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大庆10月13日电(刘释诚 刘哲闻 记者 杨海全)当年,风肆虐,沙埋房,湖见底,地不打粮。如今,这里万亩林海,成为一片“绿色海洋”。
这里是大庆市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该县政府副县长任维全介绍,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杜尔伯特森林覆盖率仅为0.36%,到本世纪初,全县土地面积的29%严重沙化。
在杜尔伯特的北部,曾有个叫程地房子的屯子。这里也曾水草丰美。然而,记不起是从哪天开始,程地房子开始出现了“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风刮石头乱跑”的景象。“一年刮两次风,一次刮六个月。”程地房子老屯长孙才回忆,那些年风沙大时吃饭嘴里都嚼着沙子,回家洗把脸,一盆水洗出一层沙。沙子埋了房,踩着黄沙,牛上墙,马上房。迫于无奈,只能搬迁了。
2001年,大庆人瞄准“八大沙地”和“两大荒坡”,风、沙、碱兼治,林、草、水并举,一场旷日持久的生态大会战打响了。
“记得有一年,上午挖完的沙坑,中午回家吃口饭的功夫,坑就被沙子填平了,还得重新挖。为了保成活,我们就不断补种。”经历过会战的一位村民回忆,当时人多的时候每天1000多人参战。
如今,全县人工造林面积达126万亩,活立木总蓄积473万立方米,2012年跻身百万亩沙地人工林县份。连续10年实施村屯绿化工程,全县272个自然屯实现了绿化全覆盖。区域森林覆盖率达到30.6%。
杜尔伯特举全县之力治理西北风口大会战,一点点还清了“生态债”,绿色“银行”开始返利。
数据显示,杜尔伯特县年空气环境优良天数达到335天;干草产量由亩均50公斤提高到150公斤,草原面积恢复到339万亩。粮食平均亩产由2011年的464.5公斤提高到2016年的581公斤,2017年粮食总产22.3亿斤。
“绿色就是生命,就是希望,就是未来。”任维全说,生态文明建设没有完结日,只有进行时。我们还要接着啃下垃圾、废水、畜粪、体质机制等生态建设的“硬骨头”,把生态“接力棒”永远传递下去,让我们的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