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黑龙江新闻 > 慕海军:让一心乡村民竖起大拇指的"第一书记"
  • 慕海军:让一心乡村民竖起大拇指的"第一书记"

    时间:2018-05-10 07:31:15  来源:  作者:

    东北网5月10日讯 “要不是慕书记,农民辛辛苦苦种的玉米可就烂在院子里了。”日前,杜尔伯特县一心乡党委书记孔祥瑞一见到记者,就打开了话匣子。

    孔祥瑞嘴里说的慕书记就是慕海军,哈尔滨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被派到一心乡前进村任驻村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

    驻村近一年的时间里,他和村民们一起摸爬滚打,在村民眼里成了前进村的一员。

    一个帐篷让贫困户暖进“心窝”

    去年秋天,前进村一片忙碌景象。庄稼地里,老百姓正在收割。贫困户的泥草房已经推倒,即将开工建造新房。

    贫困户张守祥这几年因为身体多病,日子过得很拮据。慕海军和驻村队员走访时,眼前的一幕让他心里不是滋味。泥草房推倒了,张守祥和老伴住在一个临时搭建的窝棚里。深秋的农村,一到夜里温度就会骤降。“这样怎么能行呢?搞不好会冻坏人的。”慕海军改变了当天的走访行程,马上去县里协调帐篷。很快,在县扶贫办主任马良的帮助下,一个工地帐篷很快送到了村里,驻村工作队和张守祥用一下午的时间把帐篷搭起来了。

    看着贫困户住进了干净整洁的帐篷,慕海军对记者说,他觉得搭起的不仅是一个解决贫困户临时住宿的帐篷,更是一个能让工作队走进百姓“心窝窝”的桥梁。

     “农校对接”模式解决“滞销”危机

    去年9月的最后一天,随着最后一车黏玉米、红提送到哈师大行知楼门前广场,此次帮助一心乡销售粘玉米、红提的工作终于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慕海军的心也终于轻松了。

    之前,孔祥瑞找到他,提出想让驻村工作队帮助农民销售一下黏玉米和红提。孔祥瑞说,全乡的红提丰收了,但市场价格不太理想,同时,大面积种植的黏玉米也出现了严重滞销的情况。是什么原因让农产品滞销了呢?乡党委副书记洪长志道出了原因,去年年初,一心乡引进了一个玉米深加工项目,计划建设与种植同步进行,没想到黏玉米种完了,可工厂却因为种种原因没建起来。另外,这种玉米都是按照“绿色”标准种植的,也只有在青棒的时候才能卖上好价钱。了解了这些情况后,慕海军说:“别急,咱们一起想办法。”

    讨论之后,慕海军将情况向哈师大工会主席赵科学进行了汇报,两天后,传来了一个好消息,赵科学要亲自来乡里实地考察。最后,哈师大帮助一心乡销售了3万余斤红提和4.5万棒黏玉米青棒,彻底解决了这次滞销问题。

    “农校对接”的模式让村民尝到了甜头,在慕海军的协助下,村民又销售出香瓜1100箱、冬储白菜5万余斤、本地鸡300多只、本地鸡蛋1000余个。

    组织评选转变村民“攀贫”思想

    “扶贫攻坚既要让贫困群众的物质富起来,也要把他们的志气扶起来,更要让他们的心头热起来。”慕海军说。随着驻村工作的深入,慕海军也越来越了解老百姓的真实想法。

    虽然“攀贫”的情况偶有发生,但是想过好日子,成为让人羡慕的“文明户”才是老百姓的主流观念。

    慕海军和他的队员们精心筹划了一个活动――“星级文明户”评选,就是想从正向激励前进村的村民都来争当“勤劳肯干”的文明户,而不是抢做贫困户。

    有一次,慕海军和队员在西长发屯入户走访,他们问村民王金河:“你觉得咱屯谁家能当文明户?”

    “我想当文明户,我觉得我们做得就挺好。”王金河回答。

    “那你说说,你为啥想当文明户?当贫困户不是能得到米、面啥的吗?”慕海军问。

    “俺觉得当文明户光荣,当了文明户将来俺儿子娶媳妇都好娶。”

    慕海军听了他的想法后,找到了这个有效开展扶贫的思路。“如果人人都去争当文明户,那谁还愿意抢做贫困户呢?扶贫不能眼里只有贫困户,更不能只帮助这部分人,而忽视了那部分人,要让所有百姓的心头一起热起来。”慕海军说。

    驻村已经十个多月了,慕海军和驻村队员们坚持“真心换真情”,“实打实”地与老百姓打交道,不仅将人住在了村里,更将心驻进了老百姓的心里。看到近一年来前进村的变化,村民们都为慕海军这位“第一书记”竖起了大拇指。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