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黑龙江新闻 > 牡丹江路桥精神闪闪发光 为城市发展注入活力
  • 牡丹江路桥精神闪闪发光 为城市发展注入活力

    时间:2017-09-14 20:44:44  来源:大鹏新闻网-牡丹江晨报  作者:孙鲁宁

      东北网9月14日讯 说起牡丹江的2016年,不少市民都会称之为基础设施建设腾飞之年。确实,拓宽后的牡丹江大桥、重建后的虹云桥以及打通城市中轴线的太平路隧道相继竣工通车,不仅使得城市的血脉更加通畅,百姓出行更加便利,城市再添新地标,更为牡丹江经济腾飞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这背后,是数以万计的建设者的集体智慧和辛勤汗水,是280万雪城市民的宽容和理解,而这也正是一种精神,一种在修路建桥的过程中战严寒、斗酷暑、不畏艰难险阻,夜以继日砥砺前行的路桥精神!正是这种精神,指引着这座城市的人们,在奋力走出全面振兴发展新路子的热潮中,书写着属于我们的“牡丹江速度”。

      经历酷暑的高温炙烤、平稳度过密集降水期、24小时不间歇施工……2017年,建设者们再次起航,他们分散于城市的各个角落,在建设黄金期为牡丹江基础设施建设的再次提档升级挥洒汗水。西十一条路、慢行系统、火车站舍、十八条街路等新建改造的路桥工程迅速启动、实施,他们用超乎常人的努力与拼搏,创造了路桥建设的“牡丹江速度”,让苦干实干、拼搏进取的团队精神闪闪发光。

      集体智慧与勤奋让

      “不可能”变成“可能”

      一桥飞架两岸,一路畅通南北,这是对拓宽后的牡丹江大桥最真实的写照。曾几何时,在牡丹江这样的极寒地区进行冬季施工,很多人认为是天方夜谭。然而,牡丹江的建设者们迎难而上,团结协作,开拓创新,闯出了一条高寒城市冬季施工的新路。“魔咒”就此打破。

      在摄氏零下30度的低温下,数百名牡丹江大桥的建设者春节期间放弃与家人团聚,坚守第一线,为大桥架梁做着准备,并在大年初五成功架设了第一片梁;在古城街箱梁浇筑过程中,由于梁高较低,为了安装内模,工人们在狭小的空间中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在48小时内完成了内模制作……

      “零下30摄氏度,照样建大桥!”在牡丹江大桥建设过程中,建设者们斗酷暑战严寒,书写了一篇篇可歌可泣的建设篇章。全体工程建设者在建设过程中,克服了工期紧、保通压力大、新旧桥相临、施工限制条件多、管线迁移工作量大等诸多困难,通过优化设计施工方案,加大施工投入,精细化施工,科学管理,才最终实现了一年建成的“牡丹江速度”,打造了东北高寒地区冬季持续施工范例,使该工程成为牡丹江开放发展、苦干实干、共谋振兴的人文新地标。

      可以说在“牡丹江速度”的背后,是参建人员放弃了包括春节在内的所有节假日,昼夜施工的辛苦付出。“灯光下协调、去现场督办”是他们的工作理念;夜以继日、加班加点、“五加二”、“白加黑”是他们的工作方式;轻伤不下火线,带病坚持工作,自我加压,“极限工作”是他们自觉的工作态度。这些早已成为市建设局广大干部职工工作的常态,他们谱写着城市建设快、再快、更快的华美乐章。

      吃苦耐劳的奉献精神

      成牡丹江路桥建设的标志

      天热的猛烈,雨下的透彻,这是不少建设者对刚刚过去夏天的概括。然而,烈日骄阳晒湿了建设者的衣衫,却晒不化建设者不畏困难、吃苦耐劳的坚强毅志。

      就是在这样一个夏日,在西十一条路扩宽改造工程现场,近50℃的钢筋在女钢筋工安怀香灵巧的双手间摆动,分分钟就被捆在了横竖两根钢筋交叉的地方,再打上一个横平竖直的结。年过半百的她时常被家人劝阻不要再出来干活,是时候休息享受下天伦之乐了,可她总是说:“我这人闲不住,从事这一行工作虽然辛苦,但每当看到一项工程结束后的壮阔景色时,我总会想到这里有多少钢筋都是我负责绑扎的,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

      、、……一束束电焊火花散落在工地上,电焊工陈鹏用他满是疤痕的手拿起一个容量颇大的水杯,“咕咚咕咚”一口气喝了大半杯。“电焊这项工作很辛苦,像夏天气温本来就高,再加上电焊过程中产生的火花热量,干着活就感觉一阵阵热浪扑面而来,整个人都是发烫的,流汗多,喝水也多,一天下来一个人能喝掉好几斤水。”陈鹏一边擦汗一边向记者展示了手脚上被火花烫出的伤疤。为了防止焊花落在身上,尽管在炎热的夏天,陈鹏和工友们也需要身着厚重的防护服,戴上防护面罩,有些电焊师傅选择戴个墨镜了事,穿着单薄些,但也必须都是长衣长裤。

      除了酷热,建设者们还要经受暴雨的洗礼。2017年7月18日夜间,牡丹江市遭遇了暴雨袭击,气象部门连夜连续发布预警应对暴雨天气。西十一条路改造工程的建设者们迎来了开工以来最大的考验。

      “当天的雨下的特别大,所有人已经提前做好了防范措施,但让我们最担心的情况发生了――基坑进水了!”工程施工方中交一航局牡丹江项目部副总工程师高书山介绍,由于当天夜里降水强度大,持续时间长,黄华路一米直径的污水管线还出现破损,致使所有黄华路上游的雨水都积到了基坑里,眼看就要平槽了,这可急坏了所有的工程建设者。因为大家都知道――滨绥铁路和图佳铁路的顶进坑已经挖完了,如果雨水流进去,后果不堪设想!

      高书山立即将情况反映给了市城乡建设局,得到了局领导的高度重视。市城乡建设局随即向市领导请示。在统一地安排部署下,市城乡建设局立即同诸多建设者一道组织应急抢险队伍。为防止积水留到顶进坑内,从而威胁到铁路线的安全,市城乡建设局沟通全市多个部门,调动了十多台水泵和塔吊,开始连夜抽水。大家的付出没有白费,经过两天两夜的不停抽水,他们成功的确保了铁路线的安全,抽干了基坑内的积水。

      连续的抢修让他们很是疲惫,但每个人的嘴角都不自觉的微微上扬,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来不及休息,大家又立马开展灾后自建工作。“面对极端天气,光靠我们建设者自己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多亏了牡丹江市委、市政府的鼎力支持,多亏了市城乡建设局的领导为我们借来了各种抢险设备,才使得我们能以最快速度恢复生产。”

      所谓的奇迹其实都是这样创造的:每一个建设现场,没有喘息,工作节点一个跟着一个。倒排工期,占满时间,占满空间。留给一线工人的是下了工地倒头就睡,留给工程指挥者的是半夜迎着月亮回家,清晨伴着朝阳上路。正是因为有无数个像安怀香和陈鹏这样吃苦耐劳、不畏困难的建设者,西十一条路拓宽改造工程的进度才能不断推进,完成一个又一个关键的节点,实现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畅通即活力、活力即发展。现如今,从城市上空向下俯瞰,崭新的面貌、完善的设施,城市要道一路通畅,数座大桥飞架南北,许多即将竣工的项目也都在积蓄力量,为成为促进地域经济腾飞、惠及民生,城市对外展现城市面貌的新地标性建筑的那一刻做着最后的准备。一幅逶迤磅礴的壮丽画卷在牡丹江这座充满活力的城市中缓缓打开!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