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江苏新闻 > 南京人民大会堂的民国背影
  • 南京人民大会堂的民国背影

    时间:2018-01-18 15:58:48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
    国民大会堂东侧的国民大会牌坊。
    1948年国民大会堂会场内景。
    落成后的国民大会堂。
    1946年国民大会堂会场外景。
    1944年的国民大会堂。
    1948年,“国大”期间的国民大会堂。
    国民大会堂设计效果图。

    民国时期,若要举行大型会议或活动,地点一般在湖南路中央党部会议厅、国民政府大礼堂、中央大学大礼堂、励志社礼堂、国民大会堂等地方。其中国民大会堂位于长江路264号,它是民国时期规模最大、设施最为先进的会堂,现为南京人民大会堂。南京解放后直至现在,这儿都是举行重要会议和大型活动的主要场所。

    设计初衷:可充作国立戏剧音乐院和美术陈列馆,亦可作会场

    国民大会堂原名国立戏剧音乐院。早在1933年,国民政府为筹备定于1935年5月召开的国民大会,就已经提出了在首都建筑国民大会会场的动议。后因国民大会改在中央大学大礼堂举行,筹建国民大会堂的动议暂时拖延下来。1935年9月,国民党要员孔祥煕等5人提议:在首都建筑国民大会堂,可以国立戏剧音乐院和美术陈列馆充用,这样既可作剧场,又可作会场,诚为一举两得。他们的提案获得国民政府的批准。同年,国民大会堂筹委会公开招标,征集设计方案和营造商。经筹委会评定,设计方案以公利工程司奚福泉建筑师的为首选,关颂声、赵深的设计方案分列二三名;营造商为上海陆根记营造厂,该营造厂以377229元(其中国立美术陈列馆62343元,国立戏剧音乐院314886元)的最低标价中标。1935年11月23日,筹委会常务主仼褚民谊与承建商陆根记营造厂签订合同,限期10个月完工。同年11月29日,举行奠基典礼,居正、吴稚晖、褚民谊等数百人出席。奠基礼由居正主持,褚民谊报告了筹备经过。

    在施工过程中,陶记工程师事务所李宗侃建筑师,根据国民政府制定的《首都计划》中提出的首都建筑“要尽量采用中国固有之形式为最宜,而公署及公共建筑尤当尽量用之”的原则,对原设计方案作了局部修改。整个工程原估价约40万元,由于施工经费不足,国民政府又追加经费365458元。1936年5月5日,国民大会堂正式竣工。

    是民国时期国内规模最大、设施最先进的会堂

    国民大会堂坐北朝南,左右对称。主体建筑地上四层、地下一层。分前厅、剧场、表演台三部分,建筑面积5100平方米。前厅为砖混结构,中部剧场为钢筋混凝土柱网结构,型钢屋架。

    前厅部分设有井楼,一楼两侧设有办公室、衣帽间;二楼为休息室;放映室设在顶楼。各层都设有卫生间、贮藏室。前厅为平顶页屋面。

    剧场部分设在建筑物的中央,楼上下共设有2500多个观众席。剧场顶部为人字屋顶,钢屋架。

    表演台部分的台口为圆弧形,台前设有奏乐池;表演台的底部以及后台设有演员化妆室和休息室。

    国民大会堂内制冷、供暖、通风、消防、盥洗、卫生等设施齐全。

    国民大会堂的造型属于西方近代剧院风格,建筑立面采用了西方近代建筑常用的勒脚、墙身、檐部三段划分的方法,简洁明快;但在檐口、门厅、雨篷等处,都巧妙地运用了民族风格的装饰。

    国民党“行宪国大”闹剧

    1943年冬天,在日伪统治下的南京,中共地下党组织曾经领导爱国进步学生发动过一场轰轰烈烈的消毒运动。这场运动的主要发生地就在国民大会堂门前的广场。

    抗战胜利,国民政府还都后,对国民大会堂进行了修复,将观众席增加到3400多个,每个座椅的椅背后设有三个按钮电线通入地下,通向主席台两侧的电灯显示器。大会堂还有通风冷暖气设备。会场开阔,走廊宽敞,灯光明亮,设施齐全。在大会堂的西墙内,建有一条暗道,通到蒋介石专用休息室前的走道。此暗道仅容一人进出,为蒋介石进出会场专用。暗道内有电灯平时锁闭,因此鲜为人知。

    1946年11月15日,在美国特使马歇尔和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导演下,蒋介石不顾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同盟的反对,决心撕毁政治协商会议决议,在南京强行召开“国民大会”。因为这次大会的任务是制定《中华民国宪法》,所以又称“制宪国大”。就在“制宪国大”召开的第二天,即11月16日,周恩来在南京梅园新村举行记者招待会,散发书面声明,表示中国共产党坚决反对国民党政府一手包办的违背政协决议和全国民意分裂的“国大”。1948年3月29日,“行宪国大”在南京国民大会堂举行。4月19日,“国民大会”选举总统,蒋介石、居正为候选人,最后蒋介石以2430票的绝对优势当选为“中华民国总统”。4月29日选出李宗仁为副总统。从准备工作到开会期间,国民党在末日中召开的“行宪国大”丑态百出,演出了许多闹剧。

    南京解放后,国民大会堂改名为人民大会堂。1985年,大会堂内部进行了全面整修,此后,又多次进行维修。

    爱南京南京晨报记者 郝建荣 整理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