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黑龙江新闻 >  青春期孩子"叛逆"家长咋办? “强势牌”、“悲情牌”要少打
  • 青春期孩子"叛逆"家长咋办? “强势牌”、“悲情牌”要少打

    时间:2018-03-16 13:53:17  来源:  作者:

    东北网3月16日讯 孩子到了小学四五年级,开始提前出现带有青春期特征的一些“叛逆”行为,这让家长感到如临大敌――孩子不听话了怎么办?孩子会不会受到不良影响?要不要检查一下孩子的书桌……于是,一些家庭的欢声笑语渐渐少了,取而代之的是猜忌与防备。

    妈妈:“今天给你蒸了你最喜欢吃的螃蟹。”孩子很欣喜:“哇,真是太棒了。”“你要对得起螃蟹,下次考试……”孩子一下子没了胃口,“我不吃了”妈妈:“今天咱俩谈谈心,好吗?”孩子:“好哇,好久没有和你谈心了。”“听说王阿姨的女儿这次数学考了年级第一……”孩子转身离开,“那你认她做女儿吧!”这样的对话在生活中屡见不鲜,家长王女士的女儿今年初三,母女俩的关系一直很融洽,王女士说:“家长与孩子的交流中,应更加注重和孩子之间的平等性,以体验取代灌输,以说服代替压制,以对话替代说教。在我和女儿的意见产生分歧时,我们会分别说出自己的理由再分析我们各自的出发点。孩子的想法有时不够全面,但却符合他那个年龄段的特点,家长不应以‘上帝视角’一味地批评指责,而是应该回想一下自己的青少年时代是如何思考同类问题,长大一点又有什么新的看法,成年之后再回顾当时的做法对后来有什么影响。这样的分析事出有因,让孩子更容易理解家长的做法与良苦用心。”

    一家人一起吃晚饭,理应是最好的亲情交流,但晚饭时的“话题”不应仅局限于说教。不少家长还是习惯性地站在固有的位置上,用传统的思维方式去对待已经变化了的孩子,总是以恩赐者的身份打“悲情牌”,或以道德评判者和责罚者的身份打“强势牌”。当下,很多家长单方面扩大和凸显了“监”的作用,并曲解为监视、偷窥等,更有甚者,还据此强化自己的所谓“亲道尊严”和强势地位,严重地伤害了本应有的亲子和谐。

    心理专家认为,家长应正确理解“监护人”的角色定位,弘扬人文情怀。如:变“监护”为“呵护”“陪伴”和“守望”,扩大“护“的一面,把特殊的爱献给特殊的青春期孩子。改变居高临下、简单粗暴的权威型或惩罚型教育,转变为重平等、重呵护、重引导的教育。青春期教育是一种美的教育,学会正确处理生命发展的重要阶段,以积极乐观的心态科学认识青春期,就像享受生命的春天一样,拥抱春天般地拥抱青春期,问题一定会迎刃而解。

    在与孩子的亲近过程中,家长应更多些发自内心真情的微笑,不仅要学会表达,还要善于表扬和鼓励,多说孩子喜欢听的话,以同理心感受孩子的情绪变化。多尝试拿着“放大镜”去发现孩子的优点和亮点。面对分歧,尽量弹性处理,不要刻意区分“对”与“错”,显示家长的权威和理性,而多从孩子的角度倾听他们心声,从认知、思维、情感上与孩子多沟通,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