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贵州新闻 > 办好民生实事 谱写和谐乐章— 贵州省2016年改善民生工作呈现十大亮点
  • 办好民生实事 谱写和谐乐章— 贵州省2016年改善民生工作呈现十大亮点

    时间:2017-03-30 23:44:19  来源:贵阳网  作者:

      核心提示

      近年来,我省高度重视民生,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突出位置,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利益问题。

      2016年,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承担全省民生工程联席会议办公室职责,同相关部门大力推进民生工程和民生实事建设,在深入推进扶贫脱贫攻坚、教育提升、就业创业、健康贵州、多彩贵州特色文化强省、社会保障兜底、城乡危旧房改造、环境整治及公共安全等民生工程建设的同时重点抓好十件民生实事。

      民生实事有计划的组织实施,形成“十大亮点”,有效推进了民生事业的发展,改善了民生,惠及了群众,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得到社会广泛肯定。

      亮点一,学有所教,加大教育扶贫力度,让每一位受教育者有书读、读好书。

      2016年,全省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实现优质资源向农村地区、贫困地区倾斜。实施控辍保学,小学阶段辍学率控制在1.0%以内,初中阶段辍学率控制在2.3%以内,实施建设300个农村幼儿园、300个标准化农村寄宿制学校和1000个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全部建成,投入资金8.62亿元。实施压缩6%的行政经费用于教育精准扶贫,对16.65万建档立卡农村贫困家庭学生上高中、大学免除(补助)学杂费,全年共投入资金10.1亿元。

      亮点二,病有所医,推进医疗卫生“五个全覆盖”,巩固提升基层服务能力。

      实施健康贵州建设工程,实现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全覆盖以及县级以上公立医院远程医疗全覆盖;提高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农合补助标准到420元,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954.08万人,投入资金125.5亿元。规范推进新农合大病保险全覆盖工作,大病保险报销比例在新农合基本医保报销之后再提高10个百分点。全省参合人数3025.28万人,参合率99.26%,实现全省农村中小学校医配置全覆盖,配置校医12708名。

      亮点三,贫有所济,让每一个贫困的家庭得到一定救济。

      实施农村、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平均提高18%和10%,全省各地已全面完成低保提标核查到位工作,全省共有农村低保对象308.7万人,城市低保对象36万人,投入资金70.88亿元。重点帮扶失业、工伤参保人群,全省失业、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已分别达到209.66万人、294.78万人、268.04万人。2016年,中央共下拨全省城乡社会救助资金903322万元,较去年增加39330万元,增长5%。省级财政共预算安排城乡社会救助资金70712万元,各级财政预计支出城乡低保资金78亿元。

      亮点四,难有所救,让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得到较好的救助。

      提高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各市州均已出台市(州)级实施意见,全省已向30.48万困难残疾人发放生活补贴,其中享受城市低保困难残疾人2.61万人,享受农村低保困难残疾人27.78万人,共发放残疾人两项补贴资金1.81亿元。同时建立临时救助制度,对因病因灾等困难家庭实施紧急救助。

      亮点五,老有所养,让每一位老人能够安享晚年。

      全力提高养老保险覆盖面,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已达到406.53万人,投入资金67.77亿元。实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人数达1630万人、60周岁以上符合参保条件城乡居民应保尽保,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人数已达1683.91万人,投入资金41.91亿元。

      春节临近,贵阳东大肛肠医院帮扶小组第八次来到惠水县雅水镇硐房村,联合惠水县人民法院及众企业开展“精准医疗扶贫,真情温暖百姓”的暖冬行动,为该村51户136人贫困户送去衣服、棉被、大米、猪肉等过冬物资,让贫困户温暖过冬。                周凯 摄 (贵景网发)

      近日,学生们在桐梓县市民健身中心观看中国流动科技馆巡展中展出的产品。

      贺莹莹 摄 (贵景网发)

      黔西县卫计局驻村干部彭继峰多次深入群众家中为百姓看病送药。   邓刚 摄

      亮点六,住有所居,让每一个家庭住房都有保障。

      实施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新开工48.65万套(户),基本建成27.60万套(户),其中棚户区改造43.03万套、公共租赁住房5.62万套,完成投资730.39亿元。在农村实施“小康房”建设,开工2.93万户,竣工2.88万户,完成投资26.57亿元。同时改造农村危房31.08万户,完成投资80.09亿元。  

      亮点七,居有所宜,打造配套完善、功能健全的城乡基础设施。

      新建公共停车位3.27万个,完成投资11.05亿元。建设充电站40个、充电桩1983个;新建、改建农村公路2万公里,其中通组路和串户路7223公里,超计划723公里,投资115.26亿元。有力推进农村基础设施“最后一公里”建设,补齐“短板”,助力全面同步实现小康社会。县级以上城市建成区、高速公路、高速铁路沿线移动网络有效信号已实现全覆盖,投入资金4.18亿元;多彩贵州“广电云”实现村村通,完成11103个行政村数字化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网络建设,完成工程投资17.62亿元。完成500个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示范点建设,新建和改造320个全民健身路径工程;新建500个村级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新建12个县级老年体育活动中心全部完成。投入资金1.27亿元。

      亮点八,境有所美,大力筑牢绿色屏障,推动绿色发展。

      对50个中小河流进行整治,投入资金4.81亿元;建成18个示范小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实施退耕还林、荒山造林工程,完成退耕还林130万亩,荒山造林360万亩,投入资金4亿元。

      亮点九,劳有所得,千方百计增加劳动者就业机会。

      坚持创业富民,实施“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工程,开展扶持微型企业2万户,带动就业10万人,全省已评审通过获得扶持的微型企业11305户,带动就业47700人,投入资金6.24亿元。公益性岗位安排就业困难人员8.02万人,投入资金13.52亿元。实现城镇新增就业70.08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83.77万人。培训农村劳动力20.17万人,投入资金1.61亿元;实施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和网络招聘服务周等活动,全省共组织专场招聘活动546次,为52万人提供了免费服务;民营企业招聘周全省共有3031家民营企业参加,提供就业岗位10.74万个,签订就业协议3.18万人。

      亮点十,安有所保,推进“平安贵州”建设,努力打造“平安贵州”品牌。

      完成新建、联网20万个公共安全视频监控探头建设,重点公共区域视频监控达到80%,全省联网视频监控22.3万个。2016年共整合社会视频资源72119个,医疗、教育等重点部门的视频监控已纳入全省“天网工程”体系。对100个传统村落消防安全改造,全省完成食品抽验12.84万批次,建立全省电梯应急救援处置服务平台,统一实施电梯应急救援,完成全省电梯应急处置救援平台建设,累计救援9200次,解救被困人员2.37万人。

        从部门到政府,干部的为民情怀正在彰显

      民生实事是一面镜子,折射的是政府部门的为民情怀。

      民生实事是一道考题,考验的是全体党员干部的作风能力。

      2016年,贵州民生实事各项目标任务提前、超额完成,正是相关部门通力合作、攻坚克难的结果,也是省发展改革委精心组织、统筹协调的体现知行合一、始终如一,切实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和落脚点。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心中有民,行动为民。把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与百姓的共同分享结合起来,让群众“实实在在”、“真真切切”地共享改革成果。在安排全年财政预算时,相关部门共同协商、提前谋划,优先保证民生建设资金投入需求,不断提高“民生预算”在财政预算中的比重。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

      搭建群众参与平台,畅通民生诉求渠道,反映民意民愿;在网站设立“部门信箱”等,在当地媒体开办“阳光政务”频道,在全省范围内开展“民生实事”项目征集活动,凡重大事项都向社会公示、进行社会听证,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从“我为你办”转变为和人民商量着办,一块儿办,真正把民生实事办好,民生好事办实。

      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建立符合市场机制的公共民生体系。

      积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强化政府在政策、规划、投入方面的职责,不断增强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供给能力,在保护教育提升、促进就业和再就业、社会保障兜底工程、扶贫脱贫等方面,保障了最基本、最普遍的民生需求。同时,鼓励引导全社会共同参与民生工作,形成民生工作合力,增添了民生工作后劲。

      勇于创新,敢于实践,多渠道多方面筹集民生资金。

      保障性安居工程省级财政从地方政府债券、公积金增值收益、土地出让收入等方面多渠道筹集省级补助资金11.44亿元。确保全省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提前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周密安排,量力而行,充分把握现阶段改善民生工作的规律和特征。  

      面对人民群众的新期待,一方面尽最大努力,扎实解决人民群众迫切需要而又有可能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使人民群众深切感受到改善民生建设的工作成效;另一方面立足现阶段的省情,充分考虑各方面的条件和承受能力,既要有计划地组织投入,又量力而行,统筹协调经济社会和民生、事业同步发展,保障群众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能够得到更多实惠。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