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江苏新闻 > 常州经开区:转型升级激发新城活力
  • 常州经开区:转型升级激发新城活力

    时间:2018-02-05 15:45:58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谢树仁 蔡逸

    原标题:常州经开区:转型升级激发新城活力

    中国江苏网2月5日讯 “经开区的变化真是太大了。”今年67岁的吴宝库是一名摄影爱好者,只要有时间,他就会拿着相机出门,穿梭在常州经济开发区的大街小巷,用镜头捕捉城市发展的足迹。看着相机里宽敞笔直的道路、景色宜人的公共绿地、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吴宝库连连赞叹:“路网畅通,环境更绿,高楼也多了,经开区颜值越来越高。”

    2017年,经开区总投资584亿元的219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05亿元,同比增长10%;签约产业项目40余个,总投资超300亿元,其中总投资104亿元的汽车核心系统项目成为经开区成立后引进的首个百亿级项目;潞横路、漕上路等主干道路实现通车;中央花园廊道项目加快推进;东城、青洋幼儿园建成开园……经开区的经济内涵与城市颜值比翼齐飞,一个崭新的东部新城初具雏形,处处展现昂首阔步的姿态。

    大项目带动快升级

    去年年底,铁牛集团与常州经开区就“汽车核心系统项目”成功签约,项目总投资104亿元。不仅仅铁牛项目,2017年,经开区在重大项目招引上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完成招引总投资超100亿元项目1个,总投资超30亿元项目3个,还有中天环保技改等总投资超10亿元项目,铁五院等总投资超3亿元项目。

    除了项目招引的突破,经开区在项目建设上的步伐也十分有力。在新东方物流园的一座崭新厂房内,芯片超微电路载带的第一条生产线已经基本就绪。总投资5亿美元的欣盛芯片超微电路载带项目,被列入江苏省2017年重大产业项目。

    早在2016年,欣盛芯片载带项目正式签约入驻经开区,为了抢抓市场,公司先在新东方物流园内租用了7000平方米厂房,引入第一条生产线,随即又在兴东路东侧、潞横路北侧,建设近100亩的生产新基地。目前,2栋车间正加紧施工,在不久的将来,这里将成为国内最大的COF驱动芯片生产基地。

    “欣盛芯片载带项目技术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前景广阔,产品实现量产后,将成为经开区产业发展新的增长点。”经开区经济发展局副局长任义权说,“以转型升级为发力点,经开区在新项目的带动下,产业层次不断提升。”除此之外,星源湿法隔膜生产基地、赛拉弗高效光伏组件、大明创意园等一批重点产业项目陆续开工建设,为经开区的产业发展和转型升级提供了强大后劲。

      让特色产业更出众

    去年10月,科技部火炬中心公布了2017年第二批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名单,全国共23家基地入选,常州经开区智能微电机特色产业基地榜上有名,这也是经开区成立以来获批的首个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

    起步较早、企业众多、门类齐全、微特电机引领,是经开区电机产业的特点。经开区电机产业发源于20世纪50年代,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快速发展,目前已经形成较为雄厚的产业基础。辖区的微特电机企业一部分已经成长为“单打冠军”,一批全球“隐形冠军”的雏形已经显现。获批首个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为经开区电机产业带来新机遇。

    此后,经开区又收获另一张国家级名片:常州轨道交通牵引动力与关键核心部件产业集群获批2017年度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培育)。 轨道交通产业是常州的优势特色产业,也是经开区的主导产业。“着力提升产业层次,集中力量做强轨道交通、新型特种材料、智能电力装备、微特电机、绿色家居等特色产业,努力实现发展方式转变,发展动能增强。”武进区委副书记、经开区党工委书记顾伟国指出。

    为了提升产业承载能力,经开区结合各镇、街道产业特色,启动建设轨道交通、新材料、智能电力装备等8个专题产业园区。位于东城路东侧、龙锦路南侧,一座有着火车头外形的建筑雏形初显,这里是轨道交通产业园一期项目。轨道交通产业园项目总投资约7亿元,主要建设10栋产业化标准厂房、1栋11层综合服务楼。项目为经开区轨道交通产业科技创新成果孵化转化及产业化提供有力的载体支撑。

    去年,经开区首批成长型企业培育名单出炉,排出首批80家培育企业名单。 这些企业中,有贝尔,洛基木业等提升空间大的传统优势企业,也有凯迪电器、安普特防爆等上市挂牌后备企业,还有当当网、天虹纺织等一批科技型、服务型企业。“经开区作为‘苏南模式’的主要发源地之一,要重新焕发生机活力,就要推动民营经济转型升级,加快融入新一轮国际化浪潮,打造‘苏南模式’升级版。”经开区管委会主任周永强表示。

      交通网络逐步成型

    “新通车的潞横路,双向四车道,沥青路面宽敞而平坦。这路使周边环境也提高了档次。”吴宝库告诉记者,他住在潞城街道公园壹号花园社区,经常往返于潞横路。以前这条路是双向两车道,路面坑坑洼洼。路况改善后,无论是到市区还是去横山桥镇时间都大大缩短了。

    城市建设,交通先行。经开区高起点规划、大手笔投入,积极完善路网建设,加速拓展城市空间,打通“断头路”和“肠梗阻”,接通“毛细血管”,一张“内联外通”的现代综合交通网络逐步成型。

    去年,经开区道路建设工程如火如荼。义乌路、潞横北路一期、富民路全面完工;潞横路、漕上路(232省道以西段)、东方二路(大明路至东城路段)建成通车,新增通车里程15公里;劳动东路、圩墩路等10条共计15公里道路的提档升级改造工程完成;大明路、潞横北路二期、创业路、纬四路等15条26公里新建道路全面施工;山水路、华丰路、常青路等一批项目施工前期准备工作正全力推进;232省道经开区段快速化改造方案基本形成,有轨电车示范线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通过专家评审。

    在完成公交专项规划的基础上,经开区调整公交线路,完善公交设施,公共交通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市民出行更加便捷。去年,新开辟K5潞城公交中心站—淹城公交枢纽站公交线路1条,延伸和调整30路、65路公交的服务范围。驱车行驶在经开区,一个个道路施工现场开足马力推进工程的火热场景,让记者对即将到来的立体化交通时代充满憧憬……

    通讯员 刘吉林 刘嘉鹏 江苏经济报记者 谢树仁 蔡逸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