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黑龙江新闻 > 清明祭扫这道题该如何回答
  • 清明祭扫这道题该如何回答

    时间:2017-03-31 23:34:25  来源:大鹏新闻网-牡丹江晨报  作者:孙波

      东北网3月31日讯 清明节临近,记者家住小区外的超市,将水果摊临时改成了烧纸摊,销售颇为火爆。与之一道之隔的鲜花店也不甘示弱,不仅贴出了“预订祭扫用花”的启示,而且各式素色鲜花也摆到了店前门,同样客源不断……

      烧纸与鲜花的祭扫之争,既反映出人们对清明祭扫的重视,也深层折射出清明祭扫背后的传统习俗与现代观念间的博弈。而至于博弈的胜负,不仅取决于各自对清明祭扫所持有的态度与认知,更考验的是为传统习俗注入文明新风的智慧与行动……

       [博弈]清明祭扫引发的观念之争

      3月25日,远在上海工作的张洪强与妻子抱着两岁的女儿,专程乘飞机返回牡市,目的是为了赶在清明节前祭奠不久前去世的父亲。可是,在与母亲商量祭奠方式时,母子产生了争议,惹得老人很不高兴……

      “我想用鲜花替代烧纸祭奠父亲,但母亲坚决不同意,认为不烧纸会亏待了父亲的在天之灵!”

      “上坟不烧纸,那叫上坟吗?清明不给你爹‘发点钱’,不仅死人‘没钱花’,活人的心里也不好受啊!”提起张洪强的祭奠方式,72岁的母亲便气不打一处来。

      “为了不惹妈生气,我只能按她的意思办了!”为讨母亲欢心,无奈的张洪强只得违心地到一家私人殡葬用品店订了一套纸马,并买回了大量烧纸及冥币。

      “一把火烧了二三百块,既浪费又污染,远不如鲜花祭扫节俭环保。依我说,像焚烧这类祭扫陋习绝对该摒弃了!”3月26日晚,伴随着张洪强的一席抱怨,在国人意识形态中延续了近千年的清明节焚香烧纸的祭扫传统再次遭到现代文明祭扫方式的挑战……

       [积弊]焚烧祭扫被数字证明的“白色浪费”

      中消协曾有统计:我国每年在清明节期间用于祭扫而焚烧的纸张达千吨以上。清明节当天,全国“白色浪费”高达100多亿元,以中等规模的兰州市为例,清明节当天便烧掉450万元的烧纸。那么,对于我市来说,祭扫浪费现象又是怎样一种规模呢?

      “祭扫用品其实还是挺贵的!”市民王女士以自己购买的祭扫用品给记者算了笔账:金元宝20元,烧纸50元,冥币20元,供香10元、供果30元,“一共花了130元!这是给我父母上坟用的,我还得给过世的公公供奉一份。”

      “一年到头全只着清明节挣钱呢!”市内一批发烧纸的业主告诉记者,仅清明节前一周时间,从他这里批发出去的烧纸就能达到3吨多,“每吨两三千元至上万元之间不等,零售每包几元至十几元的都有。”

      “我市清明烧纸花费肯定也不少!”采访中,市殡葬管理处工作人员感叹道。的确,对于该工作人员所言“花费不小”的体量,祭扫用品经营者周先生有着他自己的估算,“保守算,以全市20万户家庭,平均每户烧纸10元,那还得200万元呢!”

      200万付之一炬,着实令人可惜!由此看来,社会上将清明焚烧祭扫定义为“白色浪费”绝非言过其实!

       [溯源]焚烧祭扫因何能沿袭成规

      清明祭扫本是缅怀逝者,寄托哀思的亲善礼仪之举,但为何要通过焚烧来表达哀思呢?这恐怕还要从清明节的由来及人们的心理说起……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对民俗颇有研究的郑先生告诉记者,清明节至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过去由于清明节前受寒食禁火的影响,纸钱不焚烧,只是挂在坟前的树上,或用石块压在坟边,后来不讲究寒食禁火后,挂压纸钱也就衍变成焚烧纸钱了。

      其实,焚烧祭扫之所以能沿袭成规,关键还是人的心理起作用。对此,心理医生杨大夫分析认为:首先是缅怀心理,出于对逝去亲人的怀念,希望通过烧纸等祭扫方式,寄托哀思,表达孝心;其次彼岸心理,生者从主观上构造了一个彼岸的死亡世界,在此心理作用下,生者就会按照现实世界的模样为死者准备各种各样彼岸世界所用的东西,这一心理为焚烧祭扫提供了重要的心理基础;第三是保佑心理,希望通过烧纸达到与逝者“沟通”的心理,进而祈求逝者对生者予以庇护;最后攀比心理,看到别人家清明祭扫风风光光,如果自己祭扫得太寒酸,怕遭耻笑。

       [转变]文明祭扫渐行渐近受推崇

      随着社会的进步,清明祭扫也呈现出与时俱进的态势,既有对传统祭扫习俗的扬弃,同时也彰显出时代的文明与进步。如,鲜花祭扫、丝带祭扫、社区公祭、网络祭扫等文明祭扫方式便日渐受到市民的热衷与推崇。

      “目前,3元钱一枝的菊花,已订出了300余朵!”采访中,一鲜花店老板告诉记者,目前越来越多的市民愿意采用献花祭扫方式,这也使得清明节期间鲜花生意格外好做。

      的确,“思亲莫让烟尘扰,鲜花一束慰先人!”采访中记者深切地体会到,目前鲜花祭扫已在我市广为流行,在一些花店里平时摆在显眼位置的红玫瑰、郁金香等都已换成了菊花、百合等素色花。此外,在记者采访的多位市民中,很多市民都表示,他们愿意用鲜花代替纸钱进行祭扫。

      牡市龙凤公墓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用鲜花祭扫逝者,“这种祭扫方式既高雅又时尚,而且还能美化环境,绝对是一种值得提倡的文明祭扫方式。”

      对于如何克服传统祭扫的弊端,倡导文明祭扫,市殡葬管理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尽管鲜花、音乐、网络等文明祭扫方式越来越深入人心,但传统祭扫陋习仍在人们的头脑中根深蒂固,因此想要彻底摒除祭扫陋习,关键还要大力倡导厚养薄葬的人文理念,通过提高市民的文明素质,自觉抵制浪费、迷信等祭扫陋习。

      据了解,清明节前为倡导市民文明祭扫,相关部门已向市民发出《文明祭扫倡议书》,并开展了以鲜花换烧纸、社区公祭、网上祭扫、家庭追思会等文明祭扫活动,鼓励市民积极践行文明祭扫。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