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贵州新闻 > 平坝“四梁八柱”撑起改革新天
  • 平坝“四梁八柱”撑起改革新天

    时间:2017-04-18 00:22:33  来源:贵阳网  作者:

      提要

      明媚四月,平坝大地,一片沸腾。

      黔中新区建设如火如荼,城市项目全面开花,白水龙旅游中心机器轰鸣,工业园区企业生产线快速运转,农村田野村民种瓜点豆……  这里跃动着的激情,是平坝改革催人奋进的生动实践。近年来,该区深化园区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干部管理体制改革、农村综合改革,构建平坝改革的“四梁八柱”,谱写平坝崛起的崭新篇章。

      2016年,平坝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14.75亿元,增长13.4%;财政总收入15.66亿元,增长16.5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9亿元,增长18.98%;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511元和8429元,分别增长8.9%、10.3%。

      在平坝区白云镇高寨村巾帼金刺梨基地种植专业合作社,安顺市农业、林业专家正在进行金刺梨种植技术培训。

      改革激发发展活力,让平坝工业园区快速崛起。

      园区改革打造工业升级版

      今年春节刚过,一个足以让平坝人振奋的消息传来,该区黎阳高新区的升级版安顺高新区获批国家级高新区,实行现行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政策。作为我省第二个获批建设的国家高新区,安顺高新区辖夏云工业园、羊昌工业园和乐平工业园,将以军民融合为主线,聚焦发展航空和苗药两大特色产业,加速先进装备和电子信息两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崛起,践行新型产城融合发展理念,致力于把高新区建设成为西南地区军民融合、创新发展的典范。

      平坝区委书记芦忠于高兴地说:“这是我们深化园区体制改革的结果。”

      安顺高新区的前身黎阳高新区是我省较早成立的产业园区,经过10多年的发展,园区从小到大、由弱到强。随着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产业结构加快调整,区域竞争日益加剧,园区的体制机制和运行模式难以适应新时代的需求。如何破?芦忠于一语中的:深化改革,释放活力,打造园区升级版。

      说干就干。2015年,平坝区委、区政府大胆创新,锐意改革,先后出台了《关于深化黎阳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体制改革若干意见(试行)》及8个配套文件,围绕“体制机制不畅、要素保障不足、服务效率不高”三大难题,深入实施“521”改革新模式,着力释放发展活力,推动园区创新发展。

      体制机制不畅,平坝区坚决打通这个“肠梗阻”,聚焦内部管理、财税管理、人事管理、镇园统筹、项目审批五大体制机制,按照“精简放权、高效运作”和“经济事务属区、社会事务属地”的原则,分离经济职能和社会职能,为园区发展松绑,在规定范围内,采取“政府(部门)委托、园区办理、部门备案”的运行模式,将部分审批权限下放给园区管委会。建立招商引资和投资项目联评联审工作制度,投资1亿元以下的项目入园决策评价工作由园区自行研究决定,确保“流程最优、环节最少、时间最短、服务最佳、效率最高”。同时在园区驻地建立“全程代办点”,开设了工商、税务、发改、信用社和中小企业服务中心等办事窗口,为企业提供“一证一照”登记、项目核准备案、金融中介及咨询等服务,把为企业服务推向“最后一公里”。

      资金和土地一直都是发展中的难点,平坝区强抓资金、土地两大要素,打破项目落地制约。在资金方面,实行增加收入和债务清理“双轮驱动”,做大做强融资平台,把区属聚源开发建设有限公司作为园区融资平台,将夏云工业园首期9平方公里范围内清理后的存量土地全部划归聚源公司进行运作,提高园区融资能力。对管委会的债权、债务审计后制定相应处置办法,减轻园区负担,实现轻装上阵。在土地方面,对园区闲置土地进行彻底排查,分类处置。有投资意愿的企业,及时约谈,引导企业增加投资,扩大生产规模,督促企业加快发展。无投资意向或无能力的企业,依法依规开展土地清理,收回闲置土地,并及时安排其他项目入驻,实现“腾笼换鸟”。

      园区体制机制改革,打通了制约园区发展的瓶颈,逐步建立起职能健全、管理科学、精简规范、运行高效的园区运行管理体制。在改革的引领下,黎阳高新区升级为安顺高新区,并成为国家级高新区,撑起平坝工业一片天。

      目前,安顺高新区正按照国家高新区的战略要求,优化创新创业生态,深化军民融合和高端链接,不断提升安顺高新区在区域创新发展中的示范引领作用,力争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军民融合创新发展示范区。

      国有资产改革破茧成蝶

      财政压力大,国有投资平台多而散,投融资机制不活,投融资能力弱……

      两年前,这是平坝区发展中挥之不去的“桎梏”。“破解重点难点问题,需要改革的勇气和担当,更需坚决改、大胆试的锐气,平坝区的投融资体制必须勇当先锋,扛起发展大旗。”芦忠于的话掷地有声。

      2015年,为了加快全区城乡基础设施及社会事业等项目建设,增强区域综合竞争力,平坝区拉开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整合区级现有分散的城投、水投等20多家国有投资经营公司,优化资源配置,充分发挥国有资产的运营效益,于2015年5月6日成立中兴国有资产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并按照“统一资产、统一管理、分级负责、分块经营”的原则,打捆整合相关县级经营性国有资产,统一划转到新组建的平坝区国有资产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及下属子公司,搭建了投融资平台。新建的公司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市场化运作,绩效化管理,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整合后的中兴国有资产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将以前分散的公司纳入到二层经营管理平台,作为其子公司,公司主要发挥‘战略决策中心、投资中心和财务中心’等母公司职能;对整合的子公司细分为投资融资、城市基础建设、公共交通运营、水利建设和文化旅游等业务板块,促进我县重点项目建设,实现了产业资本的汇集和融合,激活了国有资本的流动性。”中兴国有资产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负责人说。

      中兴国有资产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成立后,平坝区国有资产的经营管理得以加强,资产迅速提升,两年时间,该公司资产从零上升到80多亿元,成为该区投融资“航母”。

      而依托雄厚的实力,该公司承接了航空小镇、平坝群众文化艺术中心等一大批城市项目建设,促进平坝区大型项目快马加鞭。

      白水龙旅游度假中心是公司接手的一个大型项目。该项目位于沪昆高速公路平坝站出口附近,总投资20亿元。2012年,平坝区引进客商前来投资开发白水龙旅游度假村,因种种原因,项目一度停滞。

      为了挽救这个项目,国资公司组建后,与项目投资人进行洽谈,重新接手,将项目重新规划,设置了商业广场、婚庆主题公园、汽车营地、生态餐厅、温泉度假区等主题区,满足游客的不同需求。通过发展这些业态,致力于将其打造成贵州西线游游客主要集散地。

      如今,平坝区国有资产越做越大,融资能力越来越强,形成了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各类投资主体纷纷前来投资,特别是在一些新兴产业领域里的投资,市场恢复了活力,产业结构也发生了改变,社会资本投资热情被激发出来,犹如破茧成蝶,推动了整个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

      干部管理改革提振精气神

      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推动平坝崛起,这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建设一支过得硬、打胜仗的干部队伍,如何打造一支能征善战的干部队伍?平坝的回答笃定:改革干部管理体制机制,让干部队伍“浴火重生”。

      从2015年开始,平坝区结合实际,大胆创新,锐意改革,出台《平坝区关于加强干部人事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试行)》及五个配套办法,打出干部管理“四创四破”组合拳,奋力打造一支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推动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提振精气神,凝神聚力干事业有作为。

      在干部任用上,坚持“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选人用人标准基础上,更加注重选择敢担当、善担当、能担当的好干部,突出实绩、竞争、基层选拔,着力打造地方经济发展的中流砥柱,破解不敢担当难题。

      在干部管理上,以管理好科级领导干部为重点,完善领导干部日常行为量化监督管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干部日常行为记实档案,把驾照模式与干部管理监督结合起来,从执行规章制度、履行岗位职责、勤政廉政和综合评价等四个方面共31条,按照1-3分进行量化,触点扣分,把干部管理日常化、制度化、具体化,对一年内计分达到12分或两年累计达到24分以上的领导干部,根据不同情况,分别给予诫勉谈话、改任、降职、免职或责令辞职等处理。同时,扣分超过限额的干部将被召回“回炉”封闭学习。通过驾照式扣分和“回炉”学习等措施,倒逼干部真抓实干,有效整治了“懒政惰政”。

      对科级领导干部执行驾照式扣分管理办法的同时,该区还配套出台了《村干部履职扣分目录》,对村干部不公开相关账目接受民主监督;不按规定落实村干部坐班(值班)制度;在宅基地使用安排、危旧房改造或建房指标分配中,优亲厚友谋取私利等,通过72条明文条款,制定了量化扣分标准。

      针对领导干部在同一个岗位时间久了,容易造成思维单一、视野变窄、缺乏激情的实际,平坝区打通干部流动梗塞,加大干部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域交流力度,形成多向流动、动态管理的干部交流新机制,有效激发干部干事创业活力。

      同时,打造一直能上能下的干部队伍,坚持完善“能上能下、能进能退”,建立健全调整不称职、不胜任现职党政领导干部机制,特别是进一步畅通退出机制,加快推动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用人导向和从政环境,真正让有能者有位,努力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破解“上下不畅”问题。

      通过这一系列干部管理举措,平坝区完成各类调训51人次,其中县级干部43人次,科级干部18人次。82名科级领导干部评为优秀。对68名干部进行了交流使用。领导干部精气神焕然一新,干事创业活力有效激发,该区上下形成想干事、敢干事的良好氛围,为平坝的腾飞跨越插上了翅膀。

      农村改革引领致富奔小康

      四月,阳光灿烂。走进平坝区乐平镇塘约村,蔬菜大棚拔地而起,柏油路边的枇杷树一直延伸到村口。村广场上,来自各地的考察团正在参观了解塘约村的发展经验。

      现在,这个小山村因改革的成功,成为炙手可热的“金土地”,每天迎接南来北往的“取经人”。

      而三年前,这里还是一个贫困村。2014年,塘约村率先实行村社一体、合股联营运营,开展土地入股试点,拉开了发展的序幕。此后,该村成立金土地合作社,建立村级土地流转中心,建立农村产权确权信息管理平台,对农村土地经营承包权、林权、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房屋所有权、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农地集体财产权“七权”叠加一并进行确权登记,初步形成了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为农村产权交易打下基础,促进城乡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和农村资源优化配置,推动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土地经营权参社入股,村里把利润分成讲得透亮:合作社30%,村集体30%,村民40%。

      在农村改革的引领下,短短三年,塘约村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13年的不到4000元提升到2016年的10030元,村集体经济从不足4万元提高到2016年的300多万元,实现了从贫困村向“小康示范村”的华丽嬗变,打造出农村脱贫的“塘约样板”。

      现在,塘约经验正向安顺1000多个村进行推广,引领农村变革新浪潮。在平坝区,像塘约村一样的村庄还有白云镇林下村、夏云镇小河湾等村庄,共同构成了平坝区农村综合改革的“先行军”。在农村综合改革中,平坝区围绕农村土地经营权等“七权”同确目标,大力推进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为主的农村产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对宅基地、土地、林地等农村产权进行确权登记,引导农民对产权进行抵押、担保、转让、流转、入股。2015年,平坝区共办理宅基地使用权及地上建筑物抵押登记45宗,宅基地使用权转移登记5宗,土地流转面积54930亩。

      同时,制定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家庭农场的配套措施,着力培育一批有规模、有技术、有市场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目前,平坝区共培育省级龙头企业5家、市级龙头企业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36家、家庭农场7家,培育的21家农产品加工企业,加快了农村规模化生产步伐,有力推动了“两带三区九特色+基地”农业产业布局调整优化。

      如今在平坝,农村综合改革全面推进,推动农村生产方式由分散式向集中规模化方式转变,真正让农民重回土地、立足土地、依靠土地发展,让土地更加集中、生产更加集约、效益更加凸显,初步实现“率先小康、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