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江苏新闻 > 母亲节感受巨大的母爱力量——三个女儿和她们的温馨妈妈
  • 母亲节感受巨大的母爱力量——三个女儿和她们的温馨妈妈

    时间:2019-05-12 07:35:37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

    11日,如皋市举办“情定五月 缘来是你”单亲妈妈相亲会。图为男女嘉宾进行游戏互动,增进相互了解。 徐 慧摄

    11日,省道德模范周维忠率党员志愿者,专程看望仪征市87岁的拥军模范周宏英(左),祝愿“兵妈妈”母亲节快乐。 周晓明摄

    11日,镇江市官塘桥村,萌娃感恩母亲,为妈妈化妆。 石玉成 郑 玮摄 视觉江苏网供图

    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是一个充满爱的节日——“母亲节”。母亲,一个伟大的字眼,我们每个人的成长背后,都承载了母亲太多的心血和汗水。母亲节来临之际,记者走近3位成功人士,倾听她们的温馨故事,感受浓浓的母爱力量。

    残奥冠军胡丹丹:

    妈妈的背给了我温暖和力量

    不养儿,不知父母恩。对于残奥冠军胡丹丹来说,这句话的含义更加深刻。

    31年前,邳州一个普通农家迎来一个可爱的新生命。妈妈希望她健康美丽,取名丹丹。8个多月大时,丹丹总是发烧、腹泻,妈妈焦急地带她四处求医,却最终因为那年的疫苗失效事件,造成了终身残疾。

    “1岁多,别的孩子都会走了,我只能在地上爬。妈妈不忍心,就总是背着我。”胡丹丹的记忆里,妈妈特别能吃苦。后来有了弟弟,妈妈下地干农活时,胸前“挂”着弟弟,背上背着丹丹。

    如今,胡丹丹也有了一个健康活泼的儿子,带娃的辛苦让她体会深刻。

    “小时候,我几乎是‘长’在妈妈背上的。8岁那年,妈妈送我去县城‘希望之家’残疾人学校上学。学校离家50多里地,为了省一两元车票钱,来回100多里,妈妈每次都咬牙坚持骑车接送。”

    不管是小时候趴在妈妈温暖的背上,还是坐在自行车后座搂着妈妈的腰,妈妈的背总是给丹丹一种安全感,也培养了她乐观向上的性格。

    15岁那年,胡丹丹第一次出远门,来省城南京参加第六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说实话,妈妈比我还激动,舍不得给自己花一分钱的她,给我买了全套新衣服和行李箱。从一开始单纯想让我锻炼身体,到后来看到我能出成绩、入选省队,妈妈内心深处已种下希望的种子。”

    从那以后,只要有大赛,妈妈就都比女儿还紧张,赛前从不打电话,不问情况,不交流。

    胡丹丹坦诚地说,那个年代,家里有一个残疾孩子,妈妈总感觉低人一等,心理落差大。“直到我打比赛,拿冠军,妈妈才感觉到欣慰。她是一个寡言少语的人,但我懂她的心,妈妈比我自己更渴望一枚冠军奖牌,渴望我的人生能有转变。”

    2016年里约残奥会上,胡丹丹为江苏军团斩获首金,并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她也成为国内唯一一位在轮椅乒乓球、轮椅网球、举重3个大项的国际、国内比赛中均获过名次的传奇运动员。

    里约残奥会后,胡丹丹回过一次邳州老家。妈妈仔细捧着她的金牌看了又看,舍不得放下。

    如今,胡丹丹和弟弟都有了自己的小家,父母年纪也越来越大,却还在为她和弟弟的孩子操劳,这让胡丹丹很不忍心。

    “以后不做运动员了,我想开一家母婴店。”爱孩子的胡丹丹说出了自己的心愿,她想靠自己的力量给妈妈一个幸福的晚年。

    江苏大工匠姚惠芬:

    母爱让我“绣”出无限风光

    每一个成功者的背后,都有一位伟大的母亲。江苏大工匠、研究员级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苏绣)传承人姚惠芬对此感触特深。

    在苏州镇湖,三层楼的姚惠芬刺绣艺术馆里,高低错落地挂满了种类繁多的苏绣精品。

    艺术馆的主人姚惠芬含蓄、娴静、优雅。她说,是小时候的家庭环境造就了她的性格,是母亲无尽包容的爱,让她在苏绣的艺术天地充分释放天性,有所成就!

    在刺绣世家长大的姚惠芬,很小就展示了刺绣天赋,母亲见她喜欢,就鼓励她多学多绣。姚惠芬说,母亲从没有逼她每天必须绣多长时间,而是给了她充分的信任和自由。

    “小时候放学回家,一放下书包我就支起绷架绣花。傍晚天黑下来了,我会到院子里,在暮色中和大树、花草、鸟儿说说话。”姚惠芬关于苏绣的回忆,都是些细小、甜蜜的往事,还有无尽的母爱。

    “母亲文化程度不高,不会讲什么大道理,但有一颗宽容的心,始终相信我能够把握自己,只要我喜欢,就放手让我尝试。”刺绣是件苦活,没有坚韧不拔的毅力是做不下去的,姚惠芬也有打退堂鼓的时候,每到此时,母亲总会给她鼓励。

    上世纪80年代末,20岁出头的姚惠芬在当地已小有名气,每月可以挣到四五百元,这个收入在当时已是高薪了,村里人都羡慕姚家姑娘有一双巧手。姚惠芬却并没有满足于此,为了精进技艺,她放弃高薪,到苏州城拜师“仿真绣”大师沈寿的第三代传人牟志红。学艺没有了收入来源,还要每月承担不菲的食宿开支,亲戚朋友都觉得不值,但姚妈妈坚信女儿的选择没有错,鼓励女儿继续深造。

    正是母亲的支持,让姚惠芬有机会系统学习平针绣和乱针绣技艺,完整熟练掌握苏绣的各种针法和绣制技艺,深刻领悟苏绣艺术的真谛。

    “我庆幸出生在一个宽松自由的家庭,正是这种宽松和自由,让我精进技艺后的创作灵感源源不断。”

    姚惠芬注重研究当代苏绣的技艺和创新,在传承和创作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艺术特色和风格,首创了“简针绣”技艺。“素描少女肖像”“写意牡丹系列”“写意花鸟系列”等具有高度艺术性和创造力的苏绣作品,无论在刺绣技法还是在审美内涵上都取得了新的突破。其作品《四美图》被大英博物馆收藏,《兰竹图》被伦敦大学美术馆收藏。2014年创作的《生态之殇》获得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

    虽然母亲去世多年,但母亲的人生观、教育观依然深深影响着姚惠芬。

    进口食品把关人汪婷:

    母亲教我做事要竭尽全力

    2013年以来,实地审核9个国家的上百家食品企业,将不合格产品拦在国门之外。进口食品把关人——南京海关企业管理处主任科员、海关总署卫生注册主任评审员汪婷,不仅业务精湛,还是个干起活来废寝忘食的女汉子。

    “从我小时候起,妈妈就教我做事要尽最大努力。”5月11日,汪婷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1990年,汪婷10岁时,她的爸爸从工厂停薪留职,在南京河西办起养牛场。母亲李昕是医院护士,下班后常在养牛场帮忙,汪婷与妹妹汪群主要由外婆照顾。晚上9点,李昕从家出发,倒几趟公交,夜里11点半才能到养牛场。出门前,母亲检查汪婷作业是否做完。母亲走后,汪婷变成“检查员”——睡前把家里门窗、煤气开关都看一遍。逢到上夜班,李昕不去养牛场,夜里回家先看孩子作业本。

    今年71岁的李昕告诉记者,她1967年高中毕业,没有机会上大学,特别希望汪婷姐妹能上大学,“再苦也要把小孩培养成人。”

    初中时,汪婷代表班级参加长跑比赛。赛前脚疼,拍片一看,骨裂了。“这个时候,找不到别人替我,妈妈说‘坚持参加吧’,我就忍痛跑了1500米。”一旁的李昕还记得:“得了第一名。”

    汪婷觉得母亲狠心。夜里,母亲拿正骨水给汪婷搽脚,梦中醒来的汪婷心里一下子暖了。

    2005年,汪婷从南京农业大学研究生毕业,考入当时的江苏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2013年11月,汪婷等9人被原质检总局选派至丹麦,参加进口乳品评审员培训,得到宝贵的成长机会。担任评审员,必须要有足够的专业素养,熟悉相关国家法规,能够给出无可挑剔的评审结论。

    一次,在欧洲某国一个婴幼儿配方乳粉企业现场审核时,汪婷发现企业的生乳接收过程存在问题,对照企业生产记录与欧盟法规相关条款,她让企业不得不承认失误并整改。

    看到国外企业为中国评审员升起五星红旗,外国官员、企业负责人尊重自己的意见,汪婷体会到祖国的强大,也从“为国把关”中获得成就感。

    在母亲的影响下,汪婷以“竭尽全力”作为行为准则,先后获得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当选“全国优秀青年志愿者”“江苏省最美巾帼人物”。业余时间,汪婷热心公益,发起成立了“南京爱心妈妈群”,先后救助187名贫困大病儿童。

    作为一个10岁孩子的母亲,她常出差、加班,感觉亏欠孩子。然而,她的“竭尽全力”,又何尝不是一个母亲能给孩子的最好礼物呢?

    记者 唐 悦 黄红芳徐冠英 宋金萍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