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江苏新闻 > 城市设计,让家园更宜居
  • 城市设计,让家园更宜居

    时间:2018-07-29 06:44:08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孟旭 顾婷 徐衡

    中国江苏网7月29日讯 26日至27日,以“城市设计引领绿色发展与文化传承”为主题的2018(第十三届)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在苏州举办。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由文化部、建设部等部门在2006年发起,已成为国内城市规划发展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国际型会议之一。在今年的会议上,江苏围绕城乡规划与发展的诸多经验引发了与会者的关注。

    “48景”勾勒城乡空间特色

    “‘江苏特色’不是抽象的均质概念,而是有着丰富多元的表达。”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厅长周岚说,江苏具有丰富的自然和文化本体特征、非均衡的资源布局基础,以及差异化的发展格局要求,因此不能用一种秩序、一种规范、一种文化来对其引导和管束。她认为,应超越小城镇、乡村等个体视角,从省域层面综合考量,谋划特色的塑造和彰显。

    去年10月,江苏省编制了《城乡空间特色战略规划》,提出打造8大特色风貌区、建立“8廊12片”特色空间体系、培育48处当代城乡魅力特色区。其中,48处当代城乡魅力特色区如今也被概括为“新江苏48景”,成为江苏的新名片。

    昆山阳澄湖魅力特色区是其中之一。在昆山市巴城镇,当地依托水域广阔的优势,在治理水环境的基础上发展生态农业与文化旅游。建立阳澄湖现代渔业园,养殖优质大闸蟹等水产以飨来客;开办生态农庄,为游客提供休闲垂钓、采摘观光等服务;优化巴城老街,营造以昆曲符号为代表的文化氛围。

    “城乡空间建设应与现代人的诉求相匹配,回归人本,进行精致化规划。”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朱喜钢分析,苏南是中国中产阶层较为集中的区域,人们在消费时更加注重公共产品的高质量、人性化、地域特色、人文特色等因素。类似巴城,将优势产业与代表性文化相结合,打造特色城乡空间,在富饶的苏南乡镇有一定的普遍意义。

    打通“经脉”吹进生态新风

    在大会开幕式上,南京麒麟科技创新园等9个城市和园区入选第三批“中德生态示范城市”项目,今后的规划及建设将采用德国生态标准。

    根据住建部与德国建筑、交通和城市发展部在2011年签署的关于建筑节能和低碳生态城市建设技术合作的谅解备忘录,我国在国内选择一批试点示范城市,学习德国先进节能、低碳技术和经验,为中国中小城市发展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城市规划建设模式提供借鉴。

    目前,国内已有3批次21个城市或地区的项目入选,其中江苏占4席,包括宜兴市、海门市、淮安高新区,以及此次新入选的南京麒麟科技创新园。作为此次省内唯一获得授牌的地区,南京麒麟高新区从2010年开发建设起就在生态环境建设方面颇具匠心,形成了纵横交错的生态连通廊道,也是南京重要的通风廊道。

    “通风廊道的作用在于增加城市空气流动,促进大气良性循环,有助于缓解雾霾和‘热岛效应’,提高人体舒适度。”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绿色建筑与节能委员会主任、研究员王有为说,城市的廊道好比人的经脉,经脉堵塞人容易生病,城市也一样。尤其是当前,“等风来”成为应对雾霾的常态,给风留“路”就显得尤为重要,必须提前规划建设,德国慕尼黑在上世纪70年代就将通风廊道列入城市规划。

    精细设计让城市充满活力

    与河道并行的石板路上游人如织,枕河而建的老房子里,老苏州的生活一如既往……小桥流水的平江路诠释着苏州古城的独特韵味。而与之相隔不远的苏州工业园区,则是一座时尚摩登的现代化新城,车水马龙,灯火璀璨。

    “城市是一个有机体,如何使城市充满活力是城市更新工作中的重要一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王建国举例,烟火气的市井生活、和睦的邻里关系、“小而美”的多功能商业街区等,都是彰显城市个性和活力的符号。他认为,城市规划和设计应该“以人民为中心”,有温度、有厚度、有深度、有精度,以精细化的设计实现城市的精明增长。

    以苏州为例,成为国家首批城市设计和历史建筑保护利用的试点城市后,苏州分别制定了城市设计和历史建筑保护利用实施方案,同步开展了“总体城市设计”“古城城市设计”“生态敏感区城市设计”等一揽子细化方案,研究制定了城市设计的导则和管理办法。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徐林提出,城市建设者在进行刚性规划的同时,还应该关注城市弹性发展,对绿地等公共空间的规划用地进行约束,顺应市场需求,鼓励百姓也参与到城市规划中来。

    本报记者 孟 旭

    本报通讯员 顾 婷 徐 衡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