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黑龙江新闻 > 理论学习要用好“微载体”
  • 理论学习要用好“微载体”

    时间:2017-09-06 19:18:01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盛轩

      黑龙江日报9月5日讯 理论学习是共产党员的立身之本、立业之基,是一项艰巨任务、毕生任务,不仅需要坚持不懈、学贵有恒,而且还需要见缝插针、学贵有“微”。“微”者,善用工作间隙、善挤零星时间也,体现出一种孜孜以求、不舍点滴的求知热情、探索执著和刻苦精神。一次学习的时间虽“微”,但形式灵活、精神可嘉,日积月累、久久为功,必然会收获巨大、成效不“微”。今年年初,中共中央印发了《中国共产党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规则》,省委印发了《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规则〉实施办法》,为各级党组织开展好理论学习提供了根本遵循和基本依据。绥化市委中心组创造性落实《学习规则》和《实施办法》,开展“微学习、微课堂、微论坛”的做法,为抓好理论学习做出了有益有效尝试。

      “微学习”上承天气,能积微成著。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江河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每次绥化市委会前半小时学习马列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央、省委精神,既是贯彻学字当头要求、把学习当作首要任务的实际举措,也是激发大家学习热情、养成学习习惯的良好做法。面对繁忙的工作任务,各级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必须利用好“微时间”,开展好“微学习”,把每一滴“海绵里的水”都融入知识的海洋,用学习这根“金线”将零星时间的“珍珠”串成美丽的“项链”,让生命中的每一刻都因“悦读”而充实快乐。这样不辍不息、不松不懈,理论学习一定会收到积微成著、聚沙成塔、滴水穿石的丰硕成果,读书――这个“人类进步的阶梯”必将越垒越高。

      “微课堂”下接地气,可见微知著。源浚者流长,根深者叶茂。理论学习只有联系实际、贴近民生,上承“天气”,下接“地气”,才能真正融会贯通、领会要义,指导实践、发挥作用。来自生产生活第一线的实际工作者、基层工作者以及普通群众代表等,对实际工作最熟悉、对基层情况最掌握、对百姓需求最了解。以他们为“讲师”的“微课堂”,能够搭建起机关与基层、党委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方便快捷的“连心桥”,让党员干部获得“带露珠、沾泥土、冒热气”的原味社情和民情。将理论和实践紧密衔接的“微课堂”,可以通过基层民生之“微”,把握决策部署之“著”,促进理论“营养”消化吸收,加快理论成果应用转化,形成以学促业、以业导学的良好局面。

      “微论坛”厚植“中气”,能研“微”析“著”。中气,乃肌体功能之源。共产党员的“中气”就是来源于理论“底气”、为民“志气”、创新“灵气”的工作能力和执政本领。从“微”到“著”,从虚到实,话题全面涵盖的“微论坛”,能够将“天气”与“地气”融于一炉,将上情与下情结为一体,将学习与应用成于一策,推动理论学习向实践探索升华,向工作能力生成,向实际举措转化,厚植理论武装、改革富民的“中气”。小到“户改”“医改”等“一枝一叶”,大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等“鸿篇巨制”,都可以在专题论坛中汇集群众智慧、破解发展难题、开创改革新貌。论坛虽微,但却体现务实作风、弘扬钻研精神、彰显民生关怀,通过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天地”滋养,突出问题导向、得出振兴之道,从而收到学以致用、学用相长的可喜成效。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