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贵州新闻 > 老人用自个看病钱修通进寨路 这些贵州“愚公”令人钦佩
  • 老人用自个看病钱修通进寨路 这些贵州“愚公”令人钦佩

    时间:2017-04-14 00:42:23  来源:贵阳网  作者:

      贵州都市报全媒体记者刘荣文 综合整理

      4月12日,贵州都市报报道,桐梓水塘坝镇坪头村有位75岁的“愚公”娄义常,近3年,老人拿出自己卖中草药材结存看病的8万元钱,修通2公里进寨公路,在该镇传为佳话。

    桐梓七旬愚公娄义常。 本报记者姚强 摄

      愚公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寓言《愚公移山》故事中的主人公,选自《列子·汤问》。神话中,愚公带领家人移山开路,智答河曲智叟,感动天帝得以移山,再无高山阻隔。而现实生活中,没有天帝存在,却仍有不少“愚公”一般的人物,他们用实际行动证明,做事顽强、不怕困难的愚公精神依然存在。

      就以地处云贵高原,地势起伏大的贵州来说,大山阻隔道路的情况并不少见,也因此涌现出一批“愚公”一般的人物,除了桐梓七旬“愚公”娄义常,还有罗甸“女愚公”邓迎香、播州82岁“愚公”黄大发、凤冈“活愚公”张金贵、修文当代“愚公”刘钦向等。

      “女愚公” 13年凿开出山路

    邓迎香进入她率领村民“刨出来”的人工隧道。图片源自新华社

      人物 邓迎香,1972年9月出生,黔南州罗甸县沫阳镇麻怀党支部副书记、村委会主任。

      麻怀村村民世代生活在几乎与世隔绝的深山之中,为了修建一条“出山之路”,邓迎香与众乡亲先后两次用钢钎、锤子开凿出200多米的隧道,终于将麻怀村与山外世界连通。隧道不长,不同之处在于,它是邓迎香带领村民花了近13年时间,人工开凿出的一条隧道,把通往山外两个多小时的崎岖山路变成了15分钟的宽阔坦途。而邓迎香,也被人们誉为“女愚公”。

      当代“愚公” 20余年挖山不止

    刘钦向老人。 图片源自修文文明网

      人物 刘钦向,1927年6月生,1944年入党,祖籍河南,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时,他南下贵州桐梓县、修文县工作,1985年在修文县工商局局长岗位上离休。

      1986年夏季的一天,他走到县城川会馆路时,看到上学的孩子在山坡林间的小路上摔倒了。他将孩子扶起后,发现这条路很窄很陡,很容易让人摔伤。于是,他先取得山林承包人的同意,然后带着锄头、铁镐等工具,挎上水壶,戴上草帽,开始了修路之旅,这一修就是20多年。他一锄一铲刨平路面,再用石头砌平路基。刘钦向挖山不止,最终修出一条长2.5公里、宽4.5米的道路。这条路可以过人,还能走汽车。如今刘老仍坚持在道路两边挖沟排水、维护路面、栽种行道树。

      《党建》杂志赞誉他:浴血太行留伟绩,驱倭灭蒋荣光。退休筑路谱华章。党心连百姓,岁暮写辉煌。时代“愚公”享美誉,无私奉献图强。万千好事口碑香。功德传百载,故里史流芳。

      新时期“愚公” 36年挖出“生命渠”

    黄大发带领多名村民,用锄头、钢钎、二锤和双手硬生生在大山上开凿水渠。 潘凌峰 摄

      人物 黄大发,1935年11月出生,遵义市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团结村原支书。

      团结村距平正乡政府约30公里,属高山峡谷地貌,海拔落差较大,许多村民居住在半山腰或山顶,缺水是常事。黄大发带领广大村民挖渠引水,历时36年,绕三重大山、过三道绝壁、穿三道险崖,在绝壁上凿出了一条跨3个村、10余个村民组、长7200米的“生命渠”,解决了当地靠天吃水的困境。这条渠被大家亲切地称为“大发渠”,黄大发也因此被誉为新时期的“愚公”。

      关口“活愚公” 一人一锄修补公路

    张金贵正在清理路边山坡上滑下的泥土。 图片源自遵义文明网

      人物 张金贵,1948年生,遵义市凤冈县花坪镇关口村上寨组村民。

      1983年,当时还只有35岁的张金贵全然不顾妻儿反对,毅然决定靠自己的力量,把花坪连接东山村和关口村14公里的泥泞小道修补好。一个人,一把锄头,一个背篓,张金贵开始修补村里大大小小的交通路面。在他长年累月的辛勤耕耘下,一条奔向幸福的康庄之路渐渐清晰,越来越多的孩子走出了大山。如今年近七旬的他已经自发在关口村周围修补公路30多年,村民们都亲切地称他为关口“活愚公”。2015年12月,张金贵被评为助人为乐类“中国好人”。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