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贵州新闻 > 培育“双创”新引擎 激发市场新活力 推动发展新跨越
  • 培育“双创”新引擎 激发市场新活力 推动发展新跨越

    时间:2017-03-30 23:38:20  来源:贵阳网  作者:

      蒲锐 金艾

      一路耕耘,一路收获。

      3月6日,省工商局统计数据表明:5年来,全省扶持微型企业10.8万户,带动就业58.15万人;微型企业实际投资185.63亿元;发放微型企业财政补助资金44.06亿元,兑现税收奖励9071万元;3.85万户微型企业累计获得贷款支持66.88亿元,贷款支持覆盖率为37.58%。

      成绩的取得得益于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扶持微型企业发展工作。2012年2月,省政府印发《关于大力扶持微型企业发展的意见》,出台了“3个15万元”扶持政策,吹响了我省大力扶持微型企业发展“号角”。

      5年来,全省各地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探索走出了一条以发展实体经济为导向,以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为核心,以带动创业创新为切入点,直接补助和间接奖励结合、要素保障与环境优化同步、事前扶持与后续服务并重的微型企业发展之路,获得中央的高度肯定和兄弟省区的充分认可。

        出招:投资创业激情高涨 市场活力竞相迸发

      2012年至2015年间,我省微型企业带动就业和注册资本与扶持户数基本成正比。随着扶持政策的调整优化,2016年,微型企业注册资本出现了较大增长,已办企业具有更多的资金投入和抗市场风险能力。

      在“3个15万元”扶持政策示范带动下,群众投资创业激情高涨、市场活力竞相迸发,私营企业呈“雨后春笋”般发展态势。截至2016年底,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总量由政策实施前的90.12万户发展到215.38万户,增速高于全国平均增速10多个百分点。尤其是私营企业年均增速35.58%,较“十一五”时期提高了20余个百分点,总户数由9.46万户猛增至43.34万户,增量是存量的3.58倍,微型企业贡献率达31.93%,提前半年完成民营经济三年倍增计划确定的私营企业发展目标。

      从产业类型上分析,第一产业3.13万户、带动就业16.75万人,分别占扶持总户数和带动就业人员的28.93%、28.81%;第二产业2.89万户、带动就业15.94万人,分别占扶持总户数和带动就业人员的26.74%、27.40%;第三产业4.80万户、带动就业25.47万人,分别占扶持总户数和带动就业人员的44.33%、43.79%。随着微型企业行业结构不断调整,呈现出了“三二一”发展态势。

      从扶持的微型企业组织形式分析,个人独资企业占大多数,总量为78860户,占扶持总量的72.90%;有限责任公司27498户,占扶持总量的25.42%;合伙企业1816户,占扶持总量的1.68%。2016年从扶持初创企业调整为扶持已办企业后,个人独资企业和有限责任公司数量上出现了较大的转变,公司制企业扶持比重增加明显。合伙企业在扶持数量上较为稳定。

        突破:积极促进人才和劳动力回流

      5年来,私营企业从业人员从95.73万人增加到295.57万人,其中微型企业创造就业岗位58.15万人(次),贡献率达29.10%。返乡农民、失业人员、大中专毕业生、复退军人等重点扶持创业就业群体达到35.83万人,占61.62%。尤其是带动21.2万外出务工农民返乡创业就业,促进了我省农村劳动力资源回流。

      5年来,各地通过扶持发展微型企业,不同程度地对当地私营企业发展作出了贡献。六盘水市、黔东南州、安顺市扶持微型企业发展政策对当地私营企业发展具有较大的刺激促进作用。

      截至2016年底,全省扶持微型企业投资者12.29万人,占带动就业人员总数的21.14%。微型企业带动就业人员45.86万人,占带动就业人员总数的78.86%。

      无论是投资者还是就业者,返乡农民和大中专毕业生基本占了一半,表明微型企业发展对促进我省人才回流、劳动力回流具有积极作用。

      去年,全省在扶持对象、带动就业人数、重点行业、重点人群等方面做了调整,共扶持发展微型企业25853户,带动就业129750人,注册资本81.59亿元。共扶持省级重点行业9830户,带动就业52018人,排名前五的行业分别为批发和零售业,农、林、牧、渔业,制造业,住宿和餐饮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拓展:平台引领 项目带动 产业集聚

      扶持微型企业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政策落地、资金配套、要素保障和环境优化等方方面面,省委省政府完善统一领导、工商牵头推进、相关部门协作配合的工作机制,形成上下协调、左右联动、全面推进的工作格局。

      扶持工作启动以来,全省工商(市场监管)部门始终把履行牵头职责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来抓,举全系统之力、聚全系统之智抓落实,保障了扶持工作的顺利推进,政策有效落地,基本建立了适应需求的扶持体系和管理模式。每年都顺利完成了年度扶持目标,特别是2016年不到半年超额完成了全年扶持任务。

      5年来,扶持工作得到了财政、经济和信息化、人社、金融、税务等部门的大力支持配合,在资金预拨调度、用地保障、信贷支持、创业培训、税收奖励等方面形成了合力,有效保障了“3个15万元”政策配套和落地实施。

      5年来,我省扶持微型企业工作重点围绕大扶贫和大数据两大战略行动来谋篇布局,重点围绕“四个比重”、同步小康来规划实施,重点围绕 “5个100工程”、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各地支柱产业、优势产业、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来同步推进,全方位创新扶持思路、优化体制机制、强化责任担当、落实政策措施,才能走出落实中央精神、富有贵州特色、有别于其它省份的扶持发展之路。同时把“1 7”国家级开放创新平台、“5个100工程”等项目平台作为扶持“主战场”,积极引导创业投资基金、天使基金、种子基金等平台聚焦投资微型企业,发挥重点项目、主导产业和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实现省、市、县、乡四级农信平台对微型企业融资辐射“全覆盖”,真正做到平台引领、项目带动、产业集聚,微型企业才能送上马、扶一程。

      在此基础上,财政资金直接补助对带动群众投资创业有立竿见影的撬动作用。2011年全省有私营企业9.46万户,仅占全国总量的0.98%。“3个15万元”政策,以每户企业给予5万元直接补助这“一石”,激起了民间投资的“千层浪”,市场主体呈井喷发展态势。截至2016年底,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总量由政策实施前的90.12万户发展到215.38万户,增速高于全国平均增速10多个百分点。

      微型企业进入壁垒低、使用资源少、成果见效快、用工机制灵活,具有就业规模大、新增岗位多的优势。5年来,私营企业从业人员净增199.84万人,其中“3个15万元”政策扶持微型企业创造就业岗位58.15万人(次),贡献率达29.10%。而且政策扶持微型企业吸纳就业人员中,以返乡农民、失业人员、大中专毕业生、复退军人等重点扶持创业群体为主,占比61.62%,尤其是带动20.2万外出务工农民返乡创业就业,促进了我省农村劳动力资源回流。

      另外,“3个15万元”政策在优化产业结构上具备一定的“导向仪”功能。从政策启动之初,《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扶持微型企业发展的意见》就确定了加工制造、特色食品生产、科技创新、民族手工艺品生产、软件开发和创意设计等六大省级重点扶持行业,赋予了政策引导社会投资方向、优化产业结构的功能定位。2012-2016年,全省扶持省级重点行业的微型企业4.24万户,占扶持发展总量的39.19%,扶持县级重点行业2.11万户。建成微型企业集聚板块(孵化园、创业园、园中园)214个,入驻园区微型企业3855户;涌现出一批以特色食品生产、民族服饰加工、中药材炮制为代表的特色产业板块,微型企业行业多元化、产业特色化趋势明显。据统计,全省制造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信息传输和软件信息技术服务业等3个行业私营企业分别净增长28296户、6957户、10862户,微型企业贡献率分别为83.35%、41.43%、30.81%。

        全省各市州、贵安新区五年来扶持发展微型企业统计

      贵阳市

      共累计扶持微型企业21131户,带动就业10.94万人,注册资本25.66亿元,已累计发放财政补助资金13.8亿元。

      遵义市

      共累计扶持微型企业14384户,带动就业7.45万人,注册资本23.11亿元,已累计发放财政补助资金5.53亿元。

      六盘水市

      共累计扶持微型企业12402户,带动就业7.38万人,注册资本16.14亿元,已累计发放财政补助资金3.51亿元。

      安顺市

      累计扶持微型企业9931户,带动就业5.04万人,注册资本21.62亿元,已累计发放财政补助资金3.57亿元。

      毕节市

      累计扶持微型企业11146户,带动就业6.06万人,注册资本22.29亿元,已累计发放财政补助资金3.76亿元。

      铜仁市

      累计扶持微型企业8482户,带动就业4.62万人,注册资本20.44亿元,已累计发放财政补助资金3.19亿元。

      黔东南州

      累计扶持微型企业11773户,带动就业6.31万人,注册资本18.32亿元,已累计发放财政补助资金3.91亿元。

      黔南州

      累计扶持微型企业10651户,带动就业6.07万人,注册资本19.76亿元,已累计发放财政补助资金3.47亿元。

      黔西南州

      累计扶持微型企业7674户,带动就业4.03万人,注册资本17.68亿元,已累计发放财政补助资金3.15亿元。

      贵安新区

      2014年正式启动扶持微型企业发展工作,截至2016年,累计扶持微型企业600户,带动就业2549人,注册资本6115万元,已累计发放财政补助资金1890万元。

        深化:扶得准 扶得起 能生存 能发展

      今年2月,记者从2017年全省扶持微型企业发展工作专题会议上获悉:2017年贵州扶持微型企业将结合“双培育”、“双服务”和“民营经济服务年”等活动,以优化政策体系、提升服务效能、打造示范亮点为主线,进一步对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需求,打造“扶得准、扶得起、能生存、能发展”的扶持微型企业发展模式。

      在进一步优化政策措施上,以“五个结合,两个优化”为核心,进一步提升扶持政策精准度,继续加强与扶持微型企业发展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之间的沟通协调,进一步完善微型企业信息通报与定期联络制度;与“黔微贷”等金融产品相结合,进一步扩大贷款承担机构,将省农信社、贵州银行、贵阳银行列为微型企业贷款承担机构,每年新增微型企业贷款40亿元以上;与各市州相关工作相结合,按“因素法”安排扶持指标,并结合工作进度、兑现效率等实行动态调整,更好地调动各地工作积极性;与相关奖励政策相结合,积极协调税务、财政等相关部门开展扶持微型企业发展税收贡献激励工作,拟在4月30日前完成税收贡献激励兑现工作;与我省新兴产业相结合,以“5个100”工程的实施为载体,重点扶持从事五大新兴产业、以大数据为引领的电子信息产业等行业的微型企业以及县级重点行业,精准服务大扶贫、大数据两大战略和我省数字经济、旅游经济、绿色经济、县域经济“四个经济”发展;优化审批程序与资金兑付程序,确保财政补助资金在微型企业通过创业评审后15个工作日内拨付到位,确保第一季度内按国库管理支付规定兑现税收贡献激励。

      在着力提升服务效能上,由县级微企办根据微型企业行业类别,将潜力大、前景好的微型企业定向推荐给相应的行业主管部门,由行业主管部门结合“双培育”、“双服务”等活动实行“一企一策”和定制化联系帮扶,加快培育一批规模以上企业和科技小巨人(成长)企业;继续开展微型企业信用和商标品牌“双建设”活动,帮助指导微型企业报送并公示企业年度报告,加强微型企业申报、管理和保护注册商标的行政指导,引导微型企业争创贵州省著名商标和贵州名牌产品;依托乡镇(街道、社区)基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和高校(职业技术院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中心等现有资源,建立微型企业创业指导站,就近就便为微型企业提供政策咨询、信息服务、投诉处理等一站式服务;加快小微企业名录建设,依托贵州工商云平台,加强微型企业信用信息的归集整合和联动共享,建立切合微型企业特征、政银企各方共认共享、具有贵州特色的扶持微型企业发展信用信息系统;通过定向监测、抽样调查等手段,搞好信息归集和大数据分析应用,科学分析微型企业创业区域、产业业态、人员分布、城乡分布等发展状况,实现微型企业发展的静态分析和动态监测。

      在打造扶持示范亮点上,按照“服务大局、突出重点、发挥优势、打造样板”的思路,聚焦大扶贫、大数据两大战略和我省数字经济、旅游经济、绿色经济、县域经济“四个经济”发展,打造一批有亮点、有看点、成规模的微型企业成长示范基地;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结合各类产业园区、小企业创业孵化基地、大学科技园和高校、科研院所、乡村旅游景点等现有资源,通过挂牌建、校企共建、第三方新建等方式,加快一村(微企村)、两园(微企孵化园、创业园)建设。围绕“农旅企”三位一体,聚焦扶贫攻坚,围绕农村特色农产品、旅游产业,在全省农村打造一批与特色产业高度契合、与农村扶贫攻坚紧密融合、与群众致富奔小康愿望路径一致的农村专业微企村(场、站、街),实现打工不出门、创业不出村、就地树财神、建设小康村目标;围绕各地产业园区和小城镇建设,聚焦龙头企业、特色产业和优势资源,以产业链和配套分包为手段,形成一批大中小企配套、共生多赢的微企孵化园、创业园。

      在全力加强监督管理上完善微型企业财政补助配套资金预算、预拨和调度制度,确保微型企业及时足额获得补助资金;构建微型企业网络申报管理系统,全面推行申请程序、审批流程、审批结果、审批人员和政策兑现的全程电子化,实现全过程留痕、全覆盖监督;加快建立以发展数量为基础、发展质量为核心,可量化、操作性强的扶持微型企业发展考核奖惩评价体系;探索建立廉政“回访”制度,定期不定期对各地政策落实情况进行督查暗访,听取微型企业和广大群众对政策落实、办事效率、服务规范、廉洁行政的评价建议,自觉接受各方面的监督。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