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黑龙江新闻 > 牢记嘱托逐梦前行 奋力书写赫哲华章
  • 牢记嘱托逐梦前行 奋力书写赫哲华章

    时间:2018-05-23 09:55:02  来源:  作者:

    黑龙江日报5月23日讯 初夏时节,沿着习近平总书记两年前走过的街路,记者一行再一次叩访这座遐迩闻名的村庄――黑龙江南岸的同江市八岔赫哲族乡八岔村。

    赫哲群众清晰地记得两年前的那一天:2016年5月24日下午,一场绵绵喜雨落下,习近平总书记冒雨走进八岔村,使这个只有198户居民的小村立刻沸腾了。

    八岔村民在节庆活动中表演节目。

    赫哲群众还深情地记得总书记说的那些话:“我心里惦记着每一个少数民族”,话语间充满温暖和力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更饱含殷切的期望与关怀。

    时间飞逝,其情其景却依然如在眼前;斗转星移,总书记的谆谆嘱托却犹在耳畔。

    八岔村新区全貌。

    两年来,勤劳、勇敢、智慧的赫哲人抓住发展机遇,以实际行动作出响亮回答:不辜负总书记的嘱托,走出一条超越自我的发展之路。

    三江沃野上,不畏艰难的“莫日根”传人正迈出铿锵前行的足音,书写着赫哲人新时代的奋斗篇章。

     人心思进八岔村人有股精气神儿

    依江凭原,地腴民丰。宜居宜游的八岔村散发着迷人的魅力。

    再次踏访这里,熟识的景象又一次映入眼帘。村口矗立着雕刻有寓意吉祥快乐的“乌日贡”字样的广场巨石;蓝黄相间的成排楼房、干净整洁并安装路灯的村主干道路;农家书屋、休闲广场成为村民们的最佳去处;传习所中依然飘出清亮而缭绕空中的“伊玛堪”……天地之间,一幅美好的生活画卷徐徐展开。

    八岔赫哲族乡幼儿园里的孩子们。

    这次回访,记者急切地想更多了解村里发生的变化。信步乡间,每次遇到村民,都要上前询问:“两年里,你们感觉到的变化是什么?”村民的回答透着质朴和欣慰,“我参加了村里的合作社,今年增收了!”“这不,村里正在发展旅游嘛,我开了个家庭旅馆。”“你们看到村东头新开的那几家饭店了吗,我儿子说过一阵儿就从外面回来,就去那儿打工啦!”在这个知名度和美誉度渐响的村落里,赫哲村民生活得有滋有味儿。

    当然,变化不止于此。八岔赫哲族乡党委书记高学智告诉记者:“我们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投资完善了八岔赫哲新区、村级文化活动中心等基础设施,投资建设了八岔中心校教学楼,提高了八岔村医疗卫生水平,建立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了赫哲族群众病有所医、学有所教、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话语间透着十足的幸福感和自豪感。

    总书记的关怀和嘱托,激发了村干部们带领大家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再一次见到八岔村委会主任王洋时,我们发现,这位三十而立的赫哲青年比上一次接受采访时晒黑了不少,村民们说,他整天在村里忙。王洋说:“我了解乡亲们最需要什么,凡是我作出的承诺、立下的‘军令状’,我都要说一件、干一件、成一件。”他说话的语气和神态,透着一股子精气神儿。

    八岔赫哲族乡中心校里幸福的赫哲儿童。

    正是因为有了干部、党员们的“头雁”效应,八岔村人创业意识更强了。党员李景山开办了农机合作社,带动12户群众一起发展生产致富;党员尤雷开办了莫日根鱼锅宴,把赫哲族餐饮业带到了同江市区;党员李秀江组建了劳务服务公司,组织带动62户农户参与环境整治和基础设施建设增收;党员尤俊宏利用农闲时间辅导村民萨满舞,带领赫哲群众演出创收。

    2017年,八岔乡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文明单位标兵,八岔村荣获全国文明村等称号。

    牢记总书记“共同发展进步”嘱托,村里的干部、党员们用实干精神和行动,撑起了村民们稳稳的幸福。

     青年人正成为未来美景的底色

    “情系桑梓,心怀故里”。对80后赫哲青年尤国柱而言,回乡是一份情怀,更是一种使命。

    “我今晚要加班整理赫哲族文化保护的材料,晚点回家。”临近中午,尤国柱给正在传习所学唱“伊玛堪”的母亲王秀云送来热腾腾的午饭,并告知晚上加班的事情,这是尤国柱每天必做的。传习所的学员们都很羡慕王秀云,“儿子回来工作是好啊,可以照顾你,多孝顺。”

    尤国柱大学毕业后曾留在省城哈尔滨,并找到了一份自己满意的工作。不过,家乡的大小事情总是牵动着游子的心。尤国柱产生回乡的念头是在2016年,“我是从新闻里得知总书记到八岔村看望赫哲族群众的消息,当时我心里涌起满满的自豪感。”正是从那一刻开始,“回家做点事儿”的想法越来越强烈,而当时正是他在哈尔滨发展事业的上升期。经过慎重考虑,尤国柱把回家乡工作的意愿告知父母后,便背起行囊踏上归乡之路。“回到八岔村的那一刻,就感觉像是船靠了岸,有了一种踏实感。”他回忆起当时的感受依然有些激动。

    这两年,尤国柱在乡政府负责文化传承和对外宣传工作,虽然事情有些琐碎,但他乐此不疲。他见证着家乡这两年欣欣向荣的变化,也为自己能成为建设家乡的一名参与者而倍感自豪和欣慰。“这两年,村容村貌变化了,生活更富裕了,幸福感更强了,这些都得益于总书记的教导和关怀。”说到这儿时,尤国柱脸上荡漾着幸福的笑意。

    昔日老人、孩子居多的村落,今日却吸引了不少年轻人来八岔村创业。

    八岔乡政府宣传干事于东莞,是2017年选调到八岔乡的。小于是大连人,对于水有着独特的情结。她告诉记者,八岔虽然地处偏远,但是吸引她的是这里优质的生态环境和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来这儿不久,她便喜欢上了制作鱼皮画的手艺,她把亲手制作的成品发到朋友圈与大家分享,还把制作过程拍成小视频放在自己的视频平台上。小于希望自己能对传播这门古老的手艺尽一点绵薄之力。

    眼下,八岔村正成为一些青年人创业的热土。2017年,80后的董建峰和妻子在同江市闯荡多年,把积攒的“财力”带回到八岔村,在天赐湖旁建起了饭店,纯净的湖水养出了肥美的鱼和螃蟹,旁边的养殖基地里,既有溜达鸡、溜达鸭,还有可供游客观赏的孔雀和鸵鸟。多元化的经营,让董建峰的餐馆在开业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就赚到了自己十分满意的收入。

    身栖梦归处,不负韶华年。八岔青年人正成为构筑八岔村未来的靓丽底色,也是这个村庄发展壮大的希望所在。

     更加紧密地织就赫哲族民生保障网

    “天下顺治在民富,天下和静在民乐”。

    同江,是赫哲族的发祥地和主要聚居地。而今,习近平总书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的嘱托,正成为同江市委市政府带领广大赫哲族群众与全市人民一道奔小康的思想统领和精神动力。

    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同江市重点围绕蔬菜产业发展,建设了温室大棚、冷藏房、烘干房、冬储窖等产业项目;围绕粮食仓储加工,建设了大豆精选车间、笨榨油厂、烘干塔等项目;围绕旅游扶贫,建设观光采摘园等项目。据了解,所有产业项目均建立利益联结分配机制。其中,在推进金融扶贫中采取“政府+银行+企业+贫困户”入股分红模式,共带动2037户贫困户带资入股分红,实现每户贫困户全年保底分红3000元。仅此一项,全市90%以上的贫困户都享受到了金融扶贫政策的红利。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近年来,同江市把赫哲族民生保障这张网织就得更加紧密。

    ――民族教育文化事业加快发展。争取资金800万元,在赫哲族乡建设了2000平方米的标准化学校,配备了先进教学设备,全面改善了办学条件,使赫哲族适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毕业率均达100%。市财政每年为考入大学的赫哲族学生发放5000元助学金,保证了赫哲族学生大学就读率。

    ――全面提升医疗和社保水平。改建八岔乡卫生院,改善赫哲族群众医疗卫生条件,并实行新农合即时结报制度,新农合参合率达到100%。建立了覆盖少数民族乡村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将60岁以上赫哲老人全部纳入低保范围,实现了赫哲族群众病有所医、学有所教、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两个多月前,我省全国人大代表赫哲族女青年刘蕾,身着艳丽民族服饰走上了全国两会“代表委员通道”,向大家展示赫哲族的传统文化和发展优势。从外界反响中,她能感受到现在的赫哲族所产生的强大吸引力。“一定牢记总书记的嘱托,把民族文化更好地传承下去,同其他各民族同胞一起在脱贫致富的路上越走越快。”刘蕾说。

    今日赫哲儿女正在描绘一幅幸福安康的民生新画卷,以坚实的足迹与各族人民一道为决胜全面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而奋斗。浓墨重彩的画卷,正徐徐展开……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