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黑龙江新闻 > 【记者走基层】他们是"行走的敬业福",致敬!
  • 【记者走基层】他们是"行走的敬业福",致敬!

    时间:2018-02-20 09:05:00  来源:  作者:

    黑龙江晨报2月20日讯 点亮春节夜空的哈电人

    2月15日17时许,哈尔滨的天已经有些昏暗,城市里的灯火逐渐亮起,已经到了准备年夜饭的时间,蒋振宇和张智强匆匆的吃了口饭,便开始了今天的第一次特殊巡视。

    蒋振宇和张智强是哈尔滨供电公司220千伏哈西变电站的值班员,2018年的除夕刚好轮到二人值守,这也意味着他们放弃了与家人的团聚,来保障设备的安全运行和千万个家庭的灯光璀璨。

    带上记录本,拿起红外测温仪,穿好厚厚的棉衣,系好安全帽,二人的动作如此一致,丝毫没有拖沓,仿佛是身经百战的战士即将赶赴战场,容不得片刻的耽搁。随即,二人来到1号主变压器,开始了特殊巡视的第一次节点测温。

    “1号主变,A相套管,零下10摄氏度,温度正常;B相套管……”蒋振宇二人根据设备的运行情况对4台变压器、12条线路的56的节点进行了红外测温,每一次测量的数值都反复确认,以确保设备的可靠运行,再次回到主控室时间已经过去了1个多小时。

    哈尔滨供电公司为了保证全市的可靠用电,不但要求在运行人员要加强巡视,还组织抢修人员轮岗值班,随时应对突发的电力故障。同时,为了保证设备的可靠运行和运行人员的人身健康,采取3个班次,轮流值守,每个班安排3至5人同时值守。

    “振宇,你手机响了好多次了,快去看看吧,别家里有事找你”一同值守的罗峰提醒道。每次巡视,值班人员总是会自觉的手机留在主控室,直到巡视全部完毕,才会回到主控室看一眼手机。

    蒋振宇拿起手机,第一眼看到了儿子的留言“妈跟我说,是你和叔叔们的坚守,春节夜晚的天空才会这么明亮,万家灯火才会这么璀璨,爸爸,我为你自豪。”

    守护机车燃油的铁路人

    三六九往出走,刚刚大年初三,春运返程的列车又一辆接一辆的启动了。今年的春节返程的客流会很集中,春运时间与各大院校开学时间交叉,使铁路各部门工作的压力增加。为了让佳木斯地区的返程旅客能够按时顺利的抵达目的地,佳木斯机务段的职工在春节里没有任何松懈。

    春运期间,哈铁多次临时加开旅客列车,货运运量也紧跟着凑热闹,佳木斯机务段的火车头使用率不断刷新着纪录。想让马儿快跑,马儿就得吃草,所以该段机车所使用的0号柴油剩余量成了全段上下的焦点,这个重担也自然落在了整备车间油库班组的职工肩上。2月18日一早,该段整备车间的油库班组长肖长河便早早的来到了单位。他是这个班组的工长,也是一名质检员,每辆待卸的油罐车都需要他逐一进行检测。

    同时,作为工长的他,还需要在卸油前检查所有的输油管路,一整套检查下来最起码要一个半小时。正因为如此,为了不耽误白天卸油的工作,所以他要比其他同事来的都早。

    零下二十几度的0号柴油早已结成荤油状的凝状物体,油槽车内的两侧壁上挂着40多厘米厚的油蜡,底部将近1米深的油已经成坨,想把它们全部抽出来,“只能强攻不能智取”。

    他们的工作首先是注入“热油”,对凝固的柴油加温,这个过程大概需要持续1个多小时,同时需要人工不停的进行搅拌,使成砣的柴油快速融化。

    他们手中的工具,就是一个15公斤重、5米多长的自制耙子。需要使用这个耙子反复的搅拌,才能和注入的“热油”成蜡的凉油充分融合。

    因为在卸油过程中所使用的抽油管路相通,任意一根油管被凝固的油蜡堵塞、吸入空气,都会导致整个管路全部停止工作。所以几个人要在3.5米高、80多米长的卸油架上,往返于7辆油槽车,随时监测罐内抽油情况。直到卸油工作完成,他们都要走上几十趟。

    燃油的支出费用,占到该段支出总额的70%,所以保证每一罐的油槽车倾卸彻底,节约每一滴可用燃油,也是他们卸油工作的重点。为了将油罐内凝固在罐底和侧壁上的柴油清扫干净,有时他们甚至需要趴在油罐车上,一只胳膊伸进罐车内,用耙子反复拉拽才能掏干净每一个角落。

    经过5个多小时的室外作业,一块块“油坨”消失了,7辆油槽车被抽的空空如也。虽说已经立春,但佳木斯地区的室外温度仍然在零下25度,几个人早已经冻透了。

    因春运期间机车燃油消耗增加,他们每三天就要完成一批卸油工作。即便工作条件再恶劣,也从没有因此马虎。

    数九寒风冻透了天地,但冻不透铁路人的心。佳木斯机务段整备人在这场“人类大迁徙”中,用铁路人独有的执念,驻守着中国东方第一段,为旅客顺利出行默默的奉献着。

    高山上的风语者

    在三峡新能源大个岭风电场,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与大山为伴,耐得住与世隔绝的环境,受得了高山顶凛冽的寒风。他们闻风而动,为千家万户输送着清洁能源。他们就是风电人。

    于全是三峡新能源大个岭风电场的一名值班长。腊月二十八,他与家里告别,来到了工作岗位上。这个年,他注定要在岗位上渡过。这已经是于全第三年不回家过年了。于全说,对于这种与家人分别的新年,他早已习惯。而家人也非常支持他的工作。

    到单位第一件事,就是穿过陡峭的山路,检查风机。由于检修道路从山里穿过,所以非常的陡峭。再加上下过雪,于全和开车的同事值班员姚旭都十分小心。于全说,有的路只能卯足了劲一鼓作气,否则就很可能上不去。而这里大多数道路都是这样。

    大概走了半小时,于全和同事到达了需要检修的第一台八号风机。这里的每一台风机高70米,因为山里风大,所以还有正负五度的摆动幅度。从上到下再加上例行检查的时间,大概需要四十分钟。于全和同事姚旭为了节省时间,分工作业。姚旭负责上风机,于全负责检查下面的仪表盘。在风机里足足等了40分钟,记者才看到姚旭从风机上下来,此时汗水打透了姚旭的衣服。而在下面检查仪表的于全,此时也早已冻透。而这还只是检查的开始。紧接着,于全和同事姚旭又来到了第11号风机,要想到达第十一号风机的作业平台,于全和同事姚旭还需要爬一段小山坡。但是这段小山坡由于是冬天,植被被厚厚的雪覆盖,所以在往上爬时不仅不知道深浅,而且周围没有任何可以借力的着力点。于全和姚旭几乎是手脚并用,才爬了上去。而两人下来时,干脆就坐在地上滑了下来。这让记者看的心惊胆战,但是于全说,这就是他们的日常工作。

    这些工作,天已经黑透了。于全和姚旭的工作服变的湿答答。汗水混杂着雪水,结成了冰碴。赶回站内,吃了一口晚饭,于全和姚旭早早的上床睡下。因为第二天等待他们的还有更繁重的工作。

    第二天早上七点半,于全和姚旭就整理好装备出发了。这天上午,他们要对电站内进行例行的巡查。年前的几天格外的冷,而所有的箱变设备都在室外。但是于全和姚旭两个人,依然认真的填写着检查记录。手冻僵了,拿不住笔就揣进兜里暖和一会,然后再接着记录。

    巡查到水泵房时,两个人发现泵房门打不开了。合力将门拽开之后,发现门和门框之间结满了冰碴。二人二话不说,找来工具,蹲在地上将冰一点点的凿干净。冰碴溅到脸上,他们也丝毫不在意。

    最后,两个人又将前几天被大风刮开的栅栏进行了维修。于全打趣的说:这山上人少,很多事情都得自己动手。都要变成一个万能工了!

    在山上,条件简朴,自然环境恶劣。到达最近的村子,步行需要四十分钟。大家在山上的饮水,主要靠打井取水。而饮食,则需要一周去一趟宾县县里采购。这一次采购,就能装满一大车。这是大家一周的口粮。但是这些困难,丝毫不能阻挡风电人的坚守!他们立足深山,超越自我,将新能源发电,进行到底!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