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贵州新闻 > 贵阳市 2017决战20个特别困难村
  • 贵阳市 2017决战20个特别困难村

    时间:2017-04-18 00:29:20  来源:贵阳网  作者:

      2016年,贵阳市突出目标和问题导向,突出新动能创新,巩固提升消除绝对贫困的成果,深入推进大扶贫攻坚工作在全省“走前列、作表率”,圆满全面完成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各项指标在省大扶贫战略行动考核中均排位第一,为全市2016年经济社会发展在全省增比进位考核中名列第一做出了特别的贡献,从而实现了全市“十三五”扶贫攻坚“开门红”,首战告捷。

      乌当区下坝樱桃丰收。

      息烽县肉鸡园区规模化种鸡场。

        贵阳市 2017决战20个特别困难村

      ■ 方春英

      开阳县南龙乡田坎村,2016年,识别困难户459户1586人,一般低收入户404户1457人,长期保障对象47户111人、重点保障对象8户18人。

      2017年春,随着《贵阳市特别困难村扶贫解困定点包干工作方案》出台,田坎村被列为贵阳市20个特别困难村,贵阳市特别困难村集中攻坚的序幕也由此拉开。

      为全面深入推进全市大扶贫战略行动,帮助特别困难地区增收解困,贵阳市决定在全市100个低收入困难村中筛选20个特别困难村,从2017年到2020年将投入基金200亿元集中火力对全市20个特别困难村进行攻坚,做到一年打基础,两年见实效,三年抓巩固,四年全面提升,助推全市在全省率先建成更高水平的全面小康。

      在人员业务培训、蹲点调研和帮扶方案制定、回访帮扶等工作基础上,20个特别困难村的脱贫攻坚春季攻势项目陆续开工:

      3月25日,修文县大石乡三合村,5家企业签约,到三合村开展猕猴桃种植、旅游开发等项目;3月27日,修文县六桶镇宝寨特别困难村扶贫攻坚春季攻势项目集中开工仪式举行,涉及困难村棚户区改造、机耕道建设、提灌饮水工程、高标准猕猴桃核心园区建设等4个项目,项目总投资3500余万元……

      “以20个特别困难村扶贫解困为主战场,由20个市领导分别带领1支队伍开展扶贫解困定点包干,突出问题导向、突出目标导向、突出全程精准,全面查找扶贫攻坚中的不精准问题和薄弱环节,集中力量狠抓扶贫攻坚重点区域、重点群体、重点任务。”贵阳市农委负责人说,这将有力助推贵阳市构建政府—社会—群众“大扶贫”格局,将“高一格”扶贫攻坚战推向纵深,实现困难地区和群众发展新动能不断增强、收入持续稳定增加、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和公共服务不断提升。

      同时,创建多类型的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贵阳大扶贫战略行动示范样本点,为全国、全省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探路子。

      ▼ 清镇卢荻哨蔬菜基地。

        加大投入力度 实现乡村建设水平“高一格”

      花木基地做产业、现代农业观光做背景、农业美食庄园做卖点、养生度假旅游做提升、特色风情小镇做配套……

      随着贵阳市第三届农业嘉年华的临近,举办地清镇市的核心项目卫城镇农科城建设正持续加快,嘉年华广场、10个农业专类园、智能温室、园艺农业中心、生态水世界、草坪营地、亲子乐园、主题花海、度假森林木屋以及四合院等已揭开了神秘的“面纱”。

      “农业嘉年华可以显著改变农村面貌,农业嘉年华可以显著提升产业层次,农业嘉年华可以显著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省委常委、贵阳市委书记陈刚如是说。

      陈刚表示,贵阳市举办农业嘉年华,就是在推进城郊农村的生态农业与生态旅游一体化,努力打造一幅幅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繁荣的美丽画卷,推动新农村发展。

      自2015年贵阳市举办了首届农业嘉年华后,贵阳市开启了美丽乡村建设和脱贫攻坚紧密结合的序幕,尝试拓展了都市现代农业与休闲旅游业的联动发展方式和运作模式。

      只有真真正正加大农村投入力度,才能实现贵阳市困难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水平“高一格”。

      2016年,贵阳市全力突破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短板”,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大力实施“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六项行动计划和优美环境“六到农家”工程,完成小康路、水、电、房、讯、寨和生态环境改造投资达39亿元,完成易地搬迁扶贫1726户、7488人,营造林27.6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达46.5%,建成美丽乡村“提高型”示范点58个,新增美丽乡村示范带5条。

      以农业嘉年华为抓手,贵阳市成功举办了2016年第二届贵阳农业嘉年华活动,建成了乌当区羊昌花画小镇等一批小镇新经济业态项目,促进了城乡生态环境景观匀质化发展,为全省打造山地公园省和全域旅游探索了新路。

        提升内生动力 实现经济发展水平“高一格”

      在乌当区羊昌镇的羊昌村,村民马家林手指着山坡下的马路说:“这一路都种上了脆红李,有500亩哩。”

      去年夏天,第二届贵阳农业嘉年华在乌当举行,羊昌一下子“火”了,农业和旅游的碰撞、融合,让马家林和乡亲们找到了新的致富路子。

      “不种折耳根了,改种脆红李。”马家林将家里的30多亩地全部流转种了脆红李,“3年挂果,4年投产。”马家林盘算着,“一亩脆红李毛收入1万元左右,一家人一年就能收入30万!”这跟种折耳根一年几千块钱比起来,要“洋气”得多!

      “农业-旅游-文化”的发展模式,让羊昌有了更多的“业态”,马家林一脸笃定,“李花开的时候一定很好看!”

      而此时,大棚里,陆松正忙着整理花架上的植株。这里是贵阳市花卉苗木基地,负责全市市政花木的供应。

      在外打工多年的陆松没有想到,能在家门口找到工作,“每天上班8小时,每月工资3000块。”

      陆松每天负责整理的花花草草,已经成为羊昌蓬勃发展的花卉产业。

      近年来,贵阳市始终坚持把推进区域经济发展与精准扶贫到村到户有机结合起来,提升贫困地区和低收入困难群众的内生发展动力。以产业扶贫为抓手,真真正正提升内生动力,实现经济发展水平“高一格”。

      深入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完成农村土地确权和农村“三资”清产核资,将都市农业现代化、大数据平台化、城乡统筹一体化“三化”引入“三变”改革,并植入都市现代高效农业(扶贫)示范园区建设。

      目前,全市33个省级农业示范园区入驻企业达40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409个,从业农民39.25万人,实现总产值190亿元,销售总收入175亿元,探索出农业业态从单一的生产功能向农业科技、农旅一体、农产品物流、农村金融、农业会展、电子商务等一二三产融合的都市现代农业新业态转变的成功经验。据悉,2016年贵阳市一产增加值达146亿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697元,同比增幅分别达5.9%和8.8%。

        推动落实落地 实现社会保障水平“高一格”

      “农民看天吃饭,要担心冰雹雨雪、天干大旱等自然灾害,再加上市场风险又高,菜价波动难以把控,种出来了卖不出去更让人心痛。”“菜贱伤农”一直是修文县青龙果蔬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宋沛祥心里的隐痛。

      2016年4月至5月,市场上莲花白价格持续走低,宋沛祥的250亩莲花白眼看就要遭殃。幸运的是,宋沛祥为这250亩莲花白投了保,每亩保费192元,从而避免了由市场波动引发的低价损失。

      2016年6月7日,在修文县久长镇举行的贵阳市政策性蔬菜目标价格保险理赔现场会上,宋沛祥就获得了保险公司赔付的21万元,“这下子,至少我不但不亏本了,而且还稍微有点赚头。”

      贵阳市自开展政策性农产品目标价格保险试点以来,市内蔬菜、生猪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为推进贫困地区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切实推动“1 10”十项行动计划,让贵阳市实现了社会保障水平“高一格”。

      社会包干结对帮扶方面,贵阳市为全市促低收入困难村和低收入困难户增收解困制定帮扶措施8.1万条,帮扶项目10万余个。

      医疗救助扶贫方面,保障精准扶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大病患者合规医疗费用保障水平达90%以上,2016年全市精准扶贫补偿报销达8251人(次),医疗总费用达5290万元。

      教育扶贫方面,贵阳市认真落实“两助三免(补)”政策,惠及学生14869人,资金4089万元。

      最低生活保障兜底扶贫方面,实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扶贫开发标准“两线合一”和将16078人“两无”(无力解困和无业可扶)特困人口全部纳入农村低保保障范围,有效防止因学、因病、因灾和缺资金等返贫。

      劳动力技能提升方面,则建立了低收入困难群体98584人劳动力基础台账,制定了就业创业技能提升方案,2016年实现就业创业29352人。

      社会扶贫方面,积极开展“10·17”扶贫日活动,搭建社会帮扶平台,实现社会捐赠救助常态化,确保深入推进大扶贫战略行动社会保障水平在全省处于领先水平。

      贵阳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程

      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以都市农业现代化、大数据平台化、城乡统筹一体化“三化”促“三变”改革。

      ■特困片区突围工程

      全面推进20个特别困难村扶贫解困工作,创建大扶贫战略行动示范样本。

      ■产业就业增收工程

      培育特色优势农业产业,提高绿色比重,增加有效供给,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增收。

      ■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大力实施“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促进城乡生态环境景观匀质化发展。

      ■易地搬迁扶贫工程

      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全市2042人的易地搬迁扶贫任务。

      ■金融助推扶贫工程

      设立200亿元市脱贫攻坚基金和30亿元“菜篮子”工程流通产业发展基金。

      ■农商协同发展工程

      加快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实现农村电商全覆盖。

      ■公共服务提升工程

      精准推进教育扶贫、医疗健康扶贫,筑牢贫困人口兜底“安全网”。

      ■党建强基固本工程

      打造一批党建引领示范村寨,增强农村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发展功能。

      ■大数据精准扶贫工程

      完成贵阳市大数据精准帮扶平台(二期)建设,实现教育、医疗、民政、残联、住建、人社等涉农部门数据共享。

      ■结对帮扶带动工程

      深化定点结对帮扶,深化市(州)结对帮扶,深化企业结对帮扶。继续抓好“10·17”扶贫日系列活动。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