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新疆新闻 > 福建“组团式”援疆助力玛纳斯县各项事业发展
  • 福建“组团式”援疆助力玛纳斯县各项事业发展

    时间:2018-11-15 17:43:21  来源:天山网  作者:

    天山网讯(通讯员杨世明谢江辉王发利报道)崭新的牧区安居房、通畅笔直的柏油马路、干净整洁的人居环境……援疆工作开展以来,福建莆田、三明两市持续加大牧区建设力度,通过“基础设施投入+优势产业融合”等援建模式,实现了“输血”和“造血”有机结合,真正使受援地广大牧民得实惠。

    近年来,玛纳斯县清水河乡突出特色产业支撑,着力发展旅游业、特色手工艺品加工,使牧区的草原变成集旅游观光、民俗体验、特色摄影为一体的高山草场生态旅游基地。

    在玛纳斯县清水河乡团庄村卧龙山景区,福建游客们来到景区旅游观光。漫步在蜿蜒的木栈道上,在新修建的观景台边登高望远,皑皑白雪、远处美景、山下村庄尽收眼底,让游客黄剑凡赞叹不已,“这里的冬季非常美丽,在这儿拍照取景效果非常棒,景区基础设施也很完善,我会把这些美丽的景色拍下来,带回福建分享给朋友、亲人。”

    自2011年福建省莆田市对口支援该村以来,始终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效益”的思路,莆田市累计援助投入资金3000余万元,建成团庄村总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的定居住房259套及供排水、供电等配套基础设施,还有学校、幼儿园、文化活动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使该村牧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莆田市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精准扶贫工程,开展“两县(区)援两牧村带一乡促一县”点对点精准援疆试点工作。莆田市城厢区结合该村实际,立足发展农牧区旅游业,加大旅游基础设施投入,新建旅游公厕、城厢驿站,修建观景台、木栈道、景观围栏以及村景观游园等,有力推动旅游业发展。

    今年十月初开业的“塞人风情园”在该村小有名气,占地60多亩的农家乐内不仅有地道的新疆风味小吃,更有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情,备受游客青睐。

    福建游客林荣峰在“塞人风情园”一边品尝着美食,一边对笔者说,“今天吃到了著名的新疆大盘鸡,确实不错,是地道的新疆美食,这次来到新疆游玩真是不虚此行。”

    “塞人风情园”负责人班翠萍告诉笔者,她原在昌吉开店,因为看好乡村旅游的发展前景,于是前后投资300多万在村里开起了农家乐,一天可以接待300到500人,可住宿150至200人,相信今后的发展前景一定会很好。“村子建得越来越漂亮了,本地还有旅游景区,上山观景的人越来越多,相信明年来的人肯定会更多。”班翠萍说。

    为改善广大牧民生产、生活条件,福建莆田、三明市加大援建资金投入,为清水河乡贝母房子村75户牧民按照每户一万元的援疆资金补助标准,重建牧民灾后定居房。去年,贝母房子村村民胡阿提·斯马胡力一家搬进了新房,她告诉笔者,居住的楼房政府有补贴,自己只需要付40%的房款,就搬进了80多平方米的楼房。第一次住进楼房,胡阿提·斯马胡力满怀感激地说,要不是有党和政府以及援疆干部的帮助,怕是这辈子都很难住上新楼房。

    为真正实现牧民群众“定得住,能致富,保生态”的目标,使广大农牧民不在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由福建三明市援建的旱卡子滩乡闽玛生态村已成为全疆一流的游牧民定居点。该村规划起点高、规模大、入住率高,学校、卫生院等基础配套设施齐全,509套牧民定居房使千名牧民告别了游牧生活,房内上下水、有线电视应有尽有,让广大牧民过上了幸福的新生活。

    为了切实提高牧民生活质量,该村在规划时就把生活区、养殖区、生产区进行了区分,从根本上解决了多年来农牧区难以解决的人畜分离、环境卫生脏乱差的问题。在离村不远的养殖小区内,政府给与每户建立的300平方米的暖圈,使牲畜远离了居民生活区,减少了养殖污染,给广大牧民创造了一个干净、美丽的生活环境。

    今年42岁的牧民铁了汗·胡那皮亚是土生土长的闽玛生态村牧民,自家养殖的七八十头牛让一家人的生活过得有滋有味,他说得益于党和政府的好政策,一家人住上了92平方米的安居房,实现了人畜分离,相比以前人畜同处一院、多人同住一间十多平方米土房的日子一去不复返。

    闽玛生态村党支部书记阿斯哈尔·奥吾巴克说:“我们村有笔直的道路,郁郁葱葱的树木,生活在这里的广大牧民都说党的政策好,住的房子和城里人一样。”

    据了解,仅2017年莆田、三明两市援建的游牧民定居工程总投资1830万元,其中莆田、三明市各援助资金61万元。先后建成清水河乡牙湖村、大草滩村、芦草沟村等3个游牧民定居工程,122户游牧民搬进了新居。

    援建项目的实施让牧民告别了游牧生活,住进了宽敞明亮的定居房,解决了牧民看病难、入学难等问题。小游园、道路、渠道、暖圈、大棚等定居点基础设施配套工程同步投入使用,彻底实现了人蓄分离,改变了牧民传统的生活生产方式,提高了牧民的生产效益,进一步拓宽了牧民的增收渠道,为居民提供了一个环境优美、管理有序、文化繁荣、和谐稳定的宜居环境。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