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贵州新闻 > 观山湖区成立“军人之家” 帮扶困难复退军人
  • 观山湖区成立“军人之家” 帮扶困难复退军人

    时间:2017-05-17 23:53:17  来源:贵阳网  作者:

      周生礼 杨季鑫 中国国防报记者 房蕊子

      “你是灯塔,照耀着黎明前的海洋;你是舵手,掌握着航行的方向……”

      3月底的一天,雨后初晴的贵州省贵阳市。在驱车前往会展社区的路上,63岁的老兵邓林森打着节拍唱了一首《跟着共产党走》。

      他今天心情不错。作为贵州省贵阳市观山湖区“军人之家”的“复员退伍军人议事会”代表之一,他要和议事会会长、老兵侯淑英,议事会代表、区双拥办工作人员张礼榜一起去回访77岁的苗族复退军人吴财文。

      “代表政府来看你”

      侯淑英向记者介绍,吴财文1961年入伍,1966年退伍后在一家建材厂当工人。下岗至今,他一直住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老房子里,因为患病生活比较困难。春节前,他们曾代表“军人之家”给吴财文送过慰问金。

      一行人刚进门,吴财文便拄着拐杖站起来迎接。侯淑英拍着他的肩膀说:“吴老兵,我们代表政府又来看你啦!”

      “代表政府”,此言不虚。

      2016年9月29日,贵阳市观山湖区“军人之家”正式挂牌成立。此前,观山湖区成立以区委副书记为组长的“军人之家”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民政局(双拥办),由区民政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区双拥办专职副主任李玉华兼任办公室副主任并具体负责。区委、区政府制定下发的“军人之家”工作实施方案指出,作为贯彻落实贵阳市委、市政府“拥军爱军贵阳行动计划”的创新举措之一,“军人之家”旨在强化党委、政府的主导责任,加大统筹协调力度,健全完善工作机制,整合资源力量,做好现役军人、复员退伍军人的优待服务和困难帮扶工作。“军人之家”的工作经费列入本级财政年度预算,帮扶资金来自由政府拨款和社会捐款构成的公益基金。

      “为每名困难战友负责”

      “如何确定帮扶对象和帮扶方式,由‘军人之家’的‘复员退伍军人议事会’决定。”兼任“复员退伍军人议事会”名誉会长的李玉华向记者介绍,“‘复员退伍军人议事会’是‘军人之家’的一项重要工作机制,目前区、乡镇(社区)两级分别成立了议事会。区议事会代表15名,除两名军地工作人员外,包括会长侯淑英在内的其他13名成员均为区内复退军人代表;乡镇(社区)议事会代表122名,其中复退军人代表77名。此外,村(居委会)复退军人服务站还有联络员112名。”

      通过这一组织网络,“军人之家”的“触角”延伸到区内村村户户。困难复退军人可向村(居委会)复退军人服务站提出困难申请,由服务站上报乡镇(社区)“军人之家”,乡镇(社区)工作人员和老兵代表进行实地调研。情况核实后,乡镇(社区)“军人之家”召开讨论会审议,帮扶资金3000元以内的,由乡镇(社区)民政部门通过临时救助解决,3000元以上的上报区“军人之家”,由区“军人之家”工作人员和老兵代表进一步核实情况并上报议事会。议事会审议后,帮扶资金2万元以内的由“军人之家”解决,2万以上的由“军人之家”形成专题报告上报区拥军爱军领导小组讨论决定。

      “半年来,像吴财文这样的困难复退军人,我们走访过33名。截至目前,全区共有13个乡镇(社区)的26名困难复退军人获得帮扶,帮扶金额达22.92万元。”侯淑英说:“帮扶全程公开透明,为什么给这个老兵资助8000元,给那个老兵资助5000元,理由清楚充分,谁来问都心服口服。议事会大都是老兵代表,我们会为每一位困难的战友负责!”

      “老兵有了温暖的‘家’”

      “观山湖区共有3700多名复退军人,自‘军人之家’成立以来,老兵们感觉有了自己的家。‘军人之家’每天都会接待复退军人,说实话,不少老兵怒气冲冲地来,心平气和地走。我们几个老兵陪他坐在一起回忆军旅、聊聊家常,这里不像一间办公室,更像是一个可以倾诉的温暖的家。”“复员退伍军人议事会”代表、老兵陈祖伟对记者说。

      当天下午,记者跟随他们看望了另一名老兵。我们驱车从城区驶入郊区,翻了几座山头,车停在土崖边。

      老兵叫唐金友,1969年参军,退伍后一直务农,女儿脑瘫,儿子放牛,一家人住在透风漏雨的土坯房里。2016年11月,了解到他的家庭状况后,侯淑英和几个老兵代表前往核实,并在议事会上通过报告、照片、视频等形式进行情况展示,15名代表一致同意向唐金友资助2万元住房建设款。

      再次来到唐金友家,侯淑英欣喜不已——土坯房变成了新房,唐金友每月有500元的“两参”补助和1000多元的低保,可以维持一家人的日常开销。

      唐金友大声对侯淑英说:“共产党好,政府的政策好!要是打仗了,我还能扛枪上战场!”

      侯淑英笑着打趣:“你太老了,部队不要你。”

      “那我就让我儿子、我孙子去!”唐金友回答。

      从唐金友家出来,侯淑英很激动:“我也是一名老兵,对于这些老兵的感情,我特别能感同身受。看到他们过得好,我很开心。其实,开始我并不太愿意到‘军人之家’工作,可半年来的经历让我改变了想法,虽然没有工资,但这份为战友服务的工作非常有意义!”

      (原载于《解放军报》2017年5月13日7版)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