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贵州新闻 > 贵州水利改革发展5年巡礼:治水兴黔谱新篇
  • 贵州水利改革发展5年巡礼:治水兴黔谱新篇

    时间:2017-04-13 00:15:15  来源:贵阳网  作者:

      威宁杨湾桥水库

      在黔贵大地,一座座水库如明珠般镶嵌在山川峡谷中,一条条水渠蜿蜒乡村田野,一股股甘泉流淌千家万户,一条条江河重新焕发生机……无疑,这五年来,是我省水利发展史上投资规模最大、建设进度最快、改革力度最强、综合效益最好、群众受益最多的时期。

      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水利抢抓发展机遇,坚守两条底线,坚持绿色发展,加快破解工程性缺水步伐,大力发展民生水利,精准施策水利扶贫,谱写了水利改革发展的新篇章。

      黔中水利枢纽平寨水库。 杨良强 摄

      ■ 水利投入创历史新高

      省委、省政府坚持把水利改革发展纳入重要发展议题,抢抓中央水利大发展机遇,举全省之力破解工程性缺水难题,在国务院批复的《贵州省水利建设生态建设石漠化治理综合规划》总布局下,先后启动了水利建设“三大会战”、“小康水”行动计划和水利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等一系列水利战略行动。

      5年来,全省共投入水利建设资金1353.28亿元,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到“十一五”末总投资的2.93倍,是“十一五”总投资的3.39倍。其中,2016年就完成水利投资345.5亿元,创下历史新高。

      ■ 骨干水源建设加快

      全省新开工建设骨干水源工程197座,其中3个大型、58个中型、136个小型水库,新开工项目个数是“十一五”期的12倍;实施抗旱引提调水工程205个,全省水利工程年供水能力由2011年底的94.3亿立方米提高到110.64亿立方米。

      5年时间,我省首个大型水利枢纽工程——黔中水利枢纽工程实现下闸蓄水,具备了向贵阳输水的条件;新开工建设了夹岩、马岭、黄家湾3座大型水库。由于项目前期工作扎实有效,我省14座大型水库、96座中型水库列入全国“十三五”水利发展规划,项目个数和总投资居全国各省份之首。

      ■ 民生水利普惠群众

      我省已解决了1276万农村居民和173万农村学校师生饮水安全问题,新增有效灌溉面积392.18万亩,新增农村水电装机84万千瓦,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27万平方公里,实施中小河流治理项目357个、综合治理河长1017公里,治理病险水库671座。

      扶贫攻坚,水利先行。我省水利项目、资金优先投向贫困地区,5年投入武陵山区、乌蒙山区和滇桂黔石漠化片区省级以上水利资金超过500亿元,占全省水利省级以上财政资金91%。

      安顺市还被明确为水利部和省政府共建的石漠化片区水利精准扶贫示范区。

      ■ 水利改革破冰前行

      在加快推进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方面,信贷融资成为我省新增水利投入的主渠道,全省74家水利投融资公司共签订融资贷款合同915.04亿元,累计提款456.56亿元,有效解决了穷省干大水利的资金保障难题。

      与此同时,我省还探索创新“三权剥离、分类明晰”的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全省36.38万处小型水利工程明晰了产权,13.97万处工程落实了管护主体和管护责任。此外,以山区现代水利试点项目为载体,探索出“先建机制、再建工程”的水利工程“建管养用”一体化机制,成为助山区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引擎。

      在破传统格局方面,我省探索出以灌区或小流域为单元设置片区水务(水务)站(所、分局)的途径,让基层水利服务能力全面提升,全省共成立1184个基层水利(水务)站(所、分局),新增以灌区或小流域为单元的片区站(所、分局)182个。让“九龙治水”变“一龙治水”提高了管理效率,成果明显,水务一体化管理,已实现市县两级全覆盖。

      大力推进简政放权,省级水行政许可事项由14项减少到12项,省级水行政权力由219项减少到34项,为周边省份最少。

      贵定、惠水等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成效明显。

      ■ 防汛抗旱减灾成效明显

      我省在防汛抗旱减灾上取得明显成效,不仅建立健全省市县乡村五级防汛抗旱指挥体系,而且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建设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在防汛抗旱专项工程建设稳步推进中,防汛抗旱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成功应对了多次特大洪水和水库险情,科学防范了特大干旱。

      5年来,全省防洪减灾效益达183.65亿元,因洪灾死亡人数为1950年以来最少;累计解决1064万人临时饮水困难,抗旱挽回粮食123.5万吨。

      ■ 水生态文明建设提速

      为水生态文明建设提速,我省加快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控制指标实现省市县三级全覆盖,并发挥刚性约束作用。在最近两个年度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中,我省连续位居全国前列。

      全省万元工业增加值和万元GDP用水量五年来从233立方米、219立方米下降到71.8立方米、93立方米。

      与此同时,我省还启动实施了黔西南州、贵阳市和黔南州3个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建设和贵安新区海绵城市建设。并同时建成28个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和69个省级水利风景区。

      ■ 依法治水迈出坚实步伐

      水利工程的顺利实施离不开法律基石的保障。在法律法规上,我省不仅修订或新颁布《贵州省水利工程管理条例》《贵州省水资源保护条例》等地方法规6部,还组织开展了一系列专项执法活动,有力维护了良好水事秩序。

      水利建设市场信用体系逐步建立,水利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成效显著,水利工程建设管理、资金管理、质量安全管理全面加强,未发生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切实加强水库安全和蓄水管理,无垮坝事故发生,汛末塘库蓄水基本实现满蓄。

      水利科技创新取得重大突破,水文监测和水利信息化进一步加强。“贵州水利云”建设得以扎实推进,争取到水利部信息灾备中心落户贵州。第一次水利普查任务圆满完成。

        ★ 展望

      未来五年,贵州水利改革发展方向题更加明确、步履更加坚定,按照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的总要求,着眼破解工程性缺水难题主线,以“抓建设、强管理、促改革”为抓手,全面推行河长制,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强化依法治水管水和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着力构建与全面脱贫、同步小康相适应的水安全保障体系。

        通过五年决战决胜——

      基本解决长期以来制约我省发展的工程性缺水难题,从根本上扭转水利建设明显滞后的局面;

      基本建成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体系,水利工程新增年供水能力40亿立方米以上,城乡供水保证率和水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居民用水安全得到全面保障;

      基本建成防汛抗旱减灾体系,重点城市和防洪保护区防洪能力明显提高,抗旱能力明显增强,洪涝灾害和干旱灾害年均直接经济损失占同期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控制在0.9%和1.7%以内;

      基本建成水资源保护和河湖健康保障体系,主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明显改善,城镇供水水源地水质全面达标,重点区域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

      基本建成有利于水利科学发展的制度体系,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水利改革取得决定性成果,水务一体化管理体制和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进一步完善,有利于水资源节约和合理配置的水价形成机制基本建立,水利工程良性运行机制基本形成。

        我省各级水利撸起袖子 加快实施治水兴黔步伐——

      一是突出抓好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切实增强供水保障能力。集中力量建设一批补短板、增后劲、强基础、利长远、促发展、惠民生的骨干水源工程,到2021年全省水利工程年供水能力达150亿立方米以上。

      二是立足普惠共享,大力发展民生水利。建立精准扶贫建档立卡缺水人口信息数据库,启动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到2021年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80%以上,集中式供水人口比例达85%以上。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水肥一体化等技术,创新农田水利建设组织发动和运行管理模式,今后五年全省拟新增有效灌溉面积400万亩,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00万亩以上。治理水土流失1.26万平方公里。

      三是围绕精准脱贫,打好水利扶贫攻坚战。紧紧围绕2020年实现全面脱贫目标,建立健全水利精准扶贫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大水利扶贫工作力度。

      四是实行双控行动,全面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快推进江河水量分配,强化规划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建立水资源督察制度以及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与监测预警机制。全面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控制指标,到2021年全省用水总量控制在135.2亿立方米以内,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和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分别比2016年下降30%、29%。

      五是坚持绿色发展,加强水生态文明建设。以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和“河长制”为主抓手,深入开展水生态文明建设,推动水利绿色转型发展。

      六是坚持统筹协调,加快推进城乡水务一体化。深化城乡水务一体化管理体制机制,强化城乡涉水事务统一管理职能,全面提升水行政管理效能。

      七是深化改革创新,不断健全水治理体系。在转变水行政管理职能方面,研究制定政府水行政管理权力清单、责任清单,推进投资项目涉水行政审批分类合并实施。在水利投融资机制改革方面,加大各级公共财政投入力度,努力拓宽水利建设筹资渠道,用足用好开发性金融支持政策,鼓励和吸引社会资本投入水利建设。在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方面,坚持把“先建机制、再建工程”和水利工程“建管养用”一体化作为基本原则和普遍遵循。在水生态文明建设机制改革方面,建立健全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水生态补偿机制,启动水生态补偿试点工作。

      八是夯实发展基础,推进依法治水科技兴水。深入推进水法治建设和水利科技创新,为水利改革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法治保障与科技支撑。

    施秉河家坝小流域治理后的美景

        (记者:肖智勇 王伟康 来源:贵州日报)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