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黑龙江新闻 > 冰城小学生乐享多彩“课后时光”
  • 冰城小学生乐享多彩“课后时光”

    时间:2018-04-18 07:25:45  来源:  作者:

    黑龙江日报4月18日讯 “快下,反跑!”在哈尔滨香和小学操场边体育老师正在指挥学生进行足球训练。放学后的教学楼里也延续着一天的“繁荣景象”,阅览室内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阅读;音乐教室里,传出孩子们轻快的歌声;小小英语角的孩子分角色表演课本情景剧,老师不时地纠正着孩子们的发音……

    自去年10月以来,哈市由财政拨款,城市九区各小学的孩子们接受了政府“买单”的免费课后服务。实施半年来,课后一个半小时服务在帮助学生家长解决按时接送孩子困难、放学后孩子无人看护等问题的同时,各学校不断升级服务内容,丰富的社团活动、特色课程为孩子们的课余生活增色添彩,满足了学生全面发展及个性化需求,受到学生及家长的热捧。目前,哈市共有250多所小学开展特色课外服务,12万余名小学生享受美好的“课后时光”。

    12万名小学生乐享“课后时光”

    小学生课后服务让孩子们彻底告别了“放学后、下班前”的“尴尬”时间,哈市作为较早开展课后服务的城市,实施以来,本着学校组织实施,自愿参加、免费服务、“安全第一”为原则,小学生课后服务参与人数从开始的6万多名,到现在超12万名,逐渐递增;服务内容从起初的作业辅导、图书阅读、艺体活动,到现在的社团活动、科技创新、传统文化传承等,呈现多样性蓬勃发展。课后服务取得扎实成效,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高度认可和赞誉。

    距离哈市市区20多公里的香和小学现有450名学生,半数学生参加了课后服务。该校校长赵承介绍说:“这里流动留守儿童、特殊家庭子女居多,如果没有课后服务,放学以后的时间很多孩子就是在外面玩。而父母不在身边缺少家庭教育的流向无法控制,孩子容易误入歧途。放学后有一个安全的场所进行他们喜欢的活动,孩子们很满足。”课后服务让这里的孩子有了向上、向善的力量,变得更加阳光、自信。

    课后服务内容特色化多样化

    2018年新学期伊始,哈市课后服务内容更加多样化,长笛、京剧、合唱、足球、乒乓球、武术操、国画、剪纸、创客社团、茶艺、朗读积累等等,丰富多彩的艺术、体育、科技、社团等活动扎根于校园,伴随孩子们快乐成长。

    继红小学三个校区共有2000多名学生参加课后服务,学校安排了美术、音乐等70余类社团,每周开设近百堂特色课程,并为学生搭建多种展现自我的平台,学校还聘请了专业教练为学生做训练指导,丰富、科学的课程设置让孩子们乐不思蜀;铁岭小学把演说家训练、金话筒主持人等活动课纳入到课后服务中,让学生在朗读中得到自信;阿城区建设小学依托校本课程,传承省内优秀传统剪纸文化,让学生在体验中寻找乐趣;经纬小学参加课后服务的近千名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喜欢的社团和课程,低年级的学生有音乐小屋、快乐手工等近20项课程,对于高年级学生,学校安排了32项社团活动和14门选修课。

    多方合作拓展课后服务资源

    “做陶艺手工太酷了,我特别喜欢,收获很多快乐,我要一直坚持下去。”哈尔滨师范附属小学二年级学生苏俊语开心地对记者说。每周三下午是师范附小的学生们最盼望的课后时光,因为哈尔滨师范大学的志愿者们会来到校园为他们上表演、口才、合唱、手工等兴趣公益课。大学生志愿者进校园,便是该校开展的快乐看护“4+1”模式的一种,一周中的4天课后服务为自主学习+特色活动,另外的1天为无作业日,旨在充实课后服务资源和课后教师服务队伍,促进学生多渠道、深层次、高质量成长。

    目前,哈尔滨市教育局与哈尔滨学院、基层学校启动了政府、高校、中小学“三位一体”的GUS项目,哈尔滨学院与哈市10所小学签约建立校外实习基地,这些大学生将参加小学的课后服务,为哈市课后服务工作注入新鲜年轻的血液,拓展课后服务资源。

    另据了解,为了进一步丰富课后服务内容,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哈市教育局全面调研哈市专业艺术、体育团队等校外资源进入学校服务情况,积极开展少年宫进校园、高雅艺术进校园、体育艺术团体进校园、科技工作者进校园、家长志愿者进校园、大学生志愿者进校园活动。今年2月,该局召开了课后服务工作会议,下发了《市教育局深入推进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方案》,课后服务既要满足家长对学生完成作业的需求,更要积极开展体育、艺术、科技等社团活动,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提倡以全新的视角提升课后服务质量,建议学校利用原集中教研的半天时间,用1小时完成作业,拿出3小时以上开展社团和特色活动;再试行1天无作业日开展活动,不安排写作业内容。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