“12345”反复投诉,周末两天增梯工作陷入僵局。

    兰园社区饶主任在接工单后,及时上报街道增梯办,另外,诚邀业主参加六方抢修工作协调会,电梯公司也将变更过的施工队负责人召集到现场,拟重新修改方案,增梯工作走入正轨。

    出现意外后,电梯图纸将根据现有情况重新修改,相应的装梯预算也会增加,但是困扰了楼下住户18年之久的化粪池漫溢的隐患也将会被端掉,强暴雨超过40分钟小区就会积水的问题也将随之解决。“这就是坏事变好事吧。如果不是装电梯,不会这么快就解决这一历史性问题。”三楼住户张先生表示。

      居民分工合作,增梯中发挥各自特长

    邻里更近了

    “我们大概是从1998年开始陆续搬进来的。虽然在这里住了近二十年,但小区里的住户彼此并不熟悉,也就是见面点个头,知道是几楼的,姓什么叫什么并不太清楚 。”姚健告诉记者,在装电梯的这大半年里,居民议事会已经开了不下四次。他们还跟着社区工作人员,去有不同意见的住户家里沟通。有一个变化,正在潜移默化中发生。那就是不知不觉中,邻里间的关系发生了变化。

    多次开会、多次商讨、多次议论……在共同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14家住户对彼此的了解加深了。在装电梯的过程中,这种熟悉还产生了巨大的作用。

    比如,装电梯的46万多元费用,兰园18号小区用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就交齐了。而收钱这事,交给了七楼的一位住户,因为他是会计出身。

    再比如,三楼的住户张先生,尽管腰不太好,但是施工期间坚持在现场监督。因为退休前做过跟商业、工程等相关的工作,他多少懂一些,并知道安全的重要性,尊重设计部门。

    而1966年出生的姚健,是做国际贸易进出口业务的,见多识广,且相对年轻,负责各种协调工作。

    还有一位姓侯的业主,也被居民选为代表,他还建了个装电梯的微信群,大家有什么疑问、想法可以第一时间在群里交流、通气。

    还发现了一个过去是搞质检的邻居,大家想好了到时候电梯装好以后,这方面的工作就交给他了。

    “甚至还有邻居提出来,等明年电梯弄好以后,我们可以选一个地方,大家一起来聚餐,庆祝一下!”

    新的邻里关系,让困难的增梯工作有了更多的温情。

    装电梯难,问题怎么“破”?

    ■记者手记

    “我们一栋楼装一部电梯,都出现了那么多问题。可想而知,管理一个国家、一个城市有多难!”在大半年跟电梯的你来我往中,这是姚健感触很深的一点。

    的确,在我跟踪采访玄武区增梯工作的这半年多的时间里,见过很多这样的“难”。有很多街道的基层工作人员,双休日抓住非工作日居民在家的黄金时期上门做动员,却忘记了自己的休息日,有时候甚至是谈到晚上10点、11点才回到家里。晓之以情,动之以理,一次不行就两次,两次不行就三次……更让我觉得可贵的是,对于楼下住户对于增梯工作的不理解不支持,他们能够将心比心,尊重和理解这种利益多元、观念多元,沟通的工作建立在相互理解、尊重和信任的基础之上。

    也见过不少像姚健这样认真负责的业主代理人。他们不少出一分钱,却多出N份力。还有那些为了集体的利益最终签字同意的一二楼住户……当然在某个小区里,也一定有现在还在纠结着、矛盾、苦恼的住户,也有意见不统一心生嫌隙的情况存在。因为每个小区不一样,每幢楼的问题不一样,每个家庭的情况也不一样。

    人生面临很多选择,有些是身不由己,有些是心甘情愿,有些是无可奈何,有些是不堪回忆。在城市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老旧小区又普遍没有安装电梯,住在较高楼层的老年人上下楼不方便的问题日益凸显出来的今天,居民之间以文明的思维、文明的心态、文明的行为对待,用友好的态度和协商的行动,构建“真诚友善、理性大度、守望相助”的新型邻里关系,这种选择,值得点赞。

    作为南京市既有住宅增设电梯工作的试点区,玄武区目前交出了这样的成绩单:今年签约委托政府代办增梯项目924宗,取得规划许可证459个、施工许可证351个。

    这样的成绩,背后需要的是政策的指导和引领。就像姚健说的,如果没有政府的主导,给个方向性的处理意见,电梯费用如何分摊、一楼住户怎么进行经济上的分摊等问题很难达成一致。而在电梯的施工过程中,涉及安全、质量、施工等环节,需要规划、消防等12个单位的协作,要不是政府出面协调,老百姓也会找不着北。

    ■相关新闻

      社区协调解决阳台外墙管渗水

    11月8日,话园社区工作人员接到一条12345工单,居民反映真园小区8幢3单元一楼阳台外墙管渗水,水经常打到他家的雨棚上,有时候还渗到家中。

    接工单后,工作人员立即请来了物业维修人员,维修人员寻找一番却没找到渗水点,只能挨家挨户上门查看楼上谁家洗衣机放在阳台。经上门核实,有3家在阳台上装有洗衣机,其中5楼刚维修过连接管,但也不能排除其他家管道没问题。

    物业表示,因为涉及高空室外作业,他们维修不了,外墙管出新后的维护理应由南湖房管所负责。南湖房管所表示,真园雨污分流确实更换过雨水管道,但这是3年前的工程,就算外墙管渗水也过了保修期。物业和房管所都不愿维修,社区书记了解情况后表示,一是物业通过申请公共维修基金进行维修,二是社区先用为民服务资金垫付,等维修资金申请下来再扣除。此后,社区请来了高空作业人员对3家阳台出水管进行查看,查找出渗水点并对其进行维修更换。经过大家的努力,这下一楼居民再也不用愁了。

    通讯员 许德平

    南京晨报记者 高文玉

    通讯员 朱红南京晨报记者 陈洁 摄影报道

      每家再出几千元,给小区搞“精装修”

    还要“搞事情”

    电梯还没有装好,事情到这里也还没有完。在兰园18号的居民期盼明年过年前就能用上电梯的同时,他们还群策群力要“搞事情”。

    第一件事就是写表扬信。前有政策引导,中间有街道专办员,负责增梯申报材料的收集、预审和报件,一梯一档、全程代办协调,后来还有补贴……在增梯过程中,兰园18号的居民深深地感受到各级部门的给力,为此1单元全体业主以感谢信的形式表达了对南京市规划局、玄武区政府以及区增梯办、梅园新村街道和兰园社区工作人员等各级部门真诚为民办实事的感激之情,并得到了市长缪瑞林的批示。

    第二件事就更是让人想不到。

    “等我们的电梯装好之后,整幢楼的外立面还要粉刷。但是我们内部的环境还不配套,我们想把车棚整一整,把楼梯间铺上地砖,这样居住的舒适度一下子就上去了……”三楼张先生绘声绘色描述了他们正在筹划的大事。

    这钱谁来出?对于记者提出的问题,姚健表示,业主们已经商量好了,环境是大家的,这钱由小区业主自己集资,趁着有施工队伍,就一并解决了。“不是说弄好了小区有多好,但是起码看上去整洁干净,像个样子”。据悉,目前具体的预算还没有完全出来,估计每家每户为此大概要出资4000元。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