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黑龙江新闻 > 四大煤城在“脱煤”:到2021年双鸭山食用菌及配套加工产值预计实现30亿元
  • 四大煤城在“脱煤”:到2021年双鸭山食用菌及配套加工产值预计实现30亿元

    时间:2018-01-28 15:35:00  来源:  作者:

    东北网1月28日讯(记者 侯巍)“每栋花菇大棚可放置菌棒1500个,按照每棒净利润3元算,4个月的周期每栋棚收入4.5万元。”指着长势喜人的花菇,双鸭山市岭东区花菇产业园基地负责人给记者算了一账。

    花菇。

    双鸭山市岭东区将目光瞄准营养丰富、附加值高、市场需求量大、易种植的花菇。重点打造了岭东区花菇产业园,并以建设中国“花菇之乡”为目标,以产业化为龙头,以园区化为载体,以公司化为治理结构,集产业发展、吸纳就业、农民致富三位一体的发展模式。目前,已经形成AB两个区建设格局。

    花菇产业园区。

    A区,2015年投资兴建,目前已完成投资3100余万元,建成199栋出菇棚、11栋育菌棚和菌棒加工(灭菌)车间。已安置双鸭山矿业集团分流人员207人,采收花菇34万余斤,累计收入200余万元,职工人均收益在2万多元。

    B区是针对双鸭山矿业集团二批分流职工再就业安置而量身定制的项目。已完成投资1.6亿元,建设完成109栋育菌棚和44栋出菇棚主体钢架;完成4900平方米钢结构厂房施工建设;原料堆放场地硬化3000平方米;制作完成120万菌棒。

    近年来,双鸭山将花菇产业园确定为双矿集团职工组织化分流实现转岗就业的重点示范项目,着力推进食用菌产业。据了解,到2021年双鸭山将形成年种植花菇1亿棒以上,食用菌及配套加工产值实现30亿元,新增就业岗位1万个,构建起以岭东区为中心,辐射全市的食用菌产业发展格局。

    双鸭山因煤而兴,煤炭勘探储量居黑龙江省第一,建矿开采历史近70年。但近年来,“一煤独大”也给经济带来巨大挑战,如何走出新路?

    2017年,双鸭山市在转方式调结构、抓转型促振兴中,深度谋划和推动了现代煤化工、粮食和绿色食品深加工、石墨及新材料、旅游、电商、畜牧、特色种植七个新增长领域,正逐步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动能。这些领域引领双鸭山经济发展模式新的变革,也为城市转型发展注入新的内涵。

    资源型城市双鸭山转型发展备受瞩目, 2018年1月25日,省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在哈尔滨召开。双鸭山代表团的省人大代表们围绕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建设现代煤化工基地,加快推进“煤头化尾”、“煤头电尾”建设,进行了热烈讨论,纷纷献计献策。

    大项目落地为双鸭山市注入新的活力。粮食和绿色食品深加工产业项目集群初步形成,宝清县万里润达150万吨玉米深加工、友谊县北大荒龙麦30万吨玉米特强粉、集贤县鸿展30万吨和威克特10万吨特优食用酒精等项目陆续开工建设或建成投产。

    在加快传统煤炭产业提档升级的同时,大力发展煤电、煤化工产业,以“煤头电尾”“煤头化尾”为抓手,启动现代煤化工产业园区建设,重点推进龙煤天泰芳烃、神华宝清露天煤矿和电厂一期等项目投产达效,全力推动神华煤化工项目落地开工,煤炭就地转化能力达到600万吨。

    发展新能源产业,完成汉能太阳能薄膜电池技改项目,加快推进扶贫村光伏电站建设全覆盖;扎实推进新材料、新业态发展,开工建设中双石墨公司采加项目。如今,产业项目真正成为了拉动双鸭山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源”和“生命线”。

    2018年,双鸭山市将通过项目支撑,全力抓好“三篇大文章”,围绕“七大主导产业”,完善产业链条,壮大产业集群,发展接续替代产业。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