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黑龙江新闻 > 网上自我诊断小病变大病 提醒:有病尽早去医院
  • 网上自我诊断小病变大病 提醒:有病尽早去医院

    时间:2018-05-08 10:38:54  来源:  作者:

    东北网5月8日讯 “以前,我身体不舒服了,就上网查询自己诊断,买点药吃就好了,这次鼻子里面长个疙瘩,网上说可能是上火引起的,我就去药店买了点药,没想到病没治好,还大发了。”5月2日,家住让胡路区的毕阿姨鼻子疼得实在受不了了,到市第四医院一检查,是鼻前庭囊肿。

    医生表示,上网自己“看病”,只能作为辅助手段,不建议使用。

    小炎症引发手术治疗

    毕阿姨说,她自从学会上网后,就喜欢在网上查询病情,有些病情通过搜索买药,还挺好使的,没想到这次大意了。

    毕阿姨表示,因为没及时看医生,口腔也大面积溃烂,后来脸也肿了,只好去医院检查,经医生诊断,是鼻前庭囊肿,需要做手术。

    由于炎症的原因,有高血压病史的毕阿姨,血压高压上升到193毫米汞柱,低压达到90毫米汞柱,把毕阿姨的家人吓够呛,最终在医生的治疗下,毕阿姨的病情逐渐好转。

    “以后真不能自己上网看病了,这也是一次教训。”毕阿姨说。

    毕阿姨的主治医生表示,每个人体质不同,相同的病有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反应症状,只根据上网查询的结果简单地下结论,一般的小病还行,严重的病就很冒险。应该尽早去医院。

    老人乱用药现象突出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很多老年人除了相信网络治疗方法外,还喜欢私自停药,用自己买的保健品。

    市第四医院心内科副主任王国涛说,每天接诊的老年患者中,有30%的老年人,都是因乱服药而出现的不良反应。

    王国涛医生说,他曾接诊过一位老年患者,除了医生给开的药外,老人自己还购买了很多药物,有治糖尿病的,有降血压、血脂的,有稳定心律的,有软化血管的,还有各类保健品。

    这些药物服用了没多久,老人就感到头昏脑涨,走路不稳的现象,医生检查后发现,病患是药物的联合作用引起的。

    “看着这些老年人自作主张,私自改药、换药,我们也很无奈,并不是药吃多了病就会好。”王国涛医生说。

    多人有“自我诊断”经历

    采访中,很多人表示自己曾有过上网“看病”经历。家住让胡路阳光佳苑的孙女士认为,自己上网看病方便快捷,而上医院挂号、排队,很耽误时间。

    “上网自己看完病后,最起码对什么病、应该怎么用药都有了一些了解,医生做的诊断也容易理解。”孙女士说,自己上网查询后心里有底,如果医生开了很贵的药,就可以根据自己的了解,购买相同疗效而价格实惠的药。

    家住让胡路丽水华城的孙女士说,生病还得去医院,以前自己生病了,上网一查,感觉自己和得绝症的人状态很相似,结果去医院一查,根本没啥事,把自己吓够呛不说,还影响了心情。

    医生指导用药是关键

    据王国涛医生介绍,有不少患心脑血管病的老人,降血脂、降血压药一直在吃,可效果不太明显,经询问发现,他们服药大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想起来就吃,感觉不适才吃,稍微好转就停药,使治疗断断续续,造成病情反复,得不到有效的控制。

    王国涛医生提醒老年人,虽然老年人有多种慢性病,但同时用药,不宜超过5种。治病要分清轻重缓急,为避免同时使用多种药物,突发急症时,应当确定优先治疗的原则。

    例如患有感冒发烧或急性胃肠炎时,应优先治疗这些急症,暂停使用降血脂或软化血管、骨关节炎等药物。

    他建议,老年人用药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这是保证安全用药的关键。

    对需要长期服药的老年人,应定期监测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酸碱平衡状态,及时调整用药剂量和给药时间,以防止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